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回说到范睢(sui)为了入秦谋官,给秦昭襄王写了封信,秦昭襄王看了很高兴。
于是就安排范睢进宫面基,并且到宫殿庭院迎接了他。
见面后秦王一阵寒暄——
我早就该聆听先生的教诲了。
之前急于处理义渠国的事,又得亲自给太后问安,忙呀~现在已处理完了,就赶忙来聆听先生的教诲了。
我深感自己的愚钝,现在让我先给先生行宾主之礼。
说罢行了礼。
且不说秦王真忙还是假忙,就这寒暄还是挺懂人情世故,把没能及时礼贤人才的原因给做了说明:
要么是不想见,要么是忙着无法见
是忙着无法见
------------
则,不是不想见
此处为析取推理,肯定一支,则否定另一支,推理形式为:
要么p,要么q
q
------------
则,非p
所以呀,在意愿层面我是非常想见先生的,先前没能及时接见是客观因素导致的,还请先生理解。
秦王话说到了这份上,也行了礼,范睢见好就收,谦让还礼。
02.
两人进了宫殿,秦王屏退左右侍卫,宫殿中只剩下了他俩。
秦王跪坐着请教:请先生教导我?
范雎回应:啊~呃~
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教。
范雎又回应:啊~呃~
这样一连三次,范睢只是应声,却没说啥实质的内容。
秦王跪直了身子,又一次拜请:先生真的不愿教导我吗?
秦王被范睢三次应声却不说话给弄懵了,于是做了上述结论,推导过程:
如果愿意教导我,则会给我说有内容的话
你只应声却不说有内容的话
------------
则,你不愿意教导我
此处为条件推理,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推理形式为:
如果p,则q
非q
------------
则,非p
得出结论:先生是不愿意教导我了。
面对秦王的这一论断,范睢赶忙做了应答:并非大王想的这样。
03.
既然不是不愿意教导,那为什么不直接开始呢?
范睢开始陈述他的理由——
我听说,当初吕尚与文王相遇时,他只是一个在渭河边钓鱼的渔夫,两人关系生疏。
随后经过交谈,吕尚就被尊为太师,和文王同车回去,这是他们谈得很深刻的缘由。
所以文王果真因吕尚而建立了功业,掌握了天下大权成了帝王。
假如文王当时疏远吕尚,不与他深谈,周朝就不会有天子的圣德,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就帝王之业。
这里范睢引用典故,做了一个演绎推理:
只有不拒亲疏而深谈,才能建立大业
文王不拒与吕尚生疏而与其深谈
------------
所以,文王建立了帝王之业
这样的演绎推理为的是强调观点:只有不拒亲疏而深谈,才能建立大业。
范睢接着讲到——
现在我只是个旅居秦国的宾客,与大王交情疏远,
但想要陈述的却又都是匡正政务的大事,涉及到了大王的骨肉之亲。
我本想陈述我浅陋的忠诚,可又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三次问我,我都没能回答。
有了上面的观点铺垫,范睢这段话里的目的就很明确了,推理如下:
只有你足够有诚意,我才方便进言
三次问答足见诚意
------------
则,我才方便进言
上面两个演绎推理都属于条件推理,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推理形式为:
只有p,则q
p
------------
则,q
我就是要明确这个条件:你是诚心实意的想要治国的建议。
04.
那就说吧!秦王等着也着急。
但是范睢并没有接着就说建议,而是把自己的无畏,和对自己建议的价值做了强调。
必须足够地引起秦王的重视,这个建议说了才有价值。他继续讲到——
我并不是因为畏惧而不敢进言,即使知道今天说了,明天就会遭到杀害,我也不畏惧。
大王真能按照我的谋划去做,我即使死了也不认为是祸殃,即使流亡也不以此为忧虑,即使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发疯发狂,也不会以此为耻辱。
这里范睢做了一个简单论证:
观点:我无所畏惧
论据1:死亡于我不是祸患
论据2:流亡于我不足忧虑
论据3:发疯于我不为耻辱
论证“无所畏惧”这个观点是为了强调它的条件:只要大王依我的建议行事。
除此而外,他还不忘再度表明自己的无畏气概——
五帝是圣人,但终究要死;
三王是仁人,但终究要死;
五霸是贤人,但终究要死;
乌获是大力士,但终究要死;
孟贲、夏育是勇士,但终究要死。
死,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
范睢以简单枚举的方法,总归概括了一个观点:人固有一死。
借助演绎推理,来印证自己不畏惧死亡的态度:
人固有一死
我(范睢)是人
----------
则,我终究要死
这个演绎推理的形式为:
大前提:m是q
小前提:s是m
------------
结 论:s是q
范睢想给秦王强调:我不畏惧死亡。
如果我的谋略能够稍有益于秦国,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即便死亡也在所不惜。
这些都是范睢的表态,那么具体是什么策略呢?
我们下期再具体地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不是我怕死,只是要死得有价值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