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生成谬误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生成谬误

    01.

    先来看几句话——

    因为他是反贪局的,所以不会贪腐

    他成长在80年代,每个人都浪漫

    雷神电母是迷信的产物,要抵制

    这些说法有没有问题呢?或者,你认可它们的说法不?

    听起来好像没问题,生活中也常常听到类似的表达,但稍微琢磨一下,它们是漏洞百出。

    一个人是否会贪腐,和他供职的岗位有关系,但绝非必然因果。

    80年代是浪漫的年代,不代表每个人都浪漫,要了解一个人,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雷神电母确实产生在知识匮乏的迷信时代,但这个时代特征并不能成为否定它意义的理由。

    总之,我们的评判观点时,如果仅以它的来源和历史进行反驳,就是偏颇的。

    像这样,试图以某观点的来源和历史为依据“反驳”该观点,把反驳观点的来源和驳倒观点混为一谈的情形,就是我们说的生成谬误。

    因为它的出处有问题,所以它本身就有问题——这样的论断就犯了生成谬误。

    02.

    生成谬误到底是怎么表现的呢?比如:

    不相信神明的存在,是唯物主义者的共同思想。

    如果在反驳“神明存在”时,论证为:

    对神明的信仰起源于人类知识溃泛的迷信时代,当时人们无法解释风暴、雨雪、雷电、地震等自然现象,才相信这些都是天上神明的旨意所为,因此神明都是虚构出来的,不可信。

    如此,就陷入了生成谬误的误区:根据事物的起源,来反驳它。

    不是说这样的反驳不成立,就反证了“神明存在”,只是说这样仅以“观点产生的时代”来对观点进行论证的形式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反驳观点还是支撑观点,都是谬误——错误的论证。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一个人是否是英雄,应该参考他的生平事迹、社会贡献大小、能耐品行等,而不是他的出身如何;

    同理,一个观点是否合理、是否真实可信,应该从它所提出的论证本身来判断,而不是仅仅拿它的起源说事。

    03.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得把生成谬误与诉诸人身的谬误之间的关系捋一捋。

    我们说,试图以某观点的来源或其历史为依据“反驳”该观点,或者敦促别人这么做,就是犯了生成谬误。

    即,把反驳观点的来源和驳倒观点混为一谈。

    从这个角度看,所有的诉诸人身的谬误,如“你也一样”、“人微言轻”、毒化井水等,都是生成谬误的实例,这些都是以反驳观点来源而对观点进行反驳的。

    但我们不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生成谬误”,而是进一步将观点“来源”做了区分。

    生成谬误中所攻击的观点的来源不是人而是其他对象,如职位、时代、集团甚至是某历史时代,总之是除了表达者自身之外的其他来源;

    而诉诸人身,则偏重的“反驳”理由来自于表达者自身的特性。

    总结一句,如果论证中仅以观点所处的年代、机构等非表达者自身特征做理由反驳观点的,就是生成谬误;

    反之,仅以表达者自身的特征反驳观点的,就是诉诸人身的谬误。

    以上就是我们对生成谬误的简单介绍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生成谬误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