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理性不是用来自我证明的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理性不是用来自我证明的

    01.

    批判性思维中涉及到的“理性的美德”,有三个表现:理性的谦逊、理性的执着和理性的公正。

    理性的谦逊。

    要求我们能意识到我们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坚守的信念并非是完美无瑕的以便我们能有倾听他人意见、思考新问题和接纳新观念的态度与意愿。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按着自己认定的“真理”来判断事物、采取行动,这一过程在大脑中是高度自动化的。

    于是,一切顺着这些“真理”的事物,我们的大脑就容易接受;而遇到富有挑战性的新问题或新观念时,大脑本能的反应就会排斥。

    尤其当新观念与原来的“真理”相互冲突时,如果我们不能理性地对待,那么新观念就没了容身之地,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变得故步自封——在自己仅有的认知框里“骄傲地”打转转。

    而理性的谦逊则提醒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这种“排斥”心理

    只有客观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观念并非是完善的,我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接纳新的、不同于自己的、甚至与自己冲突的观念,以此使得我们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周全一些。

    02.

    理性的执着。

    要求我们能意识到我们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追求应该是一心一意的,但是并不固执、不拘泥于枝根末节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但是,却很难专心于一事,这导致了人们对事情总是一知半解,时间久了心劲也就衰弱殆尽了;

    又或者,一些人为了某件事而痴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与这件事无关的事物概不入耳。

    这两种情形都是不可取的。

    不专一,则一事无成;着了魔,则万事不顾。

    理性的执着,提醒我们在认识、分析事物时,要保持足够地专注,只有这样才能更深更广的了解它;

    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费时费力的死磕。

    理性的执着要求我们:对事物的探究必须专注且深入,但是深入必须有度

    而整个探究的过程,最好都在理性认识的“监控”之下进行。

    03.

    理性的公正。

    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观点、以及与自己对立的观点等,都要一视同仁

    一般情况下,我们一说到“有失公正”,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这个评价或观点与我们自身的利益或自我形象受损有关。

    当张三摔了李四的电脑——损害了李四的利益,李四必定勃然大怒,他一定会痛斥、贬低张三;

    此时,如果张三紧跟着说:“您的工作这么重要,哪能用这台破电脑,给您换新的,好马配好鞍”,这样就把李四的形象给“抬高”了,他就会觉得“这小伙还真有眼力劲儿”。

    像这样仅以自身利益为基础得出的观点或结论,是没有什么“公正”可言的。

    理性的公正,则提醒我们:要通过保持平和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看待他人的观点,即保持一颗平常心。

    尽可能地训练自己不过于关注自身利益和自我形象,使我们的心静下来。

    心静下来了,一碗水才好端平——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行为,以便将自身利益和自我形象对自己认识、分析事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理性的美德-谦逊、执着、公正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