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就挨打,所以别让自己变强?

table of contents

    狂妄就挨打,所以别让自己变强?

     

    01.

    《战国策·秦策》的众多故事中,不难看出历代秦王都瞄准着同一个宏伟蓝图——东出一统天下。

    这样势必让其他诸侯心生戒备,时常处在被吞并的恐惧之中。

    这不,有位雄辩之士为了这些诸侯能睡好觉,能保持独立又能相互联系的状态,找秦王说理来了。

    这个人对秦王说到——

    国土辽阔不足以永保安定,人民众多不足以逞强恃能。

    如果土地辽阔就能够国家安定,人民众多就能够国家强盛的话,那么夏桀、商纣的后代至今还应该存在。

    开篇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地广人多不足以使国家安定强盛。

    他通过条件假设,进行了简单地反面论证:

    如果地广人多,则国势强盛

    夏朝、商朝地广人多

    ------------

    则,夏朝和商朝国势强盛

    顺着这个逻辑推导下来:

    如果国势强盛,则子孙更易繁衍

    夏朝和商朝国势强盛

    ------------

    则,夏、商的后代更易繁衍

    然而,事实却与这个结论相矛盾——夏桀和商纣的后代已经绝了。

    该论证方式有效,结论为假,则前提必有假。小前提是真,则大前提为假。

    重申了观点:地广人多不足以使国家安定强盛。

    02.

    不能单单给结论,或者说句“不这样做危害会很大!”这样没说服力!

    否则,你能一句话断言它不好,我也可以一句话断言它挺好。

    于是他继续举例——

    过去赵氏很强盛,它向东压制齐国,向西控制魏国。

    它修起了刚平城,使卫国都城东门几乎没有郊野,卫国人连放牧打柴都不敢出东门。

    在这种情形下,各国士人不甘心质子邯郸,向赵国俯首称臣。

    有人提议攻打赵国邯郸,其他诸侯群起响应,晚上发令,第二天早上就开始了行动。

    他在这里讲赵国的故事,就一个主题:谁狂妄谁挨打。

    如果强盛威胁了他国,则会被围攻

    赵国强盛威胁到了其他诸侯国

    ------------

    则,赵国会被围攻

    主导联盟攻打赵国的是魏国。

    03.

    干翻了赵国,取得了些成绩,魏国就有点飘了。

    他继续讲到——

    攻破邯郸后,由魏王主持诸侯会盟,他乘坐夏车,自称夏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各国诸侯都跟从。

    他讲魏国的故事,还是强调那个主题:谁狂妄谁挨打。

    如果强盛威胁了他国,则会被围攻

    魏国不收敛威胁到了他国

    ------------

    则,魏国会被围攻

    于是乎——

    齐太公听说了很不高兴,于是出兵讨伐魏国,使魏国国土被分作两半,国家处在灭亡的边缘。

    魏惠王不得已,带上礼物和玉璧,向齐太公请罪,表示愿意俯首称臣。

    先前追着魏国打赵国的诸侯,看着齐国打魏国时,又调转枪头讨伐魏国。直至飞扬跋扈的魏国认了怂,它们也才放过了魏国。

    趁着这波操作,齐国的势力就显得一枝独秀了。

    04.

    原本我们都一样,凭啥让你在那得瑟?

    你得瑟也就得瑟了吧,但谁说得准你齐国之后不贪恋我的城池呢?——这是楚威王的心声。

    楚威王听了齐国干魏国的事,就睡不安稳,吃不香了。

    于是,率领楚军,与齐军大战于泗水之上,并大获全胜。

    他讲齐国的故事,依旧在强调那个主题:谁狂妄谁挨打。

    如果威胁了他国,则会被围攻

    齐国威胁到了其他诸侯国

    ------------

    则,齐国会被围攻

    报应来得非常快,刚刚战胜魏国的齐国,因为威胁到了楚国,结果就被楚国给收拾了。

    齐国战败的消息一经传出,赵国乘机占领了枝桑,燕国占领了格道——隔绝了齐国粮草供给道路。

    齐国想战不能胜,想退无法退,只好派使者南下向楚王请罪。

    之后它还游说赵国和燕国,在国内安抚百姓,这样天下诸侯才放过了它。

    不能狂,一旦狂妄了,就会被收拾,不管你是谁。

    05.

    讲了三个故事,都为了说明一点:一个国家不要太壮大——影响到了其他诸侯国。

    否则,其他诸侯国为了自保,一定会联合起来收拾你。

    所以呀,你秦国不要这样扩张扩张再扩张,增加国土增加人口了,因为这样很危险。

    显然,他的说辞与秦国国策是冲突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