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 “三要素,两原则”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的 "三要素,两原则"

    这期文字我们先介绍一下,批判性思维所涉及的“对象标准目的”三要素,和“宽容中立”两原则。

    0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百科解释: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看了这段定义,也是一头雾水。我们不妨借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谷振诣教授做的解释来看:

    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指导规范检测校正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能,它是一门训练人如何成为一名理性思考者的学问。

    02.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成为一名理性思考者的必要条件。我们先从批判性思维自身所涉及的三个要素来认识。

    • 对象

    首先得明确批判的对象,公正、准确、透彻地理解它的性质、内涵、范围、意图,从而避免对批判对象模棱两可、一知半解、甚至曲解、误解等现象。

    例如,说到“使用iPhone 12”的时候就说iPhone手机,不要动不动拿“不爱国”来参合。

    • 标准

    其次得明确批判的标准,要坚持中立的标准,而非立场性标准。

    例如,说到“本土新增4例在四川”就客观讨论新增原因及应对方式,而非随口就一句“还不是因为他们随性散漫导致的”。

    • 目的

    最后得明确批判的目的,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坏的、错误的、低质量的判断,而是为了得到好的、正确的、高质量的判断,从而依此指导我们自己在生活及工作中做决策。

    03.

    出于对上面三要素的考虑,再结合我们在具体生活中对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提炼出了两个基本原则:宽容原则中立原则

    • 宽容原则

    考虑到批判的对象,提炼出了宽容原则,即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理解所批判的对象,尽可能的理解它的合理性,否则会影响批判的质量。

    比如,看到“珠峰新‘身高’8848.86米”,可以理解为“测量团队经过精准测算得出新海拔,并由官方做了宣布,这是一个新测得的客观数据,并以此讨论它‘长’高的原因及其影响”;

    而非“这和8844.43不一致,是骗人的吧”,使得讨论偏向到了数据真假的辨识、对数据公布主体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 中立原则

    考虑到批判的标准,提炼出了中立原则,即以无争议的或者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标准作为批判的标准,比如科学准则(像抛出去的东西会掉下来)、法律准则(像违法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道德准则(像尊老爱幼)等,在默认地域空间或者文化体系内成立的准则。

    否则,对待同一件事物,你有你立场,他有他立场,就产生了争议,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与客观地理解批判对象无益。

    当然,宽容原则与中立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同时坚持的。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确保思维过程及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与合理性,为高质量判断的得出做好保障。

    04.

    最后,我们得认识到:

    批判性思维意味着理解评判,以得出高质量的判断,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非辩论反驳,以图“怼死”他人逞口舌之乐。

    同时,它是建设性的思考,让我们的思维过程及结果更客观、理性、准确;而非破坏性的思考,使思维过程陷入混乱,思维结果“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以上,就是关于批判性思维“对象标准目的”三要素,和“宽容中立”两原则的介绍,下期 [周三] 栏目我们再说说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解释——反省思维。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