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同名回答。
第二序改变啊!
这是《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里提到的。
这本书我第一次读到是 2016 年,当时就惊为天人。在至今的 5 年时间里,我发现在解决问题、沟通、心理、学习、幽默等很多领域都会涉及这个思维方式。
它很简洁,却很强大。
什么是第二序改变呢?
先来看下图,问:怎样用 4 条直线,把所有点都连起来,且是一笔画完?
一定要动手画一画呀。(左滑可以看答案)
别急呀。市面上有很多人会说“跳出旧有的思维框架”,但是,他告诉你怎么跳了吗?“换个角度”,怎么换呢?
“第二序改变”和这些空泛的口号可不一样呢!
它基于的理论是逻辑学的逻辑类型论。这个名词好像挺高大上的,其实讲了一件特别简单的事:一个类别(逻辑学术语“属”)和它的子类别(逻辑学术语“种”)。
回到“9点”问题。如果你把“9点”当成一个正方形,你想不到答案。但是,“正方形”如果只是“9点”的一个“种”呢,如果把“9点”认为是非正方形的呢,例如像正确答案那样?
如果这样理解起来还是有点抽象,我们继续往下看。
天冷了,就加点衣服。水太热了,就加点冷水。
如果问题是“黑”,那么引入它的反面“白”,就能把问题解决。这种“非黑即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效的。
但是“第二序改变”带给我们的思路是:黑的反面不是白,黑的反面是“非黑”。
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妈妈教育女儿、骂女儿时,爸爸都不参与。妈妈希望爸爸和她一起骂女儿,否则觉得爸爸暗中和女儿串通一气。但爸爸生气地否认这一指控。
妈妈和爸爸矛盾升级,求助心理咨询师。咨询师给出这么个建议:
每次妈妈和女儿吵架,爸爸可以做一件让女儿困惑的事,例如拿出10元给她。女儿如果追问为什么,可以说,“我就是喜欢给你10元。”
咨询师的这一建议并没有让爸爸违心地去骂女儿,又让妈妈觉得他有参与其中。
妈妈想让爸爸骂女儿,爸爸不同意。他们就陷入了非黑即白的思考,在“骂女儿”这个属层级思考,认为解决方案只有“骂”与“不骂”。
但其实,也可以把“骂女儿”当成是一个种层级,它是“教育女儿”这个属层级的子集。而解决方案可以思考:有没有其他种层级?在这里,“让女儿困惑/惊讶”也是一个不错的种层级方法。
我跟我妈说过很多次,想让她随意一点,别总把计划定得太细。但这样往往没什么用。
后来有一次我突然想到一个方法。我对她说,你可以定计划。但不要只定一套计划,同一天你可以多安排几套计划,一套不行就换另一套。这样说之后我妈妈还挺受用的。
让妈妈不要定计划,是在“定计划”这个属层级上思考,她只能定或者不定,非黑即白。同意可以让她定计划,只是可以同时拥有不同的计划,这是放在“种”层级思考。
传统的问题解决思维很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考,希望引入问题的反面来解决问题。
“第二序改变”是把问题想象成某个其他系统的“种”(而不仅仅是原有系统的“属”),进而开启一个新的系统,获得新的解决方案。
瓦兹拉维克(《改变》的作者)说的第二序改变,也是《变的美学》作者所说的“递归”。
1,1,2,3,5,8,13…….
这是一个递归数列,第3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后面每个数字都是这样生成的。
第3个数开始的每个数,既是前两个数的“属”,又是其后隔一个数的“种”。每一个数,因为“属”而诞生,诞生后,必须被看作“种”,后面的数才能产生。
这就是第二序改变,第一序改变指的是在既有系统内的改变。在你只是“属”的这个系统内的改变。当你成为了“种”,开启了一个新的系统,便是第二序改变。
递归是一个圈,回到起点,但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圈。第二序改变也是。
李佳琦金靖好好笑啊:
李佳琦说“我们结婚吧”,金靖(故意)理解的是“对象语言”,即它的字面意思,被当作是一种求婚。而李佳琦是在元语言层面说的,指“我们结婚吧”这个节目的名称。
元语言比对象语言高一个层级,它们是属种的关系。
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混淆会产生悖论。例如那个经典的说谎者悖论:
如果我说:“我在说谎。”那么,我说谎了吗?
我们先把说的话改成“你真好看”。我说:“你真好看。”,如果我在说谎,那么,你不好看。如果我说真话,那么你很好看。
现在我们把对象语言替换成“我在说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心理学层面,有些精神疾病是由于人们陷入了类似的悖论。这在瓦兹拉维克所在的系统治疗流派中被称为“双重束缚”。
妻子有酗酒的恶习,丈夫深受困扰。他于是想吓吓妻子:如果你再不改掉这个毛病。我也去发展一个,比如去出个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丈夫决定接受妻子,他没去出轨。
可是这之后,妻子却深受困扰。他的丈夫一直是个“值得信赖”的人设,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自己的酗酒问题并没有好转,那么丈夫一定是出轨了。
在酗酒的妻子的案例里,是这样的悖论:
1 你陈述了某件事情。(我将通过变得不值得信赖(出轨)来惩罚你。)
2 你对自己的陈述做了一个陈述。(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3 这两者是冲突的。
1 类似于说谎者悖论中的对象语言,2 类似于元语言。这是一个和说谎者悖论一样的悖论。它同样是由于属种的混淆。
失眠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失眠是由于你想强迫自己入睡引起的。那实际是陷入了一个悖论。
你对自己说:今晚一定要睡着鸭!如果你不同意,那当然睡不着。但是你同意,而入睡又是需要自然而然发生的,这又不可能。
瓦兹拉维克给出的一个“药方”是:躺在床上,眼睛不要闭上,直到昏昏欲睡为止。
我以自学 python 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没有相关知识的同学可以跳过这个部分。
我刚学“列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点:
假如有个列表 names=[‘monica’,’rachel’,’joey’,’ross’],要给每个名字加上 ‘hot ’,变成 ‘hot monica’,最简单怎么改呢?
我一开始总想用 for name in names 去改,虽然也可以(生成新变量,删掉原列表的内容,再把新变量加到原列表中),但是更方便的是:
for i in range(len(names)) :
names[i]=‘hot ’+names[i]
所以,列表是属层级,比变量高一级,变量是种层级。列表比变量高级的地方在于,它还能表达变量间的关系。列表的“位置”概念(或者说属性)就是一种变量间关系。
而 for name in names 实际上还是从变量(种层级)的思维在考虑。一下子学“属层级”的东西转不过弯来。
例如:
第二序改变是基于逻辑类型论的,所以我们看到它在所有和逻辑有关的领域都有惊人的作用。
它很简洁,却很强大。
转载请注明来源:哪种方法论让你觉得思考或者处理问题很牛X?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