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理由是假的结果能对吗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理由是假的结果能对吗

    01.

    理由,在论证中就是论据。

    在有效的论证中,只要论据都是真实的,论证的结果才可信。

    若是以假的、捏造的理由做论据,或者隐藏关键理由,只以符合预期的理由做论据,以致于无法推出可信结论的论证,就是虚假理由谬误

    虚假理由常见的两种表现:一是绝对化,二是非黑即白。例如:

    锻炼有益健康,所以所有人都该加强锻炼。

    “所有人都…”是绝对化的表达,因为它没有“更加绝对的”前提做担保,所以很容易被反例驳倒,比如:

    重度高血压、或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加强锻炼。

    很明显“这些人不…”所说的也是事实,与“所有人都…”表达的内容相互矛盾。

    处在矛盾关系中的两个表达,必定一真一假。

    因后者是事实,为真,则前者为假。

    再比如《让子弹飞》中:

    汤师爷问张麻子: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啊?

    “要么站着,要么赚钱”,这是非黑即白的表述,只给了“站着”和“挣钱”两种情形,忽视了其他可能。

    张麻子回汤师爷: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汤师爷说“要么A,要么B”,张麻子却有C可选。

    至于用哪个依据得出的结论可信?得看依据自身的真假。

    02.

    以凭空编造出来的理由做“论据”进行的错误论证,是虚假理由谬误的表现。

    苏东坡中进士后,曾去看望当年的主考官。

    主考官称赞他那篇应试文章写得好,顺便问他文章中所引用的史事:“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是出自哪本书?

    苏东坡回答说:想当然耳(自己杜撰的)。

    这里苏东坡以捏造的“史事”做论据,来论证自己的结论可信,就犯了虚假理由谬误。

    有次网购,一直没有看到快递信息,就询问客服。

    我:都下单好几天了,怎么物流一点也没动?

    客服:亲,今天就动了哦~

    我:到哪了?

    客服:亲,我也看不到的呢~

    我:那你怎么知道动了?一直没有物流显示。

    客服:我猜的呢[捂嘴笑脸]

    她回复说“今天就动了”,我自然会问“为什么这么说?理由、依据呢?”

    结果对方是“没理由、没依据”,猜的!

    没有理由没有依据,就无法证明结论是否可信。

    03.

    隐藏关键理由,只以符合预期的理由做论据,也是虚假理由谬误的表现。

    有时为了得出某个特定的结论,人们会有意无意地隐藏一些(于该结论不利的)理由,避免它的出现削弱论证的特定结论、或者得出一个与其不同的结论。

    于是,就出现了隐藏关键理由的谬误。

    看这张图——

    图片

    主持人提问的对象是男人,无论回答“有”或者“没有”,都应该由男人说,同时给出依据——他的理由,也是关键理由。

    结果,男人还未开口,就被女人一句“他没有!”给堵住了。女人的回复传达了一个论证:

    我老公他没有觉得自己的人生被我掌控了。

    其中的理由明显与事实不符,为假,它的结论也必然难以让人相信。

    再例如,我们之前听过也说过的鼓励他人的话:

    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

    如果仅依据这个论据,通过论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只要你不断地努力奋斗,就能成为天才。

    然而,当我们把这句话的后半部分补全,据实引入:

    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但是那1%的天赋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如果以此做论据进行推理,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天赋对一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

    前后一比较,就能看到后者的结论与前者而言,已经成了“另一个”。

    可见,隐藏关键理由对我们论证结果的影响有多大。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虚假理由谬误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