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刻板印象对理性的影响
01.
生活中我们可能听到过这些说法——
a.女生不擅长逻辑,男生情感能力弱
b.广东人都会讲粤语
c.爱穿格子衫保准了是程序员
d.纹了身的人都是社会人
如果我们以性别、地域、职业、喜好、文化等特性做为标签,对某个群体的每个成员使用相同的名称或描述,而无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
这样的表达都会导致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基于很少的信息,甚至是毫无证据地形成的关于特定群体内成员的看法或印象。
好比,得知“小米是女生”,就认为“她不擅长逻辑”,实际上她可能是辩论队的;
仅仅得知“华仔是程序员”,就认为“他总穿格子衫”,实际上他衣品满分。
可见,刻板印象是对特定群体固有的看法,但并非是对群体内每一个个体特性的真实写照。
02.
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以刻板印象中的特征,对群体内的某一个成员进行描述或贴标签,就是不恰当的。
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该成员做出积极的判断,或者消极的判断,有失客观,影响我们做出理性判断。
例如,当我们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让华仔去做时——
若你抱有刻板印象“男生是粗心大意的”,就会反对;
若你抱有刻板印象“男人擅长逻辑思考”,就会支持。
但是,一个项目适不适合让谁来做,考虑的可能并非这些,而是意愿、能力、可调配的资源等因素。
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利用刻板印象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华仔以激进分子惯有的手段与对手进行争论
就利用了“激进分子”、“争论”等给人造成消极的刻板印象,试图诋毁华仔。
华仔总以绅士风度与他的对手开展讨论
则利用了“绅士”、“讨论”等给人留下的积极的刻板印象,表达或引导他人对华仔进行正面评价。
03.
能利用刻板印象达成自己的目的是一种能力,能避免因刻板印象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也是。
而要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就得先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
简单了说,我们大脑的“偷懒”是刻板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
因为大脑偷懒——不愿意对具体个体分配认知资源,于是就以偏概全地套用对该群体的认知,进行简化推理。
好比说到“阿强是广州人”,在没进一步了解他时,我们就可能得出他“会说粤语”、“吃的清淡”、“爱喝早茶”…即便不真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我们省时省力的认识和应对周遭的复杂环境,受益于它,也就默许了它存在。
再一个原因,是自社会宣导,并且被各种偏见和群体利益所支持。
比如,在19世纪前期白种人认为印地安人是贵族,但随着白种人越来越像想把他们赶出美洲,白种人社会的宣导就日益将印第安人描述为低级人类——这种刻板印象支持了白种人的群体利益。
如此,想要尽可能地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可从两方面做些改进:
- 一是从自身出发,多去思考接触到的人和事——尤其新的,而非贸然的下结论;
- 二是从所处的群体利益出发,对自己的行为选择进行反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以上就是我们对刻板印象的简单介绍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刻板印象对理性的影响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