批判性思维-委婉的表达和粗直的表达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委婉的表达和粗直的表达

    01.

    在表达方面,语言给我们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身体缺陷,是说“残疾”还是“残废”

    爱喝酒的,是说“贪杯”还是喊“酒鬼”

    听力不好,说“耳背”还是喊“聋子”

    人死亡了,说是“离开了”还是“死了”…

    同样的一个事实,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给听众或读者的感受则完全不同。

    如果稍不留神,这些不同的感受就可能影响我们对事物理性的做出判断。

    比如,已经用过的东西我们称为“旧物”,使用过的车子就是“旧车”,但把它放在旧车交易市场上出售时,它会被中介称作“二手车”,避免让购买者因“旧”字而联想到车子“破败不堪”,失去购买兴趣。

    像这里的“二手车”,以及上面的“残疾”、“贪杯”、“耳背”、“离开了”等,就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一种中性或正面的表达。

    02.

    在影响人的态度方面,委婉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对于那些反对某国政府而发动战争的人——

    我们既可以用中立的词语“反抗者”、“反政府武装”指代他们;

    也可以用委婉的词语表达为“革命者”、“自由战士”。

    前者比较理性,而后者则传达着某种情感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态度。

    在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中,情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暴乱者”、“恐怖分子”等词语来指代他们。

    像这样能影响听众或读者对某事产生负面态度,或用来减少其可能引起的积极联想的表达方式,就是粗直表达

    于“反抗者”相比,“革命者”是委婉称呼,“暴乱者”则是粗直表达。

    开篇举例中的“残废”、“酒鬼”、“聋子”、“死了”等,都属于粗直表达,让人听着或看着都不是那么舒服。

    03.

    委婉表达和粗直表达的使用,往往带有情感倾向性或者至少暗含情感倾向性。

    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应当被避免,尤其是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委婉的表达更有益于人际关系。

    它可以让我们不用直接谈论某些敏感话题,比如“老大哥”指代“某一群体(本身也是委婉语)”,“肥差”指有“油水(贿金)”可赚的官职…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礼貌的体现,比如和刚刚丧夫的女人说话,使用“走了”比使用“死了”就更为得体;说某人胖了,用“衣服小了”不至于让对方尴尬;说某人病了,用“气色不好”会显得更温和…

    由此可见,是否合理地使用委婉表达或粗直表达,决定于使用它们的目的。

    只是在进行事件分析判断时,尽可能地坚持批判性思维,避免被委婉表达或粗直表达的情感倾向性所左右。

    我们要知道它、能辨识,但不要被它所迷惑。

    在具体的运用中,对于要高效解决的事情,建议避免使用委婉的表达绕圈圈,直接以客观事实做描述即可;

    如果是人际关系问题——感情互动,多么委婉都不过分,你顾及对方,对方也就会顾及你,这样的关系会越处越融洽。

    以上就是我们对委婉表达与粗直表述是简单介绍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