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4个人吃饭,1个没到,三句话气走了3个

table of contents

    请4个人吃饭,1个没到,三句话气走了3个

    01.

    有这么一个“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故事:

    一个守信用的老大爷,请四位客人吃饭。约好了下午6点见。

    到了5:30来了三位,一位没来。没来的那位还是主客。

    等——毕竟还没到时间。

    到了6:00,还是没到。

    老大爷有点着急,此会儿开吃不是,不吃也不是。

    三位客人看出了他的着急,宽慰道:“还不饿,我们一会儿吃,再等等”。

    等到了6:30,那位还没来。

    老大爷真急了,自言自语地絮叨:“这怎么搞的,该来的没来!”

    在座的三位中,有位较敏感的客人,听了心里就不痛快了:“怎么,该来的没来,那我是不该来的咯,我走!”于是,他出了包厢,走了。

    老大爷左等右等,那位还没来。不仅如此,还走掉了一位,他越发着急了,顺口说到:“唉!还走了一位,真是,不该走的走了。”

    另一位客人听了,嘀咕道:“什么?不该走的走了,没诚意请我呀!得,我也走吧。”起身离开了。

    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和老大爷是老交情。见这种情形,就劝老大爷讲:“兄弟呀,你以后说话可得注意点,哪能这么说呀!‘该来的不来’人家听着不舒服,给你气走一位;‘不该走的走了’,那留下的人还不走?”

    老大爷觉着冤枉,急忙解释说:“大哥,我没说他俩呀!”

    “哦!敢情你在说我呀!那我走!”这位客人憋着一股气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原本好意请客,谁曾想一位没来,气走三位。

    是客人太过于敏感,还是老大爷说话不妥?

    或者各打五十大板,两者各有不妥?

    知其然,也得知其所以然。

    我们来看看老大爷说的话,到底是怎么个“气人”的。

    02.

    已经等到6:30了,老大爷真急了。说了自言自语了句:

    该来的没来

    因为大家在等那位主客,老大爷本想表达“这位主客本应该这会儿来了,可就是没来。”

    只不过“该来的没来”让已经“来了”的客人听,到就成了:

    应该来的客人,没来

    这意思不就是说“来了的客人,就是不应该来的了”。这不分明是在责怪已经来了的人吗?

    有了这个结论,客人心里必然很不舒服。是你组局请吃饭,这会儿却说我“不应该来”,倒怪上了我。这搞的什么事嘛?

    你觉得我不应该来,就不要喊我陪桌嘛;既然喊了我来,那我就是“应该”来的。现在,你喊了我来,又说我不应该来。

    “你应该来”vs“你不应该来”

    这是一对矛盾判断——“S是P”和“S不是P”,必一真一假

    否则,就会陷入矛盾。老大爷的话听起来,就在矛盾中。

    他自己陷入矛盾不说,还“责怪”别人“不应该”,试问谁听了受得了。

    第一位客人就被这样气走了。

    03.

    老大爷更急了,不仅没能等来,还让到了的客人走了一位。着急又尴尬,顺口一句:

    不该走的走了

    老大爷既然邀请大家吃饭,聚在了一起就应该把饭吃了,他本想表达“大家来是吃饭了,还没吃不应该走。”

    只不过“不该走的走了”一句,让在场“没有走”的客人听到就成了:

    应该走的客人,没有走

    这意思不就是在说“还在这儿坐着没走的人,是应该走的”。这不是在责怪没走的人还赖在这儿吗?

    得出了这个结论,没走的客人心里不爽,怎么我就成了“该走的”了?敢情打着“请客”的旗号,让我上这儿来“参观”了?

    你觉得我应该走,就干脆别喊我来嘛;既然喊了我,那我就应该在这,不应该走。现在,你喊了我,我来了,却说我应该走?

    “你不应该走”vs“你应该走”

    同样是一对矛盾概念——“S是P”和“S不是P”,必一真一假。老大爷搞得这个矛盾事,弄得留下来的客人像蹭饭户,不走,赖在这儿等饭吃。

    这委屈谁受得了,得,这饭不吃了总成吧!

    第二位客人就被气走了。

    04.

    第三位客人看着这位老兄的处境,劝说了几句。谁曾想,老大爷解释了句:

    我没说他俩

    这里老大爷的本意想说“邀请大家吃饭,根本没有谁应该来、谁应该走,没有针对任何人”。

    可是,他这句话一经出口,让留下的那一位听着,该怎没想?

    那些话要么说第一位,要么说第二位,要么说第三位

    没说他俩(——第一位或第二位)

    ----------

    那么,说的是第三位(在劝老大的客人)

    这是个选言推理,符合公式:

    S要么是P1、要么是P2、要么是P3

    S不是P1,不是P2

    ------------

    所以,S是P3

    否定前两种可能,结论就只能肯定最后一种。

    当留下的客人经过如此推理,得出这样的结论。——敢情你说得不是他俩,是在说我呀!

    我不该来,却来了;我该走,却没走——是这个意思不?原来小丑竟然是我!告辞!

    最后一位客人也被气走了。

    三句话,气走三个客人,老大爷的话是“刀刀见血”。如果他的目的是请客,这样具有歧义的讲话,显然达不成目的。

    如果他是看着主客爽约了,想取消宴请却又不便说,就采取了这种方式“气走”来客,也算奔着目的去了。挺损!但能省顿饭钱~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