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最高精神:开放兼容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的最高精神:开放兼容

    01.

    要自信,但不要总是“我的更好”。

    我们这里要说的开放兼容精神,由“开放”和“兼容”两部分组成。

    开放,就是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固步自封,从而突破认知局限,拓宽更广阔的视野。

    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片面地经验、知识、认知和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来感知和判断自己所接触的事物,并认为“我得出的观点或判断是更好的这一情形被称作“自我中心”。越是自信——相信自己的思考及判断结果——的人,这样的情形越容易出现。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不好”就是对的,而是说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排斥不同的观点或判断,形成“就我的对,其他的观点、判断都不对”的认识,从而陷入认知盲区,也就限制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如《盲人摸象》里的几位自认为聪明的盲人,最终贻笑大方。

    人要自信有主见,但得避免自我中心,唯此才能为接纳不同角度、立场及认知方式观察事物敞开大门。

    02.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兼容,就是减少分别心,对不同角度、立场及认知方式下得出的观点或判断一视同仁。

    说到兼容必须得把宽容拿出来一起看——

    宽容是一种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准则所谓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对任何行为、观点、判断都可宽而容之。不去计较“谁的观点最好”、“哪个判断偏颇”……而是以宽容之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自会少一份急躁,多一份超然。

    兼容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多元价值观下的海纳百川。意味着将不同角度、立场及认知方式下的观念、思想、活动意识等都可兼而容下。唯此,对事物的观察才能透彻,客观地认识和接纳事物每个方面的优缺点、局限于延展。亦可弄清“存在即合理”中的“合理”之处。

    对于事物的众多观点或判断,只有兼容之后,才能更好的评判它们的正确与否,从而决定选择继承发展,还是修正优化。

    03.

    开放兼容的精神,意味着我们在认识一件事物时,首先不要固步自封,对与自己不同或者相反的观点或判断拒之不理。只有先敞开心门,才能看见更多角度、立场及认知方式下,对同一事物的观察。

    其次得意识到,每一种观点或判断都有它的“合理性”。我们只有兼而容之,才能心平气和、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地对它们进行批判性的理解,以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该事物。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内核所在。

    对开放兼容精神的实践,有两步骤可借鉴:

    第一步:“三”规则,避免盲区。

    遇事至少从三个角度思考,提三种行动方案,找三个反驳观点,举三个例子解释概念。

    第二步:先容下来了解,再处置。

    先容下不同观点或判断,才能透彻地了解它们。若是优良的,学习;若是腐坏的,消灭。

    以上,就是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最高精神境界——开放兼容精神的简单介绍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