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小过失,能得到对方以特长相报;饶恕大仇人,会得到对方舍命报答

table of contents

    个人评价:这篇文章写的不好,典型的故事会水平,基本上是有了论点然后再找论据,我可以用找出操作相同但是结果完全相反的例子,所以这篇稍微瞄一眼就行。

     

    01.

    假如你是公司老板,你的司机把车开出去玩,结果喝多了,给你吐了一车。人事跑过来给你讲,要开除这个司机。你会怎么回应?

    • 是听人事的,开除走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他开车以后哪还敢坐?
    • 还是进行批评教育,告诫他在工作期间(只要和老板的车在一起)就不准碰酒,否则就不留他了。
    • 或者就让他把车清洗干净,费用拿回来报销,也没什么大事,没必要兴师动众的。

    另外,假如你是公司常驻某个大区的经理,结果有同事跑去总部告你任人唯亲、挪用公款。好在总部没有听信他的一面之词,经过调查核实,确认了他是在诬告。

    总部为了表示信任,决定让你来处理这个人的去留,开除他还是继续留着?如果留着的话是在原来的岗位,还是另做其他打算?总部都听你的。此时的你会怎么处理?

    • 直接开除!这样诬告别人的人不值得留,人品有问题,留着以后也是祸患。
    • 既然是诬告,那我得和他好好聊聊为什么诬告我,能说出个所以然还好,说不出了就别留了。
    • 还是留着。既然有胆量去诬告我,那么也一定有胆量做其他的事,留在我这,一会定有用处。

    如果你是这两个主人公,你会如何做呢?

    是眼里不容沙,别人但凡有问题、有过失就果断处理,有仇必报;还是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瑕不掩瑜?

    02.

    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有位丞相叫做丙吉,就是那个被司机吐了一车的老板。

    人事告诉了他,想赶走这名司机。然而丙吉却阻止了,并给人事说:

    因为酒醉的过失而开除一个男人,此后他还有何处可以容身呢?

    你的工作很用心,不过这件事就忍一忍吧,他只不过吐脏了我的车垫而已,清洗干净就行了,没多大事的。

    司机得知丞相是这样处理自己的过失后,感激不已,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报答丞相。

    人一定要知恩图报。

    丞相不追究我的过失,有恩于我。

    ------------

    所以,我一定要报答丞相。

    因为司机是边塞人,所以很熟悉边塞军事急要传递的方式。

    有一次外出,他正好看见传递军书的人拿着红、白两色的袋子,推测边塞一定有紧急情况。

    于是,他就跟着传书人到了官署,得知胡虏正在进攻边塞,他立刻回府告知了丞相,并且建议:

    胡虏所进攻的地方有不少年老多病、没法打仗的官兵,大人是不是先了解一下有关的资料?

    丞相很认同他的话,立刻喊人查询边郡官兵的档案,分条纪录他们的年纪和经历等。

    事情还未彻底办好,大老板(皇帝)就喊他和副丞相进宫,询问有关被胡虏侵袭的边郡的官兵情况。丞相回答得头头是道,而副丞相则仓促间无法说出个所以然,遭到了大老板责备。

    其实,就是因为丞相没有斤斤计较别人的小过失,才换得了司机的知恩图报,尽早的提供了边塞情报,使他在大老板那里得到了称赞。

    容忍别人的小过失,就会得到对方以特长作为回报,这是一种智慧。

    03.

    一千多年以前的北宋初期有位驻守边疆的将军叫做郭进,他就是那个被诬告的大区经理。

    那时有一个军官专程跑到开封——京城汴梁,找大老板告御状,控告郭进目无法度、贪污受贿。大老板把他召入宫中询问具体情况,看看他说的是真是假、有无凭证,最后发现他是诬告,就将他遣送给了郭进,下令任凭郭进处置。

    当时郭进驻守的地方正遇到贼寇入侵,郭进就对这个军官说:

    你敢告我,胆量一定很大。诬告我的事就过了,现在我赦免你,你去帮我绞杀敌寇。

    如果你能消灭他们,我就上书朝廷晋升你;如果你失败,就自己去投河,不要弄脏了我的宝剑。

    郭进对诬告他的人,没有斩杀以泄愤,而是赦免并重用了他,看中的就是他的长处——胆子大。

    既然胆子大就安排需要胆子大的人去做的事:绞杀敌寇。

    如果成功,给你请功;

    如果失败,自行了断。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

    要么得到晋升,要么死。

    脑子稍微正常点的人都分得清,晋升一定比死要好,那么怎么做呢?

    他必然选择奋不顾身,拼死作战。

    最后,这位军官击溃了敌寇,大获全胜。郭进也遵守承担,推荐他升了官。

    能饶恕大仇人,并且能发现他的长处委以重任,便能得到对方以性命相博的报答,这同样是一种智慧。

    ------------

    这两个故事也反应了我们国人的一种社交底层逻辑——不愿欠人情。

    只要别人有恩于我,别人给了我们人情,我们便会将回报对方的意愿积聚在心底,平时会慢慢寻找机会回报对方——报恩、还人情。一旦对方处在紧急关头,我们更会竭尽所能的去报答。

    受恩的人是这样的,施恩的人也是如此,只是施恩时不要刻意在意或者强调“人情”,心知肚明最好。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