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城墙或者不修都没啥用处,你还修吗?

table of contents

    修城墙或者不修都没啥用处,你还修吗?

    01.

    从这篇开始我们说说《战国策》里的《齐策》,说说齐国的故事。

    我们先说一个劝说的故事,主角——被劝说的人——是靖郭君田婴。

    田婴是齐威王的一个小儿子,曾与邹忌、田忌一同带兵击败过魏国,齐威王封薛地为他的封地。

    田婴想着在他自己的封地上,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于是,他决定给自己的封地周围修筑个城墙。

    城防工程劳民伤财,而且还会使齐王起疑——搞独立搞分裂?

    很多门客觉得田婴的这个做法不妥,纷纷前来劝阻,以至于把他给劝暴躁了。

    下令给负责接待的门卫,凡是来劝阻的门客一律不让进。

    此处,田婴给门卫的命令,是个条件推理,门卫有清晰地判断标准:

    如果劝阻修城墙的,则不通报

    该门客是劝阻修城墙的

    ------------

    不通报

    门卫领了命,大手一挥,很多前来劝说的人都被挡了,除了一个。

    这个门客请门卫通报: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若多一字,甘愿受罚。

    门卫一时懵了,想想命令:

    如果劝阻的,则不通报

    不是劝阻的

    ------------

    是通报?

    还是不呢?

    条件推理中,只有“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的形式才成立,而现在这个推理中“否定前件”,其后件不一定。

    此时门卫可通报也可不通报,最后他觉着这人说的奇特,就通报了。

    田婴得着消息,也带着好奇接见了他。

    02.

    接待的门卫把这位门客引到了大厅来见田婴。

    门客快步走到他面前,说:海大鱼。

    说完转身就走。

    田婴赶忙问:先生有话就在这里说吧!

    门客:我不敢拿性命当儿戏。

    门客在这里信守“承诺”,就说了三个字,没敢多说:

    只有多说了,才甘愿受罚

    没有多说

    ------------

    不愿受罚

    这里是个必要性条件推理,“只有…才…”,意味着:只有达到前面的条件,后面的事才会发生。

    反之,前面的条件未达成,后面事就不会发生。

    田婴还给逗笑了,也不愿只把话听一半。

    笑着对门客讲:没有的事儿,先生有话就说。

    这里田婴的表态,是把上面条件推理的后件给否定了。

    只有多说了,才甘愿受罚

    不会受罚

    ------------

    可以多说

    如此,田婴给这位门客消除了顾虑,门客也才敢开口继续讲话。

    03.

    门客获得了多讲话且不被惩罚的权力后,正式开始了对田婴的劝说——

    您知道海里的大鱼吗?

    渔网无法阻止它游动,钓钩无法钓到它,很强悍。

    但如果它失去了海水,跑到了岸上,那么就算是小小的蝼蚁也能将它吃掉。

    门客说了关于大鱼的两种不同命运,借助了两难推理:

    要么在海水里,强大

    要么失去海水,弱小

    在海里或失去海水

    ------------

    或强大,或弱小

    你愿意选择强大还是弱小?是个人都选前者。

    选择前者,则意味着大鱼需要待在大海里。

    这与田婴有什么关系呢?门客继续说到——

    现在的齐国就是您的水。

    如果您掌管着齐国大权,就算封地建设的再好也用不着它。

    但您如果在齐国失了势,即使将封地的城墙筑的再牢固,也起不了自保之用。

    门客的这说辞,利用了假两难困境,不管你怎么选,选项就只有一个:

    掌握齐国大权,则封地无用

    失去齐国大权,则封地无用

    或掌握或失去齐国大权

    ------------

    封地无用

    封地都无用了,在无用之地上修建城墙,便也无用。

    田婴听后点头认可,于是就停止了筑城工程。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