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屈原、蚩尤、盘古、易经和华夏文明起源——端午节起源揭秘
今年的6月3日,正逢阴历五月初五,就是传统的“端午节”。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刘安国先生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制作的“日梭万历年”来看,今年的“端午节”只能说“徒有其名,而无其实”。
怎么说?因为今年的端午节仍在传统阳历的“巳月”,并未进入“午月”。
名副其实的“端午”,不但是阴历五月初五,还要进入了阳历午月,并且当天正好夏至交节。
今年哪月哪日才进入传统的阳历午月呢?这要等到6月6日芒种交节,一到芒种交节,就进入了阳历午月。
有人可能要追问,“名副其实”的端午节,既是阴历五月初五,又逢着当天夏至交节,哪就这么巧了呢?
咦,真还有这么巧—— 曹頫 (1706年6月8日——1775年?)原著120回《石头记》(俗称《红楼梦》),恰好就利用了这么一个实际发生的天文历法特征历日来暗示 小说情节所在的真实年代 。(点击链接深度阅读,下同)
长话短说——从第18回到第53回,这一年贾宝玉实岁13岁。小说写到这一年有四个历法特征:
(1)第27回写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
(2)第30回写到,五月初五端阳节已到“伏中”;
(3)第50回写到,十月中旬已经下雪,贾母称“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这说明当年十月中旬已到“小雪”节气;
(4)第53回写到,“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这一天不是“大年三十”,而是“元旦”“正月初一”,因为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除夕朝贺”,“元旦朝贺”才是历朝历代的礼仪大典,这说明当年的十二月是小月,只有29天。
我们知道,“夏至三庚便数伏”,就是传统“三伏天”是从夏至交节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
既然小说写到端午节时已入伏,显然端午节至少十天以前就交夏至了。不过,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前文明明说“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五月初五怎么可能已经夏至了呢。
这是作者曹頫故意使的“障眼法”——后三个特征历日属于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年),第一个特征历日属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贾宝玉在1719年时实岁13岁,那么他理所当然是且仅是生于1706年。
1719年6月22日,阴历五月初五,阳历已是午月,当天正好正午时分交夏至。
1706年6月6日,阴历四月二十六日,当天正好交芒种节。
按现在精确的算法回推,当年芒种交节是 15:43:53,即申时交芒种。可是,按照同治年间颁行的《钦定万年书》,康熙四十五年芒种,恰好就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节。
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失踪者”曹頫,利用了华夏文明最最精妙的天文历法知识,暗示了贾宝玉的确切生年和生日,也就是暗示了贾宝玉的原型人物曹頫本人的确切生年生日——
1706年6月8日,阴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圣诞
回到本文的正题——曹頫实岁13岁那一年,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正逢夏至交节
那么,端午节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端午节对于华夏文明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
端午节,自古以来不但对民间很重要,对朝廷也很重要,古代曾将端午节定为“国忌日”。
很久以来,众所周知,端午节起源于祭祀诗人屈原,传说这位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亡国而投汨罗江,后世为纪念他,端午节当天举行龙舟竞渡,又向江河中投入粽子喂鱼云云。
但是,忘了吧,这都是荒诞无稽的传说,古代朝廷断然不会为了一个委屈的大臣而设立“国忌日”,皇帝老儿死了亲爹亲妈也不会有这个待遇。
另一方面,流传千年的苗族古歌《漫水神歌》却唱道——
人家划船祭屈原,我划龙舟祭盘瓠。
盘瓠,就是盘古,是一位开天辟地的大神,端午节居然跟祭祀盘古扯上了关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看来,要真正弄清楚搞明白端午节的起源,还是得从华夏文明的起源问题入手。
华夏文明起源于哪里?华夏文明起源于什么年代?
长话短说——华夏文明起源于遥远的公元前12957年甲子年,起源地就在今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哥贝克力石阵遗址。
公元前12957年(天文年 -12956年)3月23日冬至,哥贝克力石阵遗址日落时刻,南天出现了壮丽天象。
南天上,明亮的恒星角宿一几乎与落日相差黄经90°,位于黄道的南中天。
日落时刻,比角宿一更为明亮的大角星(牧夫座α星)几乎位于天顶子午线上,就在我们的头顶。
只有在哥贝克力石阵遗址及其附近,才能观测到如此壮丽的天象,如此壮丽的天象引发了数千年间抠着脚趾头数星星的老祖宗们深深的思考。
请问,冬至昏时大角星正好位于赤道大圈的南中天北中天,那么小寒交节当天的17:04,大角星在什么位置?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立冬、小雪、大雪交接当天的17:04,大角星分别在什么位置?
从北天来看,从冬至起,每到一个节气的交节当天的17:04,大角星的视运动位置逆时针转动了15度。
也就是说,华夏先民发现——
昏时大角星的视运动位置具有准确、鲜明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
如果冬至昏时大角星正好位于北天的午位,那么春分昏时大角星在哪个位置?夏至和秋分昏时,大角星又在哪里?
很显然,春分昏时,大角星在酉位;夏至昏时,大角星在子位;秋分昏时,大角星在卯位。
那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昏时,大角星分别在什么位置呢?
很简单,就在与子午卯酉分别成45度的位置,立春在未申之间,立夏在戌亥之间,立秋在丑寅之间,立冬在辰巳之间。
实际上,南天上的角宿一,在黄道大圈上的视运动位置也是如此,不过是顺时针偏转而已。
这就是著名的“八角星轮纹”(八芒星)的天文历法根源。
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玉雕中,就有八角星轮纹。
中国考古学界指这件玉雕的鹰翼是两个猪头——太荒谬了,这是两头大象,正确的命名应如我所论——鹰首象翼八角星轮纹。
这件玉雕的玉料是和田玉,来自新疆和田,雕刻大象,证明了凌家滩古人的来历。
先民带着八角星轮纹,还走去了遥远的北美。
在“商”字的古老写法中,执着地保留着华夏先民对文明起源时代大角星的深刻记忆。
文明起源时代,为了标记大角星所昭示的时令季节的流转,华夏先民同时发明了三套坐标体系,用于记录日月五星的周年视运动位置——
二十七宿
二十八宿
十二次(黄道十二宫)
同时,先民还发明了六十四卦,用于标记日期和节气。六十四卦384爻,正好是置闰后的阴历年总日数,每一爻代表一天。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公元前12957年冬至昏时,二分二至点在这三套坐标体系中的分布情况。
文明起源年代,冬至点在二十八宿的井宿二十一度。
文明起源年代,夏至点在二十八宿的斗宿七度。
文明起源年代,秋分点在二十八宿的奎宿十度。
文明起源年代,春分点在二十八宿的角宿初度。
文明起源年代,无论二十八宿,还是二十七宿,角宿的起点都在恒星角宿一,不过二者还是略微有一点差异。为行文简洁,本文不讨论差异的原因。
大家知道吗——我为什么能找出华夏文明/人类文明的起源年代?因为文明的起源源于天文历法的诞生,源于观象授时绝技坐标体系的诞生,二十八宿二十七宿的起点最早都在角宿,因此角宿初度必须是春分点。
同时,华夏文明的起源年代,必然是所谓“历元”的甲子年。
这样我就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公元前12957年。
但是,尽管大角星在公元前12957年已经展示出独特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华夏文明的历元、传说中的史上第一个“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却不在这一年,而在角宿初度的起点、恒星角宿一恰好是春分点(黄经360°)的那一年——
公元前12897年。
这一年有什么特点呢?这一年,大角星继续具有跟此前60年一样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
但是,这一年的阴历十一月,发生了极为神奇壮丽的天象,华夏文明的第一个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由此确立。
公元前12897年甲子年3月7日,哥贝克力石阵遗址,大雪交节,一交节即进入子月。
当天夜半时分,23:52:57,日月合朔,即太阳和月亮黄经相同。
如果要指认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则上述天文历法特征是绝好的指标,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看起来可以从3月8日算起。
请大家看仔细,这一天的日月合朔,在六十四卦的比卦天区,在二十八宿的井宿六度,在二十七宿的参宿初足。
但是我惊讶地注意到,当年的冬至点,在二十八宿的井宿二十度,然而却正好在二十七宿的井宿二足的起点。
这可巧了,当年的夏至点,恰好在二十七宿的箕宿四足起点。
当年的秋分点,正好在二十七宿的奎宿中段、三足起点。
井箕——这难道不是“仓颉”的本义和读音?!
看清楚,井箕就是“仓颉”的本义和读音。
南宋罗泌的《路史》远未得到史学界的重视,其中叙录的仓颉,不是什么黄帝时代的史官,而是华夏上古帝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明文字,创设礼法,其功德完全等同于华夏最重要的人文始祖伏羲。
因此我确信——仓颉是“井箕”的讹误,井箕则是对华夏历元时代二至点所在天区的标记。
奎宿很特别,在古代被认为是“天之武库”,主以兵制暴。这个说法的根源是什么呢?
很显然,当秋分点在二十七宿的奎宿中段,秋分点正好对应着六十四卦的师卦天区。
正因为如此,古人对“天之武库”的释读,才会有“法秋杀之权,以西方之金制为兵器,用以驱猛兽,兼夷狄,伐无道,诛不义”的说法。
奎的古音方言,恰好有读成“伏羲”、“肥遗”的情况,因此我认为,“伏羲”的本义就是指秋分点所在的奎宿。同时,fui/hui 这个读音恰好可以指代一种异蛇,“伏羲”就成了人首蛇身的大神。
在神话传说中,仓颉也是“人首蛇身”,这再次印证了仓颉就是伏羲,伏羲就是仓颉,这是华夏先民对历元时代天文历法特征的神话表达。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公元前12897年冬至交节的天象情况。
哥贝克力石阵遗址,公元前12897年3月22日23:44:48,冬至交节,太阳黄经270°。交节时刻,满月与牛宿一的黄经非常接近,位于二十七宿斗宿的中段三足起点。
由于冬至的交节时刻是23:44:48,不到零点,因此这个交节时刻虽然是子时,但按后世的历法规则不能算在第二天的干支日,只能算在当天这个干支日,这个规则叫“夜子初”。
当天日落时刻,角宿一在黄道南中天,大角正好在天顶子午线上,满月与落日遥遥相对。
请大家注意看星图,左上方的亮星心宿二,正好接近立夏点(黄经45°)。右下方的亮星毕宿五,则接近立冬点(黄经225°)。
正因为心宿二和毕宿五存在这种对应关系,所以我首先指出,“古埃及”法老手中奇怪的权杖,就是根据房宿心宿和毕宿这种关系制作的。我不说,没有人知道。
单是看这个权杖,我就可以完全断定,所谓古埃及文明,百分之百就是华夏文明。
请大家注意,公元前12897年3月22日日落时刻,西边天空火星、木星、水星、金星和木星依次落下地平线。
第二天清晨日出时刻,火星、木星、水星、金星和土星依次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五行生克关系的起源——我早就怀疑,所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应该是华夏文明早期某个重大历史节点出现的特殊天象,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依次排列。
现在,公元前12897年3月23日清晨,我终于确信这就是五行生克关系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最早渊源。
综合种种证据材料来看,华夏文明第一个历元、人类文明正式起源的“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是且仅是——
公元前12897年3月23日
这一天的儒略日是 -2989124 ,实际的纪日干支是“甲子”。将儒略日转换成今天的纪日干支,我们就知道今天的纪日干支跟华夏文明最早期的纪日干支体系到底相差了多少。
将儒略日转换为纪日干支,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刘次沅先生在其论著中有简要介绍。
经转换,得到儒略日 -2989124 对应的纪日干支是“己巳”,很显然,今天的纪日干支体系比华夏文明最早期历元的纪日干支体系加多了5天。
如上图,某年某月的公历26日纪日干支为“己巳”,可是如果按最早期历元的纪日干支体系一直推排下来,当天的纪日干支应当是“甲子”。
公元前12897年3月23日,就是华夏文明第一个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这个年代是“伏羲”神话的起源,当然也是女娲神话的起源,还是八角星轮纹的起源。
奎宿属于双鱼座,角宿属于室女座,鱼女遥遥相对。女、鱼这两个字的古音,读起来如同 ŋjo njo,后来音近而讹,就变成了“女娲”。由于 njo 这个音在“古埃及”时期可以用来指称猫头鹰,因此“女鱼”又变成了那尔迈调色板浮雕上的“鱼+猫头鹰”的形象。
从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的天象还原情况来看,华夏先民在遥远的15000年前,就已经能够进行精细的天文观测和精密的天文计算,这是华夏文明在万年历史进程中长期保持遥遥领先地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华夏先民逃过“新仙女木事件”的空前浩劫并迅速实现伟大复兴的致胜法宝。
“新仙女木事件”是一次气候快速变冷事件——很可能由小彗星撞地球所导致,这次事件导致北美的古人类克劳维兹人的灭绝——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进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教授程海团队的研究,“新仙女木事件”开始时间为距今12770±110年,结束时间为距今11900±80年。
华夏文明在“新仙女木事件”之后实现伟大复兴的起始年代,熟悉本头条的广大读者朋友早已耳熟能详了。这一年就是公元前9177年,这一年最大的天文历法特点,就是夏至点在房宿四星。
但是,这一年还有太多的特点了。公元前9177年,甲子年,这一年1月10日立冬日落时刻,哥贝克力石阵遗址北天出现了壮丽天象。
如果用所谓“西方星空图”来看,更为形象直观。
立冬当天日落时刻,天市左右垣组星拱卫的“侯”星正好位于北天子午线上。紫微垣拱卫的“帝星”几乎位于北天子午线上。东边的大角星和西边天津一,连线几乎跟帝星侯星的连线垂直。
此后每到一个节气,这个北天大十字架在17:19都会逆时针偏转15度,具有鲜明准确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
这一重要天文历法特征,就是“十字架”和“卍字符”的起源。
后世传说大禹“胸怀玉斗”,我认为这个“玉斗”就是“卍字符”。
据说迄今发现的最早卍字符出现在大约10000年前乌克兰一个猛犸象牙雕刻鸟形器物上。江西新干大洋洲青铜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上也有卍字符,特别漂亮,铸造成了一只飞鹰的形状。
公元前9177年立冬昏时北天的壮丽天象,还是“四象玄鸟金箔”的天文历法原型,“玄鸟”就是“旋鸟”,在北天上周而复始旋飞的天鹅座,具有鲜明准确的时令季节标示作用。不过夏天子金箔上的玄鸟显然不是天鹅,而是北非至印度常见的火烈鸟。
同样重要的是,当年的立冬点在双鱼座(奎宿,曾经的秋分点),立夏点在相隔黄经180°、遥遥相对的室女座(轸宿角宿,曾经的春分点)。
公元前9177年立冬昏时,南天也出现了壮丽天象。
立冬当天日落时刻,参宿主星正好位于南天子午线上。参宿成为夏人的祭祀大辰,这不是偶然的,这是源于公元前9177年立冬昏时庄严神圣的天象。
让我确信上述论断完全正确的决定性证据,就是公元前9177年房宿主星正好是夏至点,房宿四和房宿二几乎是黄经90°。
房宿被称为“大火”,就是因为夏至点在房宿对于华夏文明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是华夏天子“明堂”制度的起源。
房宿四星就是“明堂”,乃天子布政之宫。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章有道”。
正因为房宿如此重要,华夏至圣天子大禹才会“首戴钩钤”。首戴钩钤就是首戴房宿,房宿四星及其辅星钩钤在南天上就像一把大弯刀,首戴房宿大弯刀表示华夏天子至尊至圣的王权。
最有趣的是,按“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古埃及”尊神Khonsu和Hathor结合,生出了世间万物。埃及学学者根本没有意识到,Khonsu就是“房宿”,Hathor就是“夏至”。
房宿和夏至结合,生出世间万物,不正好就是华夏天子明堂“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章有道”的神话形象表达吗?!
由于房宿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我认为华夏先民很可能在这一年重新指定了新的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公元前9177年这一年阴历的十一月朔日、望日、大雪和冬至交节有什么特点。
哥贝克力石阵遗址,公元前9176年2月10日,大雪交节,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黄经255°。
当天夜间子时初,日月合朔,太阳月亮黄经一致。
令人震撼的是,日月合朔之时,太阳和月亮正好位于十二次(黄道十二宫)“大梁”的起点。
从上述星图来看,冬至点正好位于昴宿七度,靠近“大梁”的中段。
这样我就知道了——正因为有如此天文历法特征,坤卦才可以取类比象为牛。
公元前9177年2月25日,哥贝克力石阵遗址,12:39:54,满月,月亮和太阳黄经相差180°。
请大家注意,满月之时,月亮视运动位置正好位于房宿,靠近夏至点。
当天晚上20:39:41,冬至交节,交节时刻,月亮正好位于二十七宿房宿二足的起点。
这样我就知道了,“古埃及”的房宿大神Khonsu 又被称为“月神”,就是因为这个天文历法特征。
有鉴于此,我断定——如果华夏文明早期曾重新指定新历元,这个新的“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一定就是公元前9177年2月25日冬至。
这一天的儒略日是 -1630421 ,请广大网友自行计算其对应着今天哪个纪日干支。
行文至此,我们弄明白了华夏文明早期三位最重要的大神——
伏羲(秋分点所在的奎宿)
房宿(夏至点所在的“大火”)
参宿(立冬昏时位于南天子午线上)
因此,我们也就弄明白了三组夫妻关系——
伏羲——女娲
房宿——夏至
参宿——天狼星(大犬)
广大中国读者熟悉伏羲和女娲这组关系,却不大了解后两组关系。如果大家熟悉“古埃及”神话,就会跟我一样恍然大悟。
关于公元前2477年帝尧元年以前的古埃及文明就是上古华夏文明,论述备矣,本文不打算再叨叨一遍,仅举最简洁利索、人人可验的证据——
上图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大神之一 Thoth 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名号。国际学界只释读出大部分象形文字的辅音部分,不知道元音部分。国际学界将 Thoth 的名号释读为 tchehuti 。
国际学界根本没搞明白,基础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字符最早都是汉字,发汉语的古音,现在这些音还大量保存在闽南语、吴语、客家话、平话等方言中,我相当确信,还保留在藏语中——如果有精通藏语的专家来介入研究,想必将有更加重大的新发现。
看上图,这只长脖子长嘴的鸟是什么?是朱鹮(音同朱宣)。
因此,第一排这一组字,可以直接读成朱鹮帝!
由于这只朱鹮又能指代“红色”,因此可以读成“朱”、“赤”。
因此,第一排文字还可以直接读成——
朱提(《华阳国志》所载“古蜀国”国王)
赤帝(即炎帝)
第二排文字,蛇在闽南语中就是读 zhua,螺旋丝符就是玄、虚等字,小鸟符就是鸟、乌、鹓、俑等字,最后一组就是帝。
当我们用反切法去拼读第二排文字——前一个字的辅音,拼读后一个字的韵母——可以拼读出
朱宣帝(朱鹮帝)
颛顼帝
轩辕帝
祝融帝
黄帝
全世界的语言学家看好了,中国考古学界、历史学界、语言学界、埃及学学界看好了,你们有任何人能反驳我的论证吗,你们有任何人能丝毫反驳我的释读吗?!
想想就好,然后及时老实认账,慢了还不行!
“古埃及”最重要的大神之一 Thoth 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名号,就是上古华夏最重要的帝王名号,一举证明古埃及文明就是华夏文明,任何人也休想反驳!
Thoth 大神上图标黄的文字,第一组是乾+丙+神,拼读成仓。
第二组文字,就是记,同音通假颉。
仓颉,就是井箕,就是姜姬,就是华夏上古帝王的尊号。
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们,中国学界做梦也想不到,我已经成功释读出了多少作为汉字汉语的圣书体象形文字!
上图这份单字表还不齐全,也不完美,但是大家可以拿去,吃鸡,抽签,打板子,一打一个准,打得反动派满地找牙。
我们现在来看看,“古埃及”最重要的大神——国际学界释读为“卜塔神”(Ptah)——圣书体名号到底对应什么汉语汉字。
Ptah 大神的名号由一组字符组成,方框符+半圆符+螺旋丝符+限定符胡子男。
方框符,就是汉语汉字 方,既读 pang ,也读 fang ,还是房的古字。
半圆符,就是台,同音通假大、泰等。
螺旋丝符,就是玄、虚、休、宿等。
方框符,拼读半圆符—— pei , fei ——这是什么,这是
庖羲/包牺
伏羲/宓羲
看清楚了吗——原来“卜塔神”就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
再看,当半圆符不参与拼读,仅仅是作为一个限定符,只读方框符和螺旋丝符,读成什么?
房宿
盘瓠
看清楚了吗——盘瓠,盘古,就是房宿!
伏羲、房宿,共用一个名号,说明伏羲、房宿二位一体!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古埃及大神 khonsu 的圣书体名号的拼读。
横杠圆符,这是乾,也是火,大火的火。
波浪符,就是浪。
植物符,就是熟,又是年,炎。
横杠圆符,拼读浪,就是房。
植物符,拼读乌,就是宿。
古埃及大神 khonsu 就是房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上图右边的女神,是参宿大神(Orisis)的老婆,天狼星女神,她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名号是上图标红部分的文字,从右向左读。
右边的座位符,就是乘,同音通假参。
半圆符台,拼读鹅蛋,就是特。
特,是什么?特是配偶。参特,就是参宿大神的老婆!
当半圆符不参与拼读,参宿大神老婆的名号怎么读?
参娥
就是 嫦娥
咦,嫦娥不是住在月亮上吗?难道她不是月神的老婆?
嫦娥当然是月神的老婆,所以参宿大神和房宿大神也是二位一体,简而言之——
伏羲、房宿和参宿,是三位一体!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盘瓠 / 盘古!
伏羲、房宿、参宿、盘瓠、盘古,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仑——
罐罐符,就是公、共;公牛符,当然是牛。所以“昆仑”本义就是“公牛”,古音同“共工、昆吾”。
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上述论断,无与伦比的脚趾头先森揭示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光耀千古的神话奥秘,一次性解决,一锤定音!
大家牢牢记住上述论断,就会知道——伏羲、房宿、参宿、盘瓠、盘古、昆仑、公牛、共工、昆吾,都是炎帝集团历代炎帝的尊号,历代炎帝都把自己当作上述尊神的化身。
当我首先知道了这个奥秘,我就发现了更多、更大的奥秘。
炎帝集团首先在从尼罗河上游到中南部非洲的广大地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帝国——蜀国。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蜀国物产丰饶,有大象、犀牛,还有金银铜铁铅锡。
古蜀国在四川盆地?别逗了。四川盆地有异常铅,有锡,还有大象和犀牛?
早在《中国早期青铜器异常铅矿源南非如意宝(Rooiberg)古锡铅矿大揭秘》一文中,我就指出——
如果中国学界不及时跟南非方面展开合作,对如意宝古矿区采取抢救性发掘研究,华夏先民数千年前在这里开采锡矿、铅矿、铜矿和金矿的遗迹就要永远消失了。
我甚至想到,这里也可能是《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古蜀国”的地盘,古蜀国产金、锡、铅、铜、铁,还有犀牛和大象,这与津巴布韦和南非的情况当然是很接近的。
《华阳国志》叙录古蜀国“岷山之精,上为井络(狼)”,“其卦值坤”、“星应舆鬼”,中国学界有任何人能说清楚讲明白吗,站出来走两步看看。
不了解华夏文明历元的确切情况,上述记载就是万古死谜。
看看华夏文明第一个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公元前12897年3月22日夜半交冬至的天象图。
冬至交节时,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在哪里?在二十八宿的井宿二十度,在二十七宿的井宿初足,在坤卦天区,下面就是天狼星。岁星正好位于鬼宿天区、屯卦天区。
《华阳国志》的记载,正好呈现了华夏文明首个历元时代冬至交节时刻的壮丽天象,标记了华夏文明的历元时代。
三星堆是古蜀国?三星堆器物坑埋在测年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薄薄的石器时代文化地层之下,这薄薄的文化地层和器物坑之下,是生土层,一根鸟毛都木有!
三星堆是古蜀国!假话鬼话讲多了,会被烧红的铁钳拔去舌头!
“古埃及”建立最早古国的老大,叫 Shu。此 Shu 若不是彼 蜀 ,那就会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这位 Shu 有一个姐妹,是夏至女神 Hathor,他有一对儿女,分别叫 Nut 和 Geb。
国际学界说,Nut 是“坚果女神”。搞笑嘛,Nut 怎么就不是田螺姑娘“螺祖”呢。如果Nut是螺祖,那么Shu就是蜀王嘛,他的小公主田螺姑娘嫁给了黄帝。
大家知道Geb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名号怎么写吗?鹅+步,就是鹅步。
其中步,又读作复、凫。
大家想不到吧——鹅,在最古老的汉语方言闽南语、吴语中,有读音跟“鱼”相同、相近的情况。
此,Geb 就是鱼凫;还是阏伯,商人的始祖;还是禹步,就是传说大禹治水弄坏了腿,走路姿势很奇怪;或者说大禹有奇特的健身术,走出一种近乎妖的步法。
禹步的称谓表明,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就认为自己是炎帝集团自古以来诸位大神的化身。
“古埃及”有一位大神叫 Horus,国际文盲界将其译为“荷鲁斯”。
哎呀,你们不认得这位大神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名号?他的名字叫——
鸮
这位大神的老婆居然是夏至女神,居然还有一个老婆是天狼星女神,他自己又是参宿大神和天狼星女神的亲生娃!
我恍然大悟——
原来 Shu 就是 鸮,古蜀国实为古鸮国!
行文至此,有多少人认为我是在写神异小说,直接碾压乔治RR马丁蜀黍?
我给大家看看决定性的证据。
我们来看看 Shu 圣书体象形文字名号的奥妙。
我有一本很好的英语-象形文字字典,好得不得了,我把它当饭吃,当水喝,所以脚趾头的功力刷刷刷刷滴。
左边这个长方形符,就是石、室、池。
但我发现,这个字符还有一个音义,就是象。
大羽毛符,就是读蜀,其实还读雄。
小鸟符,就是乌、鹓、俑。
懂英文的朋友看看词典对“俑”的释读,其中有“大俑”,所以我就知道小鸟符可以读“俑”。
好了,我们来看看 Shu 圣书体象形文字名号的奥妙。
很显然,用反切法来拼读,这个名号可以直接读成——
蜀王
可是,这个名号还可以拼读成——
象雄
可是,这个名号还可以拼读成——
蚕丛
可是,这个名号还可以拼读成——
参神
可是,这个名号还可以拼读成——
实沈
可是,这个名号还可以拼读成——
屈原
可是,这个名号还可以拼读成——
蚩尤
我恍然大悟。
雍仲苯教最重要的大神 Shenlha Okar 被描绘成一个白色的身体,“就像水晶的精华一样”,右手拿着一个钩子(有时左手拿着一个套索),坐在由“大象支撑的宝座”上。
看看“古埃及”时期伏羲、房宿大神、参宿大神的圣像,Shenlha Okar 怎么就不是这“三位一体”。
“大象支撑的宝座”,这不就是“象乘”——“象雄”、“蚕丛”的本义和读音渊源,同时同音通假“参神”。
雍仲苯教另一位重要大神 Shenrab Miwo ,传说某年“正月十五”出生在“俄摩隆仁”国——鉴于汉藏同源的事实,炎帝集团即古羌人为主体的事实,羌就是藏藏就是羌的事实,我可以坚定判断——
Shenlha Okar 和 Shenrab Miwo 分别就是华夏文明的房宿大神和伏羲大神,而这个“正月十五”的生日,是且仅是公元前9177年2月25日冬至,阴历十一月十五日。
所谓“正月十五”,是因为当时的历法规定“正月建子”。所谓“俄摩隆仁”国,最早一定就是炎帝集团在尼罗河流域和中南部非洲建立的古蜀国。
国际藏学界要认真严肃地对待我的这一精辟论断,这一精辟论断将为象雄文明的深度研究指明正确方向。
毫无疑问,象雄文明就是夏文明的一支,诸夏之一,象雄文明保存了海量的夏文明原初形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三星堆大批青铜圣像的本来面貌——金光灿灿,披挂着五彩斑斓的绸缎——这不是像极了藏传佛教寺院里的诸神。
由于蜀王/鸮王的名号可以释读成屈原、蚩尤,我就完全读懂了古埃及的著名文物“那尔迈调色板”。这就是黄帝在端午节这一天诛杀反叛的蚩尤,而蚩尤是炎帝集团的新老大。
大家看,那尔迈调色板上,被诛杀的卷须男脑袋旁边刻写了两个象形文字,从来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字。
看清楚,第二个字符,就是石、室、池、象等字。
上面那个带钩的字符呢?
国际学界很搞笑的,他们认为这两个字符是被诛杀者的名字,由“鱼叉”和“湖泊”两个字符组成,读成 Wash。
可是,第一个字符不读 Wa,第二个字符也不读 sh。
第一个字符是铦,是一种渔具。
第二个字符,就是池。
因此,这个字符可以直接读成——
咸池
可是,这个字符还可以读成——
先蚕
可是,这个字符还可以读成——
象雄
因此,这个字符也可以读成——
蚕丛
什么是“先蚕”?就是最早养蚕的大神。
这位黄帝的大老婆傫祖,又叫嫘祖、雷祖、螺祖——螺祖就是鸮王的小公举田螺姑娘嘛。所以先蚕还是指古鸮国和古鸮国的大神。
咸池,是什么呢?
咸池是参宿顶上的三颗小星,指代参宿。
行文至此,毫无疑问,在那尔迈调色板上被诛杀的卷须男,理所当然是炎帝集团的老大,起兵反叛黄帝的新炎帝。
《华阳国志》记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文盲界居然指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事件。哪个文盲站出来走两步,比划比划春秋战国时期蜀国怎么称王。
胡说八道嘛。
“周失纲纪”,就是“不周”;“蜀先称王”,就是蚩尤赶走老大自己当老大,起兵反叛“不周”。
我们正好在那尔迈调色板上看到“公牛”(共工)怒触“不周山”。
我作了一份“昆仑”名号的分析图,不够完美,但足够说明问题了。
请大家注意,“蚩尤”这个读法,是黄帝集团对新炎帝名号的恶意释读,等同辱骂“小丑”。
“不周”的黄帝对起兵反叛的新炎帝恨之入骨,宰了他还不算,还把他剁碎了,拌在苦菜里让天下人分食。
宰了,剁了,吃了,还不解恨,还要做个模型,卑躬屈膝神情沮丧地背负重物。
这个惨状,在古埃及有——
在三星堆新出土的器物中也有,但是中国专家没有一个认得出来——
由于“蚩尤”的名号还可以释读成“屈原”,所以我就完全明白“端午节”的来历了。
我在研究丹德拉黄道带浮雕时,发现了天大的秘密——我顺利地破译了丹德拉黄道带天象所属的精确年月日时分秒,还知道了原来“古埃及”人民用各种神话人物形象代表日月五星的小把戏。
国际上很多天文学家研究过这个浮雕,没有一个能搞掂。你们怎么搞得掂嘛,你们连二十八宿十二次是啥东东都搞不明白。
请我告诉你们丹德拉黄道带天象的精确年月日时分秒?
可以——请我象夏鼐这个老同志一样,当十国院士,怎么样?
有了破译丹德拉黄道天象精确年月日时分秒的有趣经验,我兴冲冲地着手研究那尔迈调色板黄帝诛杀蚩尤的精确年日月时,虽然犯了一点小错误,但是整个过程实在太刺激太刺激了。
情况是这么一个情况,国际学界完全不了解那尔迈调色板上各种符号的意义——
他们将这个调色板命名为那尔迈(Narmer),是因为他们将鱼和猫头鹰合体的符号释读为Narmer。这个释读当然是错误的。
鱼和猫头鹰的合体,就是女娲。
鱼女同音,猫头鹰读 ŋo,我可以肯定这是英语 owl 的音义渊源。
柄型符,国际学界不知道是啥,以为是“凿子”,凿你们的木鱼脑瓜好不好?
柄型符,就是夏至点标志,是“丙丁”,丙丁五行属火,丙丁就是大火,大火就是夏至。
商的甲骨文写法,就是写成“丙丁”,古文字学家没有一个人知道,呵呵呵呵呵呵呵……
我看出来,调色板上标记着夏至点在狮子座和巨蟹座的交界处。考古学界天文学界知道狮子座和巨蟹座在哪吗?
我还看出来,黄帝诛杀蚩尤的当天,南天上出现了壮丽天象——在狮子座前后,出现了五大行星。
A型符,这个我知道,就是大角星,大角星当然在狮子座边上。
还有一颗很可爱的大星,他脑门旁边写着两个字符,折绳符+台。这是什么字?
折绳符,这个我知道,就是镯字。
镯,拼读台,就是—— zhuo-ei
我知道黄帝在涿鹿诛杀蚩尤,鹿的古音读什么呢——
鹿的古音有不发辅音声母的情况,因此镯拼读台,就是涿鹿。
对比天狼星的希腊语Sirius,我确信这个字的渊源就是涿鹿。这不但是因为天狼星在狮子座附近,而且《周易》有“高宗伐鬼方”的爻辞,“鬼方”指的就是炎帝集团盘踞的古鸮国,古鸮国“星应舆鬼”嘛。
有人说“高宗伐鬼方”指的是商王武丁征战羌人,我呸——
武丁算个神马东西嘛,他也配进入爻辞!
黄帝征伐鬼方,但也娶于鬼方——螺祖不就是鬼方老大的小公举么。
经过以上分析,我就想明白了——黄帝诛杀蚩尤,必定是某年阴历五月初五,恰逢夏至交节,在狮子座前后出现了五大行星。
如果我能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Stellarium将这些天象精确还原出来——就像还原丹德拉黄道带天象一样——那么那尔迈调色板呈现的天象历法特征就是确定实际发生过的,黄帝诛杀蚩尤的精确年月日时就被伟大的脚趾头先森精妙破译!
让脚趾头先森再次伟大!
必须指出,在此之前,我已经顺利解决了华夏上古帝王的王年断代问题,也就是古埃及最伟大三位帝王的王年断代问题——
黄帝(少皞)元年,公元前2711年
颛顼(法老胡尼)元年,公元前2629年,重新划定“十二次”
夋喾(法老胡夫)元年,公元前2551年,在位期间建造了宇宙最大的帝王大冢“胡夫金字塔”
其中,颛顼帝也自称黄帝,夋喾稍微低调一点。
因此,我就在公元前2551年到公元前2711年之间,仔细寻找同时是阴历五月初五和夏至交节的历日,同时注意五大行星的分布情况。
经过短暂波折,粗心搞错一次,第二次就得手了——
黄帝诛杀蚩尤精确年月日——公元前2684年7月16日,阴历五月初五,夏至。
大家看清楚,在黄帝身后给老人家拎鞋的小可爱,是火星。
在黄帝前面依次排列的,是水星、木星、金星、土星。
我自横刀向天笑,谁来以血溅轩辕。
黄帝诛杀蚩尤,等于干死了深受古鸮国人民爱戴的战神,而黄帝剁碎蚩尤让天下人分食,如此暴行深深地伤害了古鸮国人民的感情——这一点,从古埃及人民编纂的各种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来。
参宿大神被他歹毒的兄弟杀死,肢解,投进河里喂鱼;参宿大神的妹妹兼老婆天狼星女神得到神助,从河里打捞出尸块,缝合成全尸,参宿大神居然复活了,还让老婆怀了孕生了娃,但从此参宿大神必须去阴间做王。元老们开了会,给参宿大神平了反,撤销了他歹毒兄弟指控的各项罪名……
这个歹毒兄弟,得了一个名号SHA,国际学界不认识,中国人民一看就知道——
他的名字叫煞,凶神恶煞的煞。
后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炎帝集团古鸮国的子民,都会划龙舟——抢救参宿大神的尸块,还会包粽子投进江河湖海——让鱼虾龟鳖们不要吃我大神的肉。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这就是端午节成为国忌日的由来。
这就是你划龙舟祭屈原我划龙舟祭盘瓠的由来。
但凡祭祀盘瓠的所谓“少数民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畲族、仡佬族等等——都是古鸮国、夏朝的子民,都是公元前1599年商汤伐桀之际,从印度河流域泣血涟如大逃亡的夏朝军民。
将来的端午节,要纪念伟大的华夏文明,纪念华夏伟大的列祖列宗,纪念伟大的华夏子民。
当然一定少不了,要纪念无与伦比的脚趾头先森。
(好了)
欢迎转载 敬谢打赏
转载请注明来源:粽子、屈原、蚩尤、盘古、易经和华夏文明起源——端午节起源揭秘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