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树:一个可能会颠覆整个时代的学习方法

模型树:一个可能会颠覆整个时代的学习方法

这篇文章价值999元~无价。

这一点也没有营销的意思!我是打心里觉得它是无价的,至少价值百万。
 
如果你彻彻底底懂了它,并且把它用于你每天的学习之中,它给你之后一生所带来的收益绝对不止100万。
 
可为什么是999元起步呢?
 
因为这原本是我们的付费内容,很多学员学完之后,都认为我们课程的价值能媲美万元课程。
 
但是我们决定,把它免费分享给你们。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觉得看懂了,就不用再加入我们的训练营了。
 
只是希望,如果有一天,你功成名就,这个学习方法给你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时,希望你把它传递下去。
 
因为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一个可以重新塑造每个人命运的东西,我觉得它不应该只照顾那一小撮人。
 
就像此刻,我免费把它分享给你们一样。
图片
 
模型树的诞生史
 
高中三年,我是整个年级最勤奋的人,很多次,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
 
但是很不幸,勤奋从来不许诺成功。
 
最后高考成绩出来,我与重本线7分之差,落榜了。
 
后来毅然决然选择了复读,也许是冥冥之中,命运之手的召唤,我意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次高考,考上了一所985大学。
但那时候依然没有感悟到任何厉害的学习方法,只是隐约觉得学习方法很重要了。
后来大一创业,因为创业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我开始疯狂式的学习,看各种认知、商业类书籍,学各种知识付费课程。
到了大三,我已经写满了10本笔记本,密密麻麻都是摘抄和感悟。
图片
▲大三的时候拍的,一共10本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我问自己,学了这么多东西,我到底学到了什么,能不能一一复述出来?
 
很遗憾,我不能,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几个思维模型,比如思维模型、第一原理刻意练习,其他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天呐!那我大学这两年没日没夜的学习,记的那些笔记本,岂不都白学了?
两年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关键是这里面还有自己的心血啊。
 
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这种「学完就等于忘完」的尴尬窘境?也许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我顿悟了。
 
我悟到了一个学习方法,它可以完美地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我给这个学习方法取了个名字——存量思维
 
然后立马把它写成了文章,还取了一个霸气的标题:《存量思维:这将成为史上最牛逼的学习方法》,并分发到了百家号和头条号。
       图片▲2018年12月10号发出的
 
发完之后我就后悔了,我觉得标题取有点过了,牛*吹大了。(发的那一刻还不觉得,当时太激动了)
 
结果立马就爆了,还收到了好多读者的感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于是从那之后,我开始对这个学习方法进行全面的完善优化。
 
后来我在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里,看到了李敖的学方法,居然跟我一模一样,我惊呆了。
 
再后来我发现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朱光潜等这些大佬,他们好像也在用类似的学习方法。
我就更加确信了,这套学习方法注定要在这个时代大放光彩,也许会颠覆整个时代的学习方式,谁说得准呢?
 
直到前两天,有个读者读了我的「存量思维」后,他说,这个方法叫「存量思维」可能还不够精确,叫知识树可能会更好。
 
我思考了一整天,到底叫哪个名字更好,哪个名字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选择了「知识树」这个名字。(现在改名为模型树)
 
感谢这位读者,他的网名叫做“3只青蛙”
 
好了,背景交代完了,下面做好准备,我们要开始颅内高潮了!
图片
▲全文的框架
什么是模型树
 
为什么取名为模型树呢?
 
一听这个名字,就很形象,如果把我们一生之中所有要学的知识比做一颗树。
 
那么学习的过程,就是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出主干,长出枝干,长出叶子,最后结出果实的过程。
  • 叶子,就是我们学到的知识
  • 果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模型;
  • 树干,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
  • 树根,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原理。

 

这种学习理念呈现在云笔记里就是这样的:

  • 一个个的文件夹,就是模型树里的模型
  • 文件夹里的内容,就是模型树里的知识
  • 云笔记里的结构,就是模型树里的结构
  • 最顶端的文件夹,就是模型树里的第一原理
图片
 
看起来很简单对吧?
 
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这里面蕴含着学习的终极奥义。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个模型树的结构其实很像金字塔原理?很像思维导图?但是里面又有笔记本的作用在里面。
 
所以其实:
模型树=思维导图+笔记本。
图片
 
但它们又不完全是1+1=2的关系,而是1+1=∞的关系。
 
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叫做《分类思维》和《结构思维》,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在那两篇文章里,我提到学习的本质之一是分类和结构化。而模型树这个学习方法,就囊括了这所有的要素。
 
你学到的每一个知识都需要思考——这个知识到底属于哪一个分类的知识,不断细化细化,从主干,到枝干……最后到叶子。
 
这个过程就叫「分类」
而有时你发现,很多分类并不准确,它不满足金字塔原理所讲的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这个时候你就要重新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重新思考整个模型树的结构是否有问题,最后使得所有知识符合一个树状的结构
这个过程就叫「结构化」
图片
 
当然,分类和结构化只是模型树的表现形式,真正让你实现炸裂式学习的是——你在分类和结构化的时候,在不断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刺激相关的神经元,让一个个知识变得更加清晰,易于编码和提取
 
采铜在他的《精进》一书中如此解释这神奇的时刻:
 
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甚至于,当异质的素材堆叠在一起时,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这种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精进》
 
谢春霖在他的《认知红利》中如此描述这一情景:
 
那应该怎么学才能产生复利效应,让你的知识量呈指数增长呢?那你就要把新学到的知识,放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储量中去,然后和其他知识产生关联。——《认知红利》
 
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条知识,写的每一篇笔记,如果都能被分门别类地永久储存,还能有一键搜索功能,等需要用的时候,还能有个图书管理员帮我迅速找到,那该多好。——《认知红利》
 
某书友如此形容这一过程:
 
最喜欢这种看过的书在另一本书出现的情形,感觉很妙,知识被重复了一遍,像是形成了一个体系,一张网,联接了起来。——某书友
 
有没有feel到那种……说不清楚的,但是又很玄妙的味道?
 
总结一下:所谓模型树,就是把你生命中所接触到所有知识,都分门别类,放进你的知识体系中去,让它们永久的被保留下来,至此一生,不再忘记。
图片
 
 
为什么要这么学习
 
一、三大背景
 
1、时代背景
 
当下的我们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
 
①更新快
周围世界快速变化,新的事物和概念每天都在出现,昨天还爆火的概念,明天就过时了,我们该如何去高效学习一个陌生领域?
 
②知识多
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各种自媒体,公众号、知乎、抖音、小红书、得到……我们该如何去构建一个有效的系统去展开学习?
图片
 
2、个人背景
 
①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每个人一天就只有24小时,只能学那点东西,不可能像人工智能一样,可以在短短几秒之内,就把整个图书馆所有的书全部学完。
 
所以学什么,怎么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②大脑并不擅长理解和记忆
 
我们的大脑有个最小作用力原则,叫做「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这也是你为什么看那些艰深的书会感觉很痛苦的原因,老实说,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朋友,他们非常聪明,毅力很强,心怀大志。
 
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读书,因为读书要思考,要理解,这太痛苦了。
 
人就是这么神奇的物种,我们不怕身体上的痛苦,但我们害怕思考的痛苦。
 
另外,大脑也不擅长记忆。
 
不止一个读者跟我抱怨,说自己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忘得非常快,基本上看完就等于忘完。
 
这两天看成甲的《好好学习》,他也提到同样的现象:
 
过去,我也读过不少书,可是这些书现在再拿出来看的时候,我发现基本是白读了。今天能从书中看到的价值,过去看不到;过去在书中看到的东西,今天基本记不得。
可是,我过去读书真的很勤奋,为自己制订了年度读书计划——一年要读完100本书,为此安排每天至少要读完20页,哪怕自己已经很累很困,为了完成目标,都要在床前读完书。两年来读了200多本书。
我不是说这段读书经历没用,而是现在看来,我觉得痛心、可惜。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获得的却是一点儿都不成比例的收获。
图片
 
3、工具背景
 
我为什么最终选择用云笔记来建立模型树呢?
 
因为我发现,笔记本非常不方便建立模型树;而思维导图又太小,无法无限的记录。
只有云笔记,既满足思维导图式的分类和系统,又满足笔记本所拥有的记录功能。
图片
 
二、用模型树学习的好处
好处真的是太多了,而且好到炸裂,目前我已经发现了不下于20个让人都欲罢不能的好处。
我把它们概括为两个大点。
第一,结网式学习;第二,外接大脑。
图片
好处一:结网式学习
1、孤立式学习VS结网式学习
 
传统的学习是怎么学习的呢?
 
我叫它「孤立式学习」
 
比如我们看一本书,大概的看书方法就是:
 
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好好学习》
 
为什么我们“经典”的读书方法是低效的呢?原因很简单: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好好学习》
 
我们从来没有把这本书中的所有知识跟曾经拥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孤立的。
 
就像看公众号文章,一篇接着一篇,不断感受知识获取的错觉。实际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帮我们实现颠覆性的成长。
 
于是有了那句「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要是在几百前倒没什么,但如今,传统式的学习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这个时代的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而且知识驳杂而庞大,我们急需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我叫它「结网式学习」
 
这个名字要感谢我的好朋友宇环,当我我跟他分享这套学习方法的时候,他激动的跟我说:“你见过蜘蛛结网没有?”
 
“蜘蛛网就是由无数根单独的线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模型树就像蜘蛛网,每一个单独的知识就像一根根蛛丝,然后通过有序的结构交织在一起,就是模型树所呈现出来的——把每个知识都联系在一起。”
 
精彩!
 
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好好学习》
 
是的,孤立的把学到的知识存档到大脑中,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大脑学习的本质是,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跟未来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不断地唤起学习过的旧知识,通过对比、类比、分类、系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地刺激它们,才能牢固理解进而掌握知识!
 
总结一下,什么是结网式学习?
 
学到一个新知识,必须要把它跟过去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跟未来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后所有的知识互相联系,结成一张大网。
 
这张大网,就是模型树。
图片
 
2、结网式学习的具体好处
目前我已经深深感到了5点好处:
  1. 结网式学习会让你印象非常深刻;
  2. 能够对过往知识进行验证对比;
  3. 能够促进你迭代思维模型;
  4. 能够产生核聚变效应;
  5. 能帮你搭建知识体系。
① 印象深刻
有了模型树之后,你会慢慢对你遇到过的所有知识,都印象深刻。
 
而且,你再也不需要记单个的、孤立的、浩如烟海的知识点了!你只需要记几个思维模型,而这并不需要多大的记忆量。
从二八法则来说,此生对你生命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也就是那20%的思维模型。
 
假设每个领域10个思维模型,你此生需要掌握的思维模型也就是一两百个,掌握了这一两百个思维模型,基本上你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甚至,这些思维模型也不需要你刻意去记。
 
「结网式学习」之下,你每一次把新知识放进模型树的过程中,就进行了一次思考。
 
你在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而这,会不断刺激你的相关神经元。
 
就像蜘蛛网一样,一个地方动了,整个蜘蛛网都会跟着动起来。
 
结网式学习也一样,虽然你每次学的是一个知识点,但是因为所有知识点都连成了一张网,只要你思考了一次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整个模型树就被你重新记忆了一遍。
 
所以,你对每个思维模型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图片

② 验证对比
结网式学习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你每学了一个新知识之后,就做了一次对比验证。
 
你在跟旧知识做对比,验证旧知识是否准确,是否完善。
 
而且如果你学习的不是普通人的知识,而是巨人的知识,那么你就相当于在用「巨人验证巨人,巨人完善巨人,巨人批判巨人」
 
我认为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至高境界。
 
当你阅历尚浅的时候,你根本无法分辨巨人的知识对不对,你只能先把巨人的知识先吸纳进模型树,然后下次遇到另一个巨人的时候,两者进行对比验证。
 
这是我自创的批判性思维,分享给你。
 
朋友前两天还在问我:“我发现你有个很厉害的能力,你的迭代能力非常强,从存量思维到五维学习法,到动静学习法,到模型树,这迭代速度也太吓人了,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这个验证对比,我用模型树+主题阅读,找很多巨人,让巨人互相验证彼此,完善彼此,批判彼此,最后就能源源不断的迭代。
图片
 
③ 促进迭代
 
除了验证对比可以促进迭代之外,模型树本身也能促进迭代。
 
对于新手来说,你们一开始用这个学习方法,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们的框架不科学。
你们的框架非常大,不够精准,不够高级,不满足MECE原则。
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
所以,你们每学到一个新知识,放进模型树的过程,你们会斟酌自己搭建的框架是不是有问题,你们给思维模型取的名字是不是不够精确?
 
比如我曾经给这个学习方法取名「存量思维」,现在改为「模型树」,就是一次巨大的迭代。
图片
 
④ 核聚变效应
 
巨人查理·芒格有个牛皮的模型,叫做lollapalooza效应。(名字有点长,他自创的。。。)
 
什么是lollapalooza效应?
 
有两个解释:
 
解释一:lollapalooza效应是芒格为那些相互强化,并极大地放大彼此效应的因素,发明的词组。
解释二:多个互相联系的同向因素,叠加后产生了极强的放大作用,的效应的统称。
 
你可以理解为「核聚变效应」
 
它的意思也很简单,你可以理解为:
1+1=n;
或者100+100=10000000000。
 
这就是「结网式学习」的魅力。所有知识就像一张蜘蛛网,每个知识点交织在一起,它们之间就会发生核聚变反应。
 
最后会诞生一个啥伟大的东西出来我也不知道,这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模型树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这一年里,我深深感受到这种核聚变效应的强悍,这个模型树就是这样悟到的。
图片
 
⑤ 帮你搭建知识体系
 
很多读者,包括我的一些好朋友,都在问我如何搭建知识体系。
 
现在我告诉你们,模型树就是搭建知识体系最好的学习方法,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想象一颗参天巨树,从主干,到枝干,到枝丫,到叶子,到果实。
 
每一个知识都在它该在的地方,它们互相联系,却又层次分明,就像一座金字塔。
 
我用这套学习方法也不过才一年,现在已经搭建好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商业、人际、表达、写作、自律……
 
从此刻起,用模型树构建属于你的知识体系吧。
图片
好处二:外接大脑
1、死记硬背VS外接大脑
我发现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上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我们总认为,学习就是要把过往所学的东西统统记在大脑里。
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天真的以为,我们可以记住这么庞大的知识量。
我经常收到这类消息,问我如何读书,问我一本书读完就等于忘完该怎么办?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
我们以为学习就是记忆。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完完全全的错了,南辕北辙的错了。
 
想想看,你中学背了那么多知识,现在还记得多少?你在知乎、在公众号看了那么多文章,现在还记得多少?
 
我们的大脑本身就不善于记忆。
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人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这句话我重复三遍,希望你们能明白吧。遗憾的是,我知道大部分人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
更可笑的是,现在机器都已经开始向人类学习如何思考,而我们人类却在向机器学习如何记忆。
你花一个学期,吭哧吭哧把几本书的重要知识点背了下来;而人工智能几秒钟背下了整个图书馆。
真是以卵击石。
图片
 
那怎么办?
使用模型树一年以来,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记忆浩如烟海的知识。
我们只需要一个「外接大脑」,让它代替我们记忆就好。
这有点像给你的大脑植入了一个芯片,你可以把你所学的所有知识都存进去,你自己的大脑,那个更高级的神经元大脑,只负责思考就好。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朝着这条方向进化,这并不是多难的事,比起马斯克的魔法帽来说。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学习方式「外接大脑」
外接大脑负责储存知识,而我们本身的神经元大脑只需要负责思考即可,另外记少量的思维模型。
图片
2、外接大脑的具体好处
外接大脑主要有3个好处,第一,肯定是辅助我们记忆,帮我们减轻记忆负担;第二,它必须是永久储存,不能像人一样老是忘记;第三,我们要提取这些知识的时候,能够一键搜索。
但是鉴于我们现在还没有研发出这种可以植入大脑的芯片,我们只能另寻它物。
我选择了云笔记,虽然没有芯片那么快速,还需要人为的复制粘贴。
但好处就是,你再也不需要去记忆那些浩如烟海的知识点了。
图片
① 辅助记忆
我是个记性非常不好的人,高中的时候,每次默写单词,同学们只记几遍就记住了,而我需要花3倍于他们的时间。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学了那么多好东西,基本上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直到大三以后,我开始用「外接大脑」来学习,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记忆问题,云笔记替代了我的记忆工作,我开始抽身出来,把更多精力花在思考上。
奇怪的是,我反而对所有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了。
后来我才慢慢理解,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虽然云笔记接替了我的记忆工作,但是由于模型树属于「结网式学习」,我每一次把新知识放进模型树的过程,就加深了一次对整个思维模型的理解。
就好比,我把一个单词反复的背了几百遍,而且是以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在背。
回到读者问的那些灵魂问题:看书看完就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该怎么办?
兄弟,你这是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啊。
你的任务根本不是记忆,而是思考,记忆交给外接大脑来做就好了。 
图片
 
② 永久储存
 
我此生最心疼的事之一,就是「我曾路过浩如烟海的知识,而今已形同陌路」
 
我看过那么多好书,看过那么多好文章,听了那么多得到音频,学了那么多混沌大学课程……
 
而今记得的只有寥寥几个思维模型。
 
当然,不能说这些时间和精力都完全白费了,但是如果我再早三年悟到「模型树」,把它们永久的储存下来,此刻的我会不会是另一个更强大的存在?
 
没错,这就是外接大脑的第二个好处,你不仅不需要记忆,而且还能把你今后此生所遇见的所有知识,永久储存下来。
 
永久,永久的,储存下来!
 
当我把这个学习方法分享给我的朋友时,他激动的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简直太精彩了,分享给你们。
 

这样的好处是,从此你每学一个知识点,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被有效地记录下来,而且是永久地记录下来。

图片
 
③ 一键搜索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不是都喜欢用百度吗?
 
有了外接大脑之后,你就不用记忆了,而且如果你什么时候需要这部分知识了,就可以直接搜索,强大得一批。
 
而云笔记就有搜索功能,你记下的所有知识,都可以一键搜索。
 
可以说,它就是你的私人百度
 
这就是外接大脑的强大,它辅助你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且是永久性记忆,过目不忘的那种,同时你要用的时候,还能一键搜索。
     图片
 
 
如何构建模型树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构建模型树呢?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有相关课程了,可以自己在公众号寻找;另外,今后训练营也会继续开,手把手带着大家构建自己的模型树。
 
但这里也不藏私了,我把能告诉的,都告诉你们。
 
一、案例:李敖的读书方法
 
在《李敖有话说》里,李敖介绍了他的读书方法: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
 
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
 
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存留。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这就是我看书的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我的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
 
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成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再细分,“神父同性恋”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
 
换句话说,这本书看过以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
 
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力来记它,我凭用细部的很有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
 
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的,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你看我李敖知道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
 
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李敖
 
这里面基本上蕴含了模型树大部分的实操秘密。
 
唯一可惜的是,李敖那个年代,云笔记这些还没普及,不然他会更厉害。
图片
  
二、工具
 
1、看书工具:微信读书
 
最好是使用电子书,这样会方便复制粘贴,如果你们看的是纸质书,你还得把重要知识点一个一个打一遍,这会浪费很多时间。
具体电子书软件有很多,我比较常用的是微信读书。有时候微信读书没有,也会用一下其他平台,比如藏书馆、Z图书馆等等。
 
2、模型树工具:云笔记软件
 
模型树是一套学习理念,至于使用什么软件来承载这套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来选择。
只要满足这几个条件的,都可以用来承载模型树的理念:
①树状结构:打造知识体系的核心结构是树状结构。
②无限分级:有的软件只有1~3级,这种不太适合。
③存量知识:能把具体的知识存量进去,类似笔记本。
所以像印象笔记或者思维导图这类不是太适合,不过严格来说,现在市面上还没有任何一款云笔记软件,可以承载模型树的所有理念。
因此我们自己也在开发APP,不久就会上线。剧透一下,这款APP非常强大,能极大地提升你们的学习效率,可以期待一下。
图片
三、实操的通俗理解版
 
1、思维导图的文件夹形式
 
你可以把怎么操作的过程,理解为思维导图的文件夹形式。
 
如果你以前是以思维导图来学东西,现在要求你把思维导图换成云笔记软件。用公式来表示:
 
模型树学习法=(思维导图+笔记本)的升级版
 
当然,这仅仅是表象,具体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思维模型、结构思维、存量思维等等。
具体,我们给大家准备了更详细的实操课程,免费的,只为帮你们更好地掌握模型树,只为让更多人可以掌握模型树。
 
领取方式:加微信「siweimoxing002」,备注「领取免费课」。
2、用金字塔原理“重写”目录
 
如果你在读一本书,用模型树去学习,你会发现,它其实就像是在“重写”目录。
 
只是,是以金字塔原理来重写目录的。
 
当然,事实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但是可以暂且这样理解。
图片
具体,我们给大家准备了更详细的实操课程,免费的,只为帮你们更好地掌握模型树,只为让更多人可以掌握模型树。
 
领取方式:加微信「siweimoxing002」,备注「领取免费课」。
四、具体操作步骤
 
好了,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我把这整个步骤分为5步:淘金、提炼、结构化、主题阅读、回归本质。
 
 ①淘金 
首先,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知识点。这个过程有点像在沙里淘金。
 ②提炼 
然后,把有价值的知识点提炼为模型。这个过程有点像把淘到的金子提炼为金块。
 ③结构化 
接着,把所有模型结构化,让它们以上统下、不重复不遗漏。这个过程有点像把毛线织成毛衣。
 ④主题阅读 
接着,继续阅读同一领域的书,不断完善这个知识体系。
 ⑤回归本质 
最后,运用第一原理思维,不断简化这个知识体系。
图片
这就是模型树的5大操作步骤,非常简单,但是极其强大,分享给你。
具体,我们给大家准备了更详细的实操课程,免费的,只为帮你们更好地掌握模型树,只为让更多人可以掌握模型树。
 
领取方式:加微信「siweimoxing002」,备注「领取免费课」。
五、模型树的适用场景
 
1、碎片化学习
模型识树是碎片化知识的克星。
 
为什么很多人说知识付费是没用的?为什么你读了很多类似《如何2年内实现年薪百万》 的文章一点改变没有?
 
是因为内容本身是狗屎吗?
 
当然不排除很多内容确实是狗屎,但是还是有很多知识付费是有用的。可是你学了那么多,为什么一点改变都没有呢?
 
因为这些知识一点也不系统,是孤立的。你需要用模型树的方法去学,才能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比如你下次看到一篇《如何2年内实现年薪百万》的文章,不要立马下结论,如果里面确实有几个知识是有价值的,摘出来,放进知识树里面。
 
几乎任何碎片化知识都可以这样学习。
图片
 
2、系统性学习
 
连碎片化知识都能攻克,系统性知识更是如虎添翼。
 
特别是读书的时候,用这个方法来读书,作者看了估计都得害怕。
 
因为模型树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这一点,用过模型树来读书的同学应该都深有体会:
没用模型树的时候,一本书读下来,能够吸收掉10%~20%的精华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了模型树,一本书读下来,基本上所有的精华都被一网打尽了,吸收效率至少提高了3倍不止。
在理解一本书上,吸收一本书上,可能没有比模型树更好的的读书方法了。
图片
 
 
注意事项
 
一、前期不怕,慢即是快
 
新手们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非常抗拒,因为你的模型树一片空白,啥也没有。
 
你需要搭建框架,你需要填充各种知识。
 
比如,如果你从来没有对理财这个领域建立过模型树,那么随便读一本理财好书,那个工作量都能使你奔溃。
 
基本上一本书看下来,满满的都是你要复制粘贴的东西。
 
这种艰辛的程度常人是接受不了的,尤其是对本就不爱看书的人来说。这个时候你就很想放弃,想三下五除二的快点把书看完,因为这能带给你快感和满足感。
 
但是我要告诉你,慢即是快
曾国藩有句话,叫做「结硬寨,打呆仗」
 
在前期,这是你必须走的路,如果你浮躁,想敷衍了事。那么最后的结局就是,你将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结硬寨,打呆仗“看似慢,实则是最快的。
 
而且这只是开始,到了后期,你看书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对着一本巨牛逼的书说,这本书里所有的知识点还没我模型树里的好。
 
如果你达到了这个境界,基本上一本书就不再记啥东西了,因为增量已经非常少。
 
我把这叫做知识的复利效应」,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了后期,简直起飞,轻松得一匹。
图片
 
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一开始的时候,我建议你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先学习巨人。
 
好处有两个。
 
1、巨人的知识比较正确
 
巨人的知识都是经过大量验证,才被人们保留下来的,那些垃圾知识都已经被大浪淘沙,淘走了。
 
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帮你少走弯路。
 
否则吸收了大量垃圾知识,你模型树上结出的思维模型也是有毒的。
 
所以,尽量学习巨人,不要整天抱着那些垃圾软件刷个不停,有空多读读经典书籍,多主题阅读。
 
2、巨人的知识更加系统
 
巨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的知识体系比较系统,而且一般都有底层框架作为支撑,所以你可以直接用他的框架。
 
这好处太大了,因为对于新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框架,不知道怎么搭框架。
 
这个时候,先偷个懒,直接把巨人的框架拿过来先用着,之后再慢慢完善成属于你自己的框架。
图片
 
三、及时记录
 
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我把这个东西分享给朋友的时候,他们开始在学网课、看书的时候使用了。
 
但是他们始终排斥在聊天的时候、看文章的时候也及时记录。
 
尤其聊天的时候,这时候诞生的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当你在跟别人讲的时候,你讲出来的知识是你已经内化的知识。
 
而且交流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创造,我发现交流的时候经常能够诞生我们两个人知识体系之外的新知识」
 
这些知识有可能是人类的瑰宝,是从来未曾诞生过的。
 
把它们放进你的模型树吧。
图片
 
 

模型树的使命与梦想

一、为中国培养10000+巨人,帮助1亿+人科学学习

使用过模型树的人都知道,模型树真的太强大了,它几乎能帮我们快速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能帮我们快速看透任何领域的本质。

所以它的使命就是「为中国培养10000+巨人,帮助1亿+人科学学习」

二、知识革命,基础科学,星际文明

一个人就能通过模型树快速掌握一个领域,那么100个人的模型树集合在一起呢?那么1000个人的模型树集合在一起呢?那么10000个人的模型树集合在一起呢?

很大概率,人类很快就能攻破所有领域,每一个人都将掌握到任何领域的全部知识。

而那时,人们将会去做什么?

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件事——知识革命

或者说“第二次文艺复兴”。

第一次文艺复兴带来了科学,让我们从农业时代进入到了蒸汽时代,从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进入到了信息时代。

那么第二次文艺复兴呢?哲学和科学还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吗?

因为目前的知识已经被学完了,剩下的时间、剩下的人要干嘛呢?当然是研究基础科学啊!!!

那时候可能已经不是从“信息时代”进入到“科技时代”这么简单了。

人类很有可能将从“地球文明的时代”进入到“星际文明的时代”,我们可能会去探索这个神秘的宇宙。

但这件事光靠少数几个人的推动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你已经享受过模型树的强大了,那么请不要吝啬,把它分享给更多人吧。

图片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