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大家都这样,还能有错?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大家都这样,还能有错?

    01.

    先看第一种,当我们把提出观点的人的品行、特征,与他的观点的质量混为一谈,就会犯诉诸人身的谬误。

    A:你为什么说张三的这个建议是错的?

    B:还用证明?他一向不靠谱、不着调。

    A:那你又为什么支持李四的这个观点?

    B:李四一向是个严谨、可信的人。

    对话中,B依据张三、李四以往的品行优劣,来断定他们表达的观点的优劣,是一种错误的论证。

    以“人品”充当依据,无法推出观点,这属于人身攻击,或晕轮效应,而不是针对观点进行的理性探讨。

    还有一种”相互矛盾“的情形:

    他这个说法和之前不一样了

    他这个说法和做的也不一样

    ------------

    所以,他这个说法不成立

    以他“自相矛盾”作为依据,来论证他的观点不成立、不可信,也是诉诸人身的谬误。

    他之前说“不喜欢你”和现在说“喜欢你”,并不矛盾;他说了“喜欢你”和他没有陪你去打游戏,也并不冲突。以前说的和现在做的,并不能作为可靠的“论据”。

    要断定某一观点是否正确,必须寻求与其相关的、真实的、全面的信息做论据,通过正确地推理形式来论证。

    02.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种:诉诸权威的谬误,准确地说应该是:诉诸不当权威的谬误。

    它指的是论证时,只知道引用名人、专家、大V的判断来证明某个观点,却未分辨这些所谓的“权威”是否真实可信。

    A:我将来一定能成为艺术家。

    B:为什么这么说?

    A:因为体育老师说我很有天分。

    B:……

    如果体育老师判断“A将来是个运动员”,可信度一定比“A将来是个艺术家”高。

    在校园里体育老师虽然是个权威,但他的领域是体育,体育之外的领域,比如艺术,他就没了发言权。

    大佬:第五次财务自由的机会你一定要抓住!

    群众:是什么?怎么抓?

    大佬:股票+理财动态组合…

    群众:真的?

    大佬:我们机构刚分析了一家涨势迅猛的股票,大家可以入手…

    群众:呃~

    这里所谓的“权威”,在下判断时心存偏见,所断言的和他的自身利益相关,那么这样的观点会失去信用。

    要避免类似谬误的出现,就需要我们对所引用的“权威”,从他深耕的领域、做出的断言、以及是否存在利益关联,几个维度做好评估。

    03.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种:诉诸大众的谬误

    它指的是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大家都这样看、这样做”作为理由,推出“这样看、这样做就是正确的”,而忽略了论证本身。

    当核泄漏污染了水源时,人们盛传食盐可以净化水质、防止辐射。

    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去抢食盐了。

    这个时候,你抢不抢?大家都说它能净化水质、大家也都在疯狂地抢购。

    似乎“大家都在做…”,就能证明这个做法是“真的”。至于“食盐能净化水质”是不是真实的,却被抛在了脑后。

    “中国式过马路”——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没啥关系。

    (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已经有了改观,我们仅以此看这一行为背后的逻辑:)

    因为大家都这么看、这么做,所以这种想法或做法就是正确的。

    跟着“大家”,总没错;即便错了,也法不责众;最差,也是“大家”一同受罚。

    诚然,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接纳,都想避免被排斥、否定。

    但不要因此,就不假思索地认同“‘大多数人…’就是正确的”,而不顾论证本身、放弃了思考。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诉诸人身、权威、大众的谬误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