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替代证明对判断的影响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替代证明对判断的影响

    01. 

    我们看几句话——

    显而易见的是最近的疫情严重了

    众所周知人类的幼崽是可怕的存在

    据可靠消息称俄乌开始了停战谈判

    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知道他是善良的

    对于这些表达,你觉得它们在不在理?能不能信?有没有认可它们的断定?

    “疫情严重了”理由呢?“人类幼崽可怕”何以见得?“俄乌在谈判”证据呢?“他是善良的”怎么说?

    这些看似带有证明的、仿佛成立的观点,因为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做支撑,它们便是无法得以证明。

    类似这样仅在表达中暗示一个观点可以被证明,或者至少表明有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或典籍,却又不具体指出该证明、证据或典籍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表达手段,我们称之为替代证明。

    替代证明只是观点证明的替代品,不是真正的证明或证据。

    或许的确有这样的证明或证据,但在其尚未展示出来之前,关于它的争议仍然没有得到支持。

    02.

    为了使某判断更具权威性,人们常用“据内部消息透漏”这样的表达。

    但是“内部”指哪个内部?具体谁透漏的?又是怎么透露的?透漏消息的人是怎样得到这个消息的?…

    人们也常用“显而易见”引出一个绝非显而易见的判断。

    这样的表达让听的人以为该观点对其他人都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不显得比别人笨,就默认了它成立。

    尤其在广告中,大量使用类似于“研究表明”字样的表达。

    但却不告诉我们其中涉及哪些研究、研究是否足够好、是谁主导的?…

    可能确实“有充分理由相信”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拱火者,但公开资料中并没有说明任何理由。

    除非有更多的证据,否则我们只能认为该表达的意图,只是在表达者自己看来这事就应该有这样的进展。

    以上问题的答案在表达中没有被提及,仅靠不痛不痒的“据内部消息”等字样,是无法支撑观点的。

    但若在具体情境中交代了支撑观点的事实、道理,人们对观点的认可度会提升。

    反之没有语境支持,这类断言就毫无意义。

    03.

    我们应当明白,替代证明充其量只是草率的调查研究,绝非观点的证明。

    生活中替代证明被使用最坏的情形就是把它用做宣传。

    将“重复”做成替代证明,简要并不断地重复,就成了最有效的宣传手段。

    “经常用脑,喝六个核桃”、“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些广告,正是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利用“重复”的招数向人们灌输着他们的产品及服务。

    不断重复往往起到了遮蔽、麻痹人们批判性能力的效果,人们往往会仅仅因为某种观点不绝于耳便不知不觉开始相信它。

    而批判性思维者要提醒自己:信念源于证据和论证。

    初听起来并不可信的主张,不会因为千百次的简单重复而提高其可信性。

    以上就是我们对替代证明的简单介绍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