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不重要,制造混乱借机获利才重要?
01.
自顾自,不讲信义,就无法合力,甚至被利用。
在“国际”关系变化莫测的战国,六国合力抗秦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即是如此。
最初,齐国联合赵国攻打宋国,惹恼了秦国,秦国很生气,但又不能对盟友齐国动粗,于是就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了赵国。
面对秦国的怒气,赵国害怕极了,心想与其活在惶恐中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于是由相国李兑出面,联合了韩、魏、燕、齐四国,形成五国联军去攻打秦国,未果,他把盟军驻扎在了成皋,却私下里跑去秦国讲和。
同时,为了消除秦国的怨恨,提议赵、秦联合去攻打魏国,为秦国争取些土地做补偿。
赵国的这一波操作,逻辑很“清奇”,前半段能理解,应用了一个析取推理:
要么被动挨打,要么主动出击
赵国不愿被动挨打
------------
则,[联合四国]主动出击
失败了,没打过,但就是不想挨打、不愿赔钱,此时它面对的困境及选择:
要么维护盟友,自己被打且赔钱
要么联合敌人,一起打盟友赚钱
赵国(就是)不愿挨打赔钱
------------
则,联合秦国打盟友魏国
赵国在这里横竖只想着它自己的利益,至于其他契约、信义等似乎都可以舍弃。
魏王得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我拿你当兄弟,来帮你打架,你却在后面算计我、摆我刀子。
02.
主张六国合纵抗秦的苏秦,为了均衡六国的实力以促成六国合纵。
此时的他嗅到了机会,他想以此来削弱赵国,同时,又促成魏国与齐国的联盟。于是找了魏王讲——
秦国向来是赵、魏、韩三国的祸患,这次您响应李兑组织的抗秦联盟,为的是赵国。
可现在它却私下里勾结秦国,还要与秦国一起来打您,真替您感到不值。
苏秦的观点很明确:你魏国交错了朋友!
先通过客观事实引起魏王的情绪,接着煽风点火引导魏王认清赵国的“嘴脸”,并去与齐国交朋友。他说到——
人的贤能是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假如您拿先前对待赵国的一半诚意、信义去联合齐国,那么您就会变得很厉害。
到时候您就不会有朝贡称臣的屈辱,也不会有割地赔款的损失。
有齐国作为朋友,以后不管您是攻城还是野战,齐国都会支持您,为您冲锋陷阵,攻城掠地之后,尽数归您。
即便是秦军进犯您,齐国也会进行调解帮您化解安危。
苏秦在这里阐述了观点“魏国与齐国联盟好处多”,并给出了理由:
观点:魏国与齐国联盟好处多
------------
理由1:不受朝贡称臣的屈辱
理由2:避免割地赔款的损失
理由3:齐国军队可支持魏国
理由4:秦军的威胁可被化解
如果默认了这些理由是真实的、可信的,那么魏国与齐国联盟就是不错的选择。
魏王听后,就有了与齐国结盟的想法。
03.
你有想法,不见得我就得接受。
苏秦在这边做好了魏王的工作,接着他到了齐国,得让齐王也接纳这个想法,与魏国结盟。
见到了齐王,苏秦把他与魏王的对话告知了齐王,并传达了魏王很想与齐国结盟、很想侍奉齐王的意愿。
同时,他以此为基础,为齐国壮大势力提出了建议——
我希望大王能逐渐地了解魏国,并与它结盟,壮大自己。
同时,请让我去把秦国对魏国的怨恨转移到赵国去,以此削弱赵国。
但是,您得在暗地里尊重赵国、并与它结盟,不要让秦国知道,秦、赵两个是死对头;也不能让燕、韩、魏知道,否则它们就都不敢与赵对抗,使得赵国强于齐国。
苏秦的建议很是阴险,和你交朋友但祸患引向别人,和你做朋友又要防止你便强,支持你的同时也在削弱你。
而阴险的核心在于他“做了,但不让人知道”,应用的推理逻辑:
秦国要么打赵国,要么打魏国
魏与齐(秦的盟国)联盟不能打
------------
则,秦国选择打赵国
这样处在战争中,赵国就会遭受损失。但是,如果赵国认输停战,假以时日它又会强盛起来,所以得让它继续处在战争中。
齐与赵(背地里)联盟
齐(背地里)支持赵国对抗威胁
------------
赵国得到支持后继续战争
因为齐赵联盟是隐秘的,所以其他诸侯不知道赵国有齐国支持,也会时不时的发动一些小征战侵扰赵国,赵国就会疲惫不堪,并向齐国靠拢寻求支持。
苏秦继续给齐王说到——
等到诸侯之间互相冲突愈演愈烈时,您暗地里在中间做调停。
总之,在前面您要暗地里设计矛盾引发冲突,再在后面由您派人做调停。这样,其他诸侯就会向您投靠过来,您就会成为最有声望和实力的诸侯。
按照苏秦的设想,等齐国的邦交稳定以后,齐王就会有更大的自主权来扩大齐国的利益。
齐王对此也很感兴趣,答应了与魏国结盟。
可见,越是战乱,越要提高警惕,指不定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在左右时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信义不重要,制造混乱借机获利才重要?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