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干架了何必臣服,咱们合作更好

table of contents

    有能力干架了何必臣服,咱们合作更好

     

    01.

    多个同盟,多份力量。

    纷乱的战国,诸侯们要么是为了壮大而相互拉拢,要么是为了自保而寻求庇护。

    表现最活跃的一个是以秦国为主导的连横联盟,一个是以赵国为主导的合纵联盟,两者都在争取更多的盟友。

    此时的魏国,正是他们争取的对象。苏秦代表赵国,来游说魏王加入合纵联盟,一起抗秦。苏秦讲到——

    大王您的国土南边有鸿沟、汝南等地,东边有准水、颖水等地,西有长城的边界,北有河外、卷地等地,土地方圆千里。

    这些地方地图上看着虽小,但房屋田舍密集、人口众多、牛马等物产丰富、集市热闹,这景象和三军战士的声势相比几乎都没什么区别。

    我私下里估计,大王您的实力不亚于楚国。

    苏秦在这里细数了魏国的资源,为了表达一个主旨:魏国是有实力的强国。

    接着,苏秦说出了他的困惑——

    魏国是有实力的强国,大王您又是贤明的君主。如今却有意投靠秦国,称自己是它的附属国,还要筑造秦君行宫,春秋两季还得向它朝贡祭祀。

    这让我觉得困惑,也让我为大王感到惭愧。

    苏秦之所以这样说,逻辑根源在于他认为:

    强国,就应该独立自主

    魏国是强国且有明君

    ------------

    所以,魏国应该独立自主

    可事实却是“魏国有意投靠秦国”,做人家的附属国,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力。

    苏秦觉得魏国不应该这样做。

    02.

    这让魏王犯难了,觉得苏先生说的在理,那么魏国该怎么办呢?

    苏秦没有给答案,而是讲故事、列数据——

    当年越王勾践,仅凭三千军纪不整的士兵,就在千遂生擒了吴王夫差;

    当年周武王,只有三千士兵、两百战车,却在牧野之战中斩杀了商封王。

    现在,大王训练有素的士兵有二十多万,又有精兵二十万,后备军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这远远超过了越王勾践和武王的兵力。

    苏秦举例子表明:单从军事实力来看,并非弱的一方就一定输。

    越王弱于吴王,越能取胜

    武王弱于纣王,武王取胜…

    ------------

    实力弱的一方,也可取胜

    当下魏军与秦军实力相当

    ------------

    则,即便秦魏交战也胜负难定

    所以,魏王你得振奋自己的雄威,不要怕!更不要被那些主张连横的人给牵着鼻子去投靠了秦国。

    一旦投靠秦国,就得给人家割让土地、送人质,这些军队还没派上用场,国家就开始亏损了。

    接着苏秦将矛头对准了那些主张“投靠”的大臣——

    凡是主张投靠秦国的,都是奸臣。

    作为臣子不但没能帮您,却还仰仗强秦来胁迫您,让您割让土地,以换取他个人的名利。

    这种损害国家利益,满足一己私利的臣子,应该严查处理。

    苏秦在这里应用了演绎推理:

    为国家利益考虑的,是忠臣

    主张投靠秦国是损害国家的

    ------------

    所以,主张投靠的都不是忠臣

    既然不是忠臣,就应该把他们揪出来,好好处理。

    03.

    听着苏秦的话,魏王觉得有点神气,魏国实力不错、军事力量和秦国对抗也不分上下,先前“投靠秦国”的想法也并非利于国家的选择。

    同时,魏王又有些疑惑,难道你苏秦过来就是为了给我鼓励、打气的?

    当然不是!

    苏秦游说你不要投靠秦国加入连横联盟,为的是让你加入由赵国主导的合纵联盟。苏秦引经据典——

    《周书》说:威胁在小的时候若不抓住时机把它铲除,等变大了就得大动干戈、遭受大损失。

    当下秦国对您的威胁尚小,如果大王愿意采纳我们的建议,我们六国合纵相亲,齐心抗秦,那么秦国的威胁就能被消灭,使您避免遭受大损失。

    苏秦先阐明了加入连横联盟的弊端,之后才表明了他自己的目的:

    威胁要铲除,才能避免大损失

    秦国的强大是魏国的威胁

    ------------

    魏国想避免损失,就得遏制秦国

    遏制秦国需要强大的实力

    六国合纵联盟可形成强大实力

    ------------

    则,加入合纵联盟可避免大损失

    劝魏王加入合纵联盟,六国一起对抗秦国。苏秦客气地称这是他献上的“愚计”,还请魏王定夺。

    魏王连连点头,表示愿意加入。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