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思维:也许你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也许你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去年我看到这句话时,整个人被灵魂性的惊颤了。
从此更加坚定了一件事“做任何事都要先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个领域有巨人吗”?
如果有,就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巨人的经验和思想先学一遍,然后再自己去实操实践。
这件事对我影响极大,故而想分享与你。
为什么要先找巨人
为什么要先找巨人?我总结了两个你无法拒绝的理由。
一、知识容易被误传
牛顿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不要觉得这个道理你早知道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没有这个习惯的。
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被动的学习,公众号推一篇文章,就看一篇文章;知乎刷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就看一篇文章;有人说某某书不错,或者某某网课不错,就跑去看一下。
发现了吗?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被动学习,而不是严格按照「先找巨人,再学习巨人」的原则在学习。
也就是说,其实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学到的90%以上的知识都不是巨人的知识,而是巨人的二手知识的二手知识的二手知识……
这就会导致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一个传一个,结果传到你这里就会变得极其碎片,很可能被断章取义,甚至被误解。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一个节目,应该是叫《王牌对王牌》。
主持人告诉第一个人,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告诉第三个人……这样子大概传五六次,然后让最后一个人来猜主持人说的是什么。
这个过程中台下的观众会笑得越来越开心,因为在一个传一个的过程中,信息会被传得越来越离谱。
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传一个,最后就会完全变了样。
- 第一,知识会从系统变得碎片化;
- 第二,知识会不断被断章取义、被误传,最后传到你这里可能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举个例子,你应该听说过爱迪生的那句话吧「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后来有人出来辟谣说,其实这句话被断章取义了,后面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更搞笑的是,甚至还有人说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
你是不是傻了?信了一辈子的话,结果别人告诉你,这句话被误传了。
但是我现在告诉你,后面这句话可能才是谣言,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的编辑搜索了英文原文,及相关资料,最终发现爱迪生其实并没有说后半句。
这还只是一句话而已,就被传出这么多幺蛾子,想想看那些巨人的著作将会被传成什么样。
再比如费曼学习法,网络上一直有人在传这个学习金字塔,就是这张图:
它下面还标了,资料源自“美国训练实验室”。
后来有读者跟我说,这个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有,可能是被误传了。
把我吓一跳,我立马跑去百度,结果发现真的是如这位读者所说,学习金字塔并没有真正被核实出自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因为没有人能证明看到过这份研究报告,网上也无法搜到相关的研究论文,因此学习金字塔的研究非常有可能是误传的。
是不是很可怕?想想看我们平时被动的接受了多少这样的知识?我们在头条、知乎、公众号等等平台看了多少这样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但碎片,而且很多都是错误的。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学习要从源头学起,找到真正的巨人」。

二、巨人站得高看得远
其次,第二个理由,我曾在动静学习法里讲到,巨人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能够极大的缩短你努力的时间。
一个小人它现在要去旗帜的地位,但路途崎岖,他需要绕各种路,走很长时间才能抵达;而且还有可能走错路,根本去不了那个地方。


- 第一,会走很多弯路。因为你每个坑都要去趟一遍,甚至趟几遍;
- 第二,成功的速度比较慢。大多数是大器晚成,而且都是通过大量的经验堆出来的。
- 第三,天花板比较明显。因为你成功的边界,就是你认知的边界。




转载请注明来源:巨人思维:也许你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