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胜于得到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胜于得到

    01.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害怕被拒绝了连朋友都做不了,因此没有勇气去向自己喜欢了很久的人表白,一次又一次的错失了表白机会;

    面对新项目总是担心自己做失败了会很丢人,还没开始争取就选择了退出,错失了发展机会;

    害怕告诉朋友自己不喜欢吵闹而使他们多心,于是就勉强自己混迹在吵闹的人群中消耗着自己…

    其实这几种情形都受同一个偏差认知的影响,那就是“损失厌恶”。

    那么,什么是“损失厌恶”呢?

    简单来说,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避免损失比获得收益更敏感,倾向于为了避免损失而做出保守的决策。

    举个例子:

    假设你手里拿着一块巧克力,此时有人告诉你,如果你能将它掰成两块送他一块,之后你就能得到一块新的。此时,大多数人宁愿保持原样,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原有的这块。

    这就是损失厌恶。它可以分为两类:

    • 一是人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损失厌恶;
    • 二是人们对自己未来可能会失去的东西的厌恶。

    02.

    我们在这里谈论“损失厌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它的负面影响,以做好预防。

    那么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或者危害呢?

    首先,它会限制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当我们害怕失去,害怕面对风险和挑战时,我们就会选择保持现状,从而错失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比如,因为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舒适感,因此在面对新的项目、新的技能时,我们就可能对它们熟视无睹,不愿意挑战、不愿意学习。

    其次,它会阻碍我们的决策能力。

    当我们过于关注可能的损失,从而忽视了可能的收益时,我们就会做出保守的决策,错失其他可能。

    比如,因为我们害怕失败,害怕拿不到好成绩,所以就不敢报名参加比赛、或者争取新项目,从而就错失了展示才能、做出成绩的机会。

    最后,它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焦虑。

    当我们过于害怕失去,或者害怕面对的风险时,我们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和内心的不安。

    比如,我们害怕失去朋友的认同而不敢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害怕失去父母、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使得我们与朋友相处,与父母、老师接触时就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每当想起来要和他们相处,内心就开始不安了。

    03.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损失厌恶”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这里对应的总结了三条建议:

    建议一:积极面对挑战和风险。

    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去尝试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挑战,不要害怕失败和失去。

    因为只有经历过失败,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学习;因为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只要我们这样去做了,我们就能够拓宽视野,发现更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

    建议二:改变对失去的态度。

    “失去”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坏事,当失去的东西是我们的负担或忧虑时,它就成了一种解脱。

    面对决策,我们害怕失去是人之常情,但任何决策也有它利好于我们的部分,所以多看一些利好我们自己的可能性,就能给我们更多的勇气去挑战未知。

    只要我们这样去做了,我们就能更加开放和自由地面对未知,不再被害怕损失的担忧所束缚。

    建议三:培养积极的心态。

    我们应该学会从失败和失去中寻找经验和教训,而不是沉浸在消极情绪中。

    比如,当我们感到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压力和不安时,深呼吸,换个角度再来面对,试想一下他们也是打心底为我们好的,那么我们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是可以表达的,只是换一种大家都舒服的方式而已。

    只要我们这样去做了,我们就能更有勇气去面对我们内心的压力与不安,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去应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些建议,希望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更自由地成长和发展,迎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损失厌恶这种偏差认知。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