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三段论应用的格与式
01.
说到三段论的应用,其本质是利用不同三段论的格与式,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再以有效且可信的三段论进行观点表达。
因此在说三段论应用时,就先得了解一下三段论的格与式。
我们知道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含三个词项——大项P、中项M、小项S,并由中项M作用,使得小项S与大项P发生联系,得出结论的判断为:S—P。
而我们以中项M在两个前提中位置的不同,将三段论划分成了四个格(即四种不同形式的三段论)——
第一格:中项M是大前提的主项、小前提的谓项。
第二格:中项M在两个前提中都是谓项。
第三格:中项M在两个前提中都是主项。
第四格:中项M在大前提的谓项、小前提的主项。
02.
再来看看三段论的式,即三段论的样式。
单纯地看排列组合,每一格三段论中做大前提的判断可能有四种(A、I、P、E),做小前提和结论的判断也各自有四种可能,于是每一格三段论就会出现4×4×4=64个式,四个格合起来共有64×4=256种样式。
如果要全部了解,无疑难度很大。我们根据三段论的五条规则,剔除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无效样式,剩下的有效的样式总共有15个。
https://yysy.wang/wp-content/uploads/202312/10e039691c45c650041bf99106d407f3.png
上图就是对有效的三段论的“四格”对应的“15式”。
03.
对于上面这些知识有了了解,我们就可以依照它们来检验且应用三段论——从形式上辨别有效性,从而借助正确的形式进行观点表达。
具体方式有3个步骤:
- 第1步,找出中项M,并根据它在两个前提中的具体位置,确定该三段论的格。
- 第2步,辨别该三段论的3个判断的类型(A、E、I、O),确定该三段论的式。
- 第3步,对照确定的格中看是否有确定的式——若有,三段论就有效;若没有,三段论就无效,再分析逻辑层面的错误所在。
比如,对论证“人都会死,秦始皇是人,所以秦始皇会死”的检验——
- 第1步,中项为“人”,它在大前提中为主项,在小前提中为谓项,则该三段论属于第一格。
- 第2步,该三段论的3个判断类型分别为A、I、I,则该三段论为AII式。
- 第3步,经过在第一格中查找,有AII式,则该三段论在逻辑形式上是有效的。
则,该论证属于有效的三段论,且两个前提均为真,则结论可信,以此进行观点表达更具说服力。
以上就是我们简单了解的三段论的格与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三段论应用的格与式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