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官进爵已到天花板,再冒进争功就蛇足了

table of contents

    加官进爵已到天花板,再冒进争功就蛇足了

    01.

    人的行为往往是其观念的产物,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公元前323年,楚国大将昭阳率军进攻魏国,战胜了魏军,擒杀了魏将,取得了魏国八座城池。

    昭阳似乎上了瘾,接着调转军队想要进攻齐国。

    齐王安逸惯了,不想打。但是人家都把兵刃对准了自己,总得想应对办法呀…

    此时陈轸在齐国做客卿,为齐王排忧解难是本分。与齐王合计之后,作为齐国使者,就去找昭阳谈心去了。

    陈轸见了昭阳,行礼之后,便祝贺他取得的这些战绩。

    接着陈轸问:依楚国法律,打败敌军擒杀敌首,会封什么官爵?

    昭阳:官,可封为上柱国;爵,可封为上执圭

    这里陈轸跟昭阳确认了楚国封赏的事,作为后续推理的基础,也强化了昭阳现在已经获得了这些楚国最重要的官位与爵位了。

    陈轸:比这更尊贵的官爵还有什么呢?

    昭阳:那就只有令尹了。

    陈轸:令尹是最尊贵的官位啊!但楚王是不会设置两个令尹的。

    这段陈轸与昭阳的对话,陈轸最后抛出了一个隐藏了结论的推演判断:

    [令尹]楚王不会设置两个

    已经有人成了[令尹]

    ------------

    (昭阳)不会被封[令尹]了

    简单一点理解为:昭阳拔营夺寨能获得的官爵封赏已经到顶了。

    02.

    封赏到顶了那又怎样?

    昭阳知道陈轸说得是这么回事,但是没弄清陈轸具体想说啥。

    于是陈轸说了那个我们沿用至今的典故。

    说楚国有个贵族和门客们正在吟诗作乐,期间他想把一壶酒赐给门客喝。

    这壶酒,若几个人分着喝,不够喝、不尽兴;若一个人喝,正合适。

    故事背景的描述,展示出了一个两难困境:

    要么分着喝,都不尽兴

    要么一人喝,喝尽兴

    不能让“都不尽心”

    ------------

    给一人喝尽兴

    那么到底给谁喝呢?

    于是这位贵族大人决定通过画画来定。

    他请门客们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这壶酒就归谁。

    开始不久,一个门客率先完成了画作,一条蛇跃然在了地上,于是他就把酒壶接了过来准备喝。

    故事里的贵族在这里应用一个条件推理:

    如果先画出蛇,则获得那壶酒

    第一位门客先画出了蛇

    ------------

    第一位门客获得那壶酒

    若第一位门客此时停笔,并一饮而尽,则故事就结束了。

    但是…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

    这位门客左手托酒,右手的笔还没放下,意气风发的又在自己的画作上舞动了起来,口里念叨着:我还能为它添上脚呢。

    未等他的蛇足添完,另一位门客的蛇就画好了。

    他夺过第一位门客手中的酒壶,说到:蛇本来就没脚,你哪能硬给添上脚呢?

    说完他就将那壶酒倒入口中,一饮而尽。

    在大前提不变的前提下,小前提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推理结果。

    原本第一位门客画好了蛇,但当他给蛇添了“脚”,那就不是蛇了:

    如果先画出蛇,则获得那壶酒

    第一位门客不能喝那壶酒

    ------------

    第一位门客没有先画出蛇

    那么第二位门客画出了蛇,就成了第一个画出蛇的人,按照规定这酒自然而然就归他喝了。

    03.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陈轸借这个典故,继续展开对昭阳的说服。

    如今将军您辅佐楚王攻打魏国,大胜魏军,擒杀魏将,攻取城池,在楚国已经获得了最高官位及爵位。

    现在您又想攻打齐国,打仗目的是建功立业,可您已经不可能有更高的封赏了,那么继续攻城掠地于您而言也就没了意义。

    若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让已到手的官爵被别人所占有,就如同画蛇添足一样!

    这里陈轸通过画蛇添足的故事,对照着昭阳当前进攻齐国的决策,做了推理:

    画蛇添加了足,蛇就不是蛇

    获得最高官爵却还要争功名

    ------------

    已获得的官爵可能会失去

    失去总比获得更让人产生行动力。

    要保持现有的,就得学会急流勇退,那么先前激进的决策——攻打齐国——就得做调整,即放弃攻打齐国。

    昭阳认同了陈轸的说法,于是就撤了兵。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