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宠溺他,必然有我的理由
01.
这期我们继续说靖郭君田婴,看他是如何宠溺门客齐貌辨的。
原本达官贵人宠溺门客是见怪不怪的,可是这个齐貌辨被田婴宠,却引来了旁人的不满。
根源在齐貌辨为人大大咧咧,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其他门客都很讨厌他。
有个门客曾劝说田婴赶走齐貌辨,但田婴拒绝了,于是这门客就撤了。
田婴的儿子孟尝君田文,在私下里也劝他老爹赶走齐貌辨,没想到他老爹大为生气,说——
即使将来有人铲除我的家族,破坏我的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辨有好处的,我也宁可让他去做。
这段中,那位门客的劝说及行为,遵从了非此即彼的析取推理:
要么赶走齐貌辨,要么我离开
(田婴)没有赶走齐貌辨
------------
则,我离开
逻辑结构为:
要么p,要么q
非p
------------
则q
田婴怼儿子的说辞,是个充分条件推理:
只要对齐貌辨有利,我就什么都接受
符合“只要…就行…”的逻辑结构,可见田婴对齐貌辨的宠爱有多深。
从那以后,齐貌辨又住进了上等馆舍,由田婴的长子为他驾车侍候。
02.
几年以后,齐威王死了,田婴的异母兄弟田辟彊继位,是为齐宣王。
因为田婴和齐宣王关系不好,他就离开都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齐貌辨与他一道回去了。
没过多久,齐貌辨便决定辞别田婴,回到都城去见齐宣王。田婴劝说——
大王既然讨厌我田婴,你作为我的门客,回去见他,必定会被他杀掉。
这里田婴对齐貌辨的担忧,是通过一个因果推理呈现的:
齐宣王讨厌我田婴(及周边)
你是我田婴的门客
------------
则,宣王也讨厌你
即推出田婴的观点:宣王讨厌你,则可能杀了你。
齐貌辨却很绝决,坦言不是苟且偷生之辈,坚持要去。田婴见无法阻止,就同意了。
03.
齐貌辨来到都城,齐宣王掩饰起了厌恶来接见他。
宣王:你是田婴的得意门客,他是不是什么都听你的?
齐貌辨:我的确是靖郭君的得意门客,但要说他什么都听我的,根本没这样的事。
齐宣王抛出的观点,被齐貌辨正面怼了:
“田婴什么都听齐貌辨的”vs“田婴并非什么都听齐貌辨的”
既然你齐貌辨这么说了,那就拿出证据来。齐貌辨讲到——
大王还是太子时,我对靖郭君说:太子长相不好,看着拧巴,若他做了国君掌管国家大事必然是违背正道的,不如现在就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
但是靖郭君哭着说:不能这样做,我不忍心这样做啊!
如果靖郭君什么都听我的话,那么他必定不会有现在的这种遭遇。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例子。
齐貌辨对齐宣王的说辞,用事例做了推演:
田婴什么都听齐貌辨的
齐貌辨提议另立太子
------------
则,田婴就会另立太子
但事实是:田婴并没有另立太子。
则大前提“田婴什么都听齐貌辨的”为假,即“田婴并非什么都听齐貌辨的”为真。
而另立太子没听的理由则是:田婴很看重他与太子田辟彊之间的感情。
04.
齐貌辨接着说第二件事,继续印证他的观点。
靖郭君到了薛地(他的封地)之后,楚国请求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
我(齐貌辨):您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
靖郭君:薛地是先王封的,现在因为和大王的关系不好,就把薛地换给别国,将来我死后怎么向先王交代?更何况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将它送给楚国?
靖郭君又不肯听我的建议。
这是我所说的第二个例子。
齐貌辨在这里说的第二个事例,推理逻辑与第一个是一样的:
田婴什么都听齐貌辨的
齐貌辨提议把薛地换给楚国
------------
则,田婴就会与楚国换土地
但事实是:田婴并没有与楚国换土地。
则大前提“田婴什么都听齐貌辨的”为假,即“田婴并非什么都听齐貌辨的”为真。
而换土地之所以没听的理由则是:田婴对先王对宗室的浓烈感情。
齐宣王听完了两个故事——
(齐宣王)不禁长叹一声: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了这种程度啊!还是我太年轻了,对这些事还都不了解。
先生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
齐貌辨:敬尊王命!
齐貌辨在证明观点的同时,又把田婴对齐宣王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出来,化解了他们兄弟之间的隔阂。
05.
随后,田婴盛装打扮了一番,回都城去见齐宣王。
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望见田婴就开始哭,拉着他回宫就请他做国相。
田婴推辞不掉就接受了,仅过了七天,他因身体不适坚决辞了相国一职。
至此,可以看出田婴的知人之明,以及坚持自己判断的决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之所以宠溺他,必然有我的理由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