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好处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好处

    01.

    于个人而言,批判性思维可以使我们成为明白人、做明白事。

    人是自己观念的奴隶。

    这里的“观念”指的是我们自认为正确的道理,每个人都是按着自己认为的“道理”来想问题、做事情的。

    然而,道理有正误之分,这也影响着事情的成败。

    如果道理是正确的、真实的——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的,我们依此行事,就容易达成目标。否则,可能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现实中,往往后一种情形更常见。

    因为我们的“道理”来自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观念系统中,它里面除了有正确的道理外,还有很多错觉、偏见、妄念、成规陋习、甚至迷信,这就需要我们有辨识能力。

    而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以理性地对自己原本确信的“道理”进行辨识、审查,得出正确的、真实的道理,以此来指导生活和工作。

    会选择的人总是幸运的,不会选的人只能自认倒霉。

    02.

    于社会而言,批判性思维是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

    人是社会的产物,也作用于社会。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加速、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信息泛滥、欺诈盛行,愿望和情绪压倒理性和思考的时代。

    这使得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需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来强化我们的分辨力和判断力。

    它可以让我们面对社会事件、社会现象时,能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有能力说出:我认为…

    而非一股脑地接受他人的说辞,念叨“新闻上说…”、“我爸/妈说…”、“专家/大V说…”、“老板说…”

    作为社会基本元素的个人、群体,若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能就是一群依赖于权威和力气解决问题的群氓——“听话”是顺民,“不听了”是刁民,被煽动时成了“暴民”,由群氓组成的社会,绝非现代化的社会。

    相反,掌握了这一能力的人,会成为依据理性和程序解决问题的社会公民,清楚不同情形下的重点,明白哪些信息可信,知道如何理性的进行社会活动等等。

    只有具备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

    03.

    于教育而言,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加…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了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便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

    这里说明一点:“批判性”不是“批判”。“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是指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被教育界看重,是因为它是一套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工具。

    它没有学科边界,但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力的知识,却都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了解和学习。

    换句话说,批判性思维是一套高效地思维技能和思维态度,若将它灵活地应用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一定可以提升效率。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批判性思维在个人、社会和教育三个方面的意义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