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的一切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记忆」的一切

    为什么总是学完就忘?
    不知道你有没有为一件事苦恼过:
    就是我们曾经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课程,读了那么多文章,但是现在如果要你去回忆,那些书里都写了什么?课程里都讲了什么?文章里都说了些什么?
    基本是完全回忆不起来了。
    可能有那么几个零星的片段我们还记得,但是大部分的内容都被我们忘记了。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5年皮克斯出了一部电影,叫做《头脑特工队》,在那个电影里头,就生动形象的阐释了我们人类到底是如何记忆的,又是怎么忘记一件事情的。

    图片

    电影的主人公叫莱莉,在莱莉的大脑里住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分别管控着莱莉的五种情绪。在这五个小人之外,还住着其他小人,他们各司其职。
    其中就有专门分管「记忆」的小人。
    莱莉每时每刻接触到的信息会形成记忆小球,这些记忆小球被分门别类的存放在记忆仓库中。
    其中那些记忆深刻的、对主人公特别重要的小球,会被标记,形成长时记忆;而那些不深刻,也对主人公不重要的小球会迅速暗淡,被清理工清理掉,永远忘记
    这就是遗忘的本质,重要的记忆会被加工处理,长期保留在大脑;不重要的记忆也会被我们加工处理,逐渐清除出大脑。
    前者被我们称之为短时记忆,后者被我们称之为长时记忆

    图片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学习从大的框架来说,就是把外部表征转化为心理表征,再把心理表征转化为外部表征的过程。
    前者就是学习的过程,后者就是输出的过程。

    图片

    但是从外部表征到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这中间发生的,就是我们人类如何学习的秘密。
    认知心理学家把这整个过程提炼为三步:编码巩固检索
    从外部表征到心理表征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心理表征形成之后在大脑中被不断巩固就形成长时记忆,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变成外部表征,这就是检索。
    用一张图来表示:

    图片

    这张图如果再细化一下,就是把心理表征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短时记忆,一个是长时记忆。
    所以我们最终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下图这样子:

    图片

    稍微提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其实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属于心理表征,怕大家之后会产生困惑。
    然后我们接着讲,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知识会先被大脑编码,形成心理表征,也就是我们的短时记忆。然后我们现在来重点的讲一讲,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有两大特点。
    1、内存小,只能记忆7±2个组块
    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比如我们在记电话号码的时候,一般记5~9个数字是能记住的,但是记11个数字就会很吃力。这其实就是因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小,正常人一般只能记7±2个组块。
    这也是为什么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专业人士会建议你同一级不要超过7个点,超过就要重新分类,其背后的本质就是组块思维。
    但是现在最新的研究发现,对于复杂的组块,其实我们的短时记忆,内存会更小,正常人只能记住4个组块左右。
    所以我在用模型树学习的时候,会尽量保证同一级不超过4个思维模型,超过就要对思维模型重新进行分类归组。

    图片

    2、时间短,只能保存约15~30秒
    短时记忆除了内存小,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记忆时间非常短,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所谓复述就是,比如说你记一个电话号码的时候会不断在心里默念,这样就能保证一直记住它,这就是复述),短时记忆能保持的时间只有15秒~30秒。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课程,画了那么多思维导图,现在却基本上完全想不起当时到底学习了些什么,只记得几个最重要的知识点。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短时记忆可以储存信息的时间极短,如果一个知识不能变成长时记忆,它就会很快被遗忘。

    图片

    这就是短时记忆的两个特点:

    ①内存小,只能记忆7±2个组块。

    ②时间短,只能保存约15~30秒。
    二、长时记忆
    当短时记忆被巩固以后,就会变成长时记忆。(新的理论有所迭代)
    长时记忆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记忆,它储存着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可以说你此刻的所有认知都取决于你长时记忆里所储存的知识
    长时记忆也有两大特点:
    1、内存大,可以记忆无限个组块
    说内存无限大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基本上完全可以满足你一辈子的学习需求了。
    2、时间长,可以保存几分钟~很多年
    这个时间的长短需要说明一下,等会我们会讲到长时记忆的主要特点,它主要是意义编码即我们记住一个东西的时间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东西对我们的意义
    比如,那些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就可以被我们记一辈子;但是有些记忆,比如高考前的很多知识,它们的意义就是为了高考,所以我们在高考以后就会很快把它们遗忘掉了。
    所以长时记忆也不全是永久性的,只有少部分知识会记一辈子,大部分知识也是会被慢慢遗忘的,要想记得更久,就需要不断复习。

    图片

    以上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它可以说是学习方法的第一原理了,根据这个第一原理,我用演绎思维推出了三种学习策略,来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
    1、尽可能多的让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即提升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率。
    但是这也不能完全的解决我们的记忆问题,因为大部分的知识还是会被很快的遗忘。怎么办呢?
    2、先永久储存在外接大脑,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间隔重复
    这两个方法基本上能够彻底解决我们的记忆问题了,但是还有一个东西,它可以对我们的记忆起到乘法效应。
    3、运用组块思维,大幅度降低记忆量

    图片

    提升记忆转化率
    我们现在展开来讲讲,先讲第一点「如何提升记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转化率」?
    我们回到下面张图,可以看到人从学习到运用有三个过程,编码、巩固、检索。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寻找提升记忆效率的方法:

    图片

    第一个就是编码,好的编码可以直接让知识变成长时记忆。
    那什么才是好的编码?
    这就要回到编码的本质,即意义编码它是我们把一个知识变成长时记忆的最主要的编码方式。当我们的大脑认为这个东西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时候,它就会转为长时记忆
    举个栗子,大家现在可以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这一生,你能回想起哪些片段?
    基本上你能回想起的片段,都是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刻,所以才会被我们的大脑转为长时记忆。
    再举个栗子,我特别不擅长记别人的名字,每到一个新环境,我需要很久才能记住大多数人的名字。
    但是有一个情况例外,就是我记美女的名字特别快,不是因为我们刻意为之,而是我们本能里喜欢好看的异性,所以记好看的人的名字就会特别快。
    其实就是因为好看的人对我们很重要,这个信息被我们大脑收到以后呢,就会形成意义编码,把它纳到长时记忆里面去。
    如果你想衡量你在一个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你就看这个人记你的名字跟记其他人的名字,哪个更快。
    这就是意义编码,如果一个信息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就会更容易把它转入长时记忆。

    图片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知识的意义?或者如何才能对知识进行意义加工呢?
    一、功利性学习
    我估计很早就有人听说过功利性学习,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功利性学习。
    网络上有很多人也讲功利性学习,但是很多都没有谈到本质。
    那么从记忆学习的角度来说,功利性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当你迫切需要某一个知识的时候,你再去学它,你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高。
    划重点,迫切需要。
    因为我们迫切需要这个知识,所以大脑在编码的时候,就会赋予这部分知识很重要的意义,帮助我们把更多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当我们迫切需要某个知识的时候,学起来会非常的快,而且记忆深刻。
    这才是功利性学习的本质。

    图片

    二、费曼学习法
    除了功利性学习,还有一个学习方法跟它非常像,那就是费曼学习法。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感觉费曼学习非常简单,但是为什么效果如此之好呢?
    直到后来我研究认知心理学的时候,看到意义编码这个概念,感觉一下就通了。
    费曼学习法之所以如此有魅力的原因,是因为它阴差阳错的符合了意义编码这一底层原理。
    当你把一个东西教给别人的时候,你会面临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赋予了我们所教知识的意义。它会让你觉得因为我要把这个知识教给别人,所以这个知识很重要
    从这点延伸出来,我们可以对费曼学习进行优化——即越是压力大的费曼,学习效果越好
    我为你总结了三个维度:
    1、形式上:简单分享<写作<讲课<演讲
    2、人数上:面对的人越多,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3、质量上:面对的人越厉害,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讲课演讲是压力最大的两种费曼,而且你面对的人越多、越厉害,效果越好。

    图片

    不过,费曼学习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以后我们专门拿一篇文章来讲。
    总结一下,无论是功利学习还是费曼学习,基本可以简单的归结于压力性学习,即压力可以赋予正在学习的东西更多意义。
    好了,那除了功利学习和费曼学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帮我们在意义层面进行加工吗?
    三、新旧知识联系
    认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还有一件事可以直接赋予所学知识以更多意义,这就是我之前在文章里反复讲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一定要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

    要想获得很高的记忆能力,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意义编码,即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加工,把新信息和存储的知识联系起来;

    二是提取结构,即线索应该与信息一起存储以利于其后的提取;

    三是刻意练习,即不断练习以使编码和提取中所涉及的加工过程越来越快,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其中第一点就是意义编码的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能够增加新知识的意义

    图片

    如何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呢?
    我之前在文章里也写过这个概念,但应该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去实操。有的讲学习方法的书里会写,学完一个知识要立马停下来想一想,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哪些场景。
    但我估计很少人会这样做,因为太耗费心力。
    那么更实用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个人实践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存量思维
    四、存量思维
    什么是存量思维?
    吴伯凡有个视频,概括得非常好,大意是说“普通人的学习,是发散型的,来一个都是一个新的东西;而高手的学习,是收敛型的,来一个东西都可以归到某一个类别里去。”

    这恰好就是模型树的底层原理之一「存量思维」。
    当你用模型树学习的时候,你所有的学习都是收敛的,每学一个新知识基本上都可以归到某个旧思维模型里面去,这就形成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
    这也是模型树的强大的之处,它要求你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去思考它属于模型树上的哪个思维模型,然后把这个知识放到那个思维模型下面去,如此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了。
    如果没有理解这一点,你就绝对不算是真正理解了模型树的精髓。
    比如,我看有些同学没用我们的笔记软件,用的是其他家的笔记软件。结果做出来的模型树,只有大的分类,而没有提炼具体的模型。
    比如这种;

    图片

    这样做,其实没太大意义。
    因为这样做的同学,并没有把那些更有价值的模型提炼出来,没有提炼具体的模型,就无法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更具体的关联。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大框架只是整个学习最初级的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把每一个领域的具体模型全部提炼出来,并思考其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最后再对每一个模型进行存量。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图片

    好,编码这一部分就讲完了,我把记忆的底层原理告诉你了,并且给你举了三个学习方法:
    第一,从压力层面去增加学习的意义,一个是功利学习,一个是费曼学习。
    第二,让新知识跟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这样去增加这个知识对我们的意义。如此,就能提升我们的记忆的效率。
    第三,如何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呢?模型树里的存量思维是我从大量的学习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最实用的方法。

    图片

    编码这一块讲完了,还有没有办法可以提升知识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率?
    我们还是回到这张图。

    图片

    除了编码,还有巩固检索没有讲。
    五、科学巩固
    什么是巩固?短时记忆里的知识通过复述,会转化为长时记忆,这个过程叫做巩固。
    什么是复述?你可以理解为重复刺激某一个知识点。
    最常见的巩固方式,也是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就是机械式的重复阅读,典型案例就是考前打急抓,考前拿着书反复的背诵,感觉记住了,考完之后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比机械式的重复阅读更科学的是间隔式的重复,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把重复的任务分散成很多天来进行,定期对知识进行复习,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传达的东西。
    比这个效果更好的是间隔式+检索式的重复。所谓检索式的重复,就是不断的从大脑中去提取某部分知识,比如费曼学习,比如实践实操,比如考试做题等等。
    这个是目前为止认知心理学家证实的,记忆效果最好的重复。

    图片

    做完上面这一套基本上可以帮你把记忆效率提升N倍了。
    但这还没完,因为短时记忆的缺陷太过致命,不仅记忆量极小,而且遗忘速度极快,所以即使我们像上面这样去学习,还是会忘记大量的知识
    那怎么办呢?

    唯一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就是外接大脑。我们需要先把所有知识永久的储存在外接大脑,然后再用一生的时间对其进行间隔式、检索式的重复,把它们变成长时记忆。

    外接大脑
    什么是外接大脑?
    顾名思义就是找一个外部载体来代替你记忆,它就像你的第二个大脑。
    因为我们的短时记忆如果不加以复述就会很快遗忘,但是有了外接大脑,就可以把所有的知识永远留住,不再忘记。
    这简直就是一场针对遗忘的降维打击。
    外接大脑的工具,就是各种笔记软件,我自己用的是模型树笔记——一款专门为模型树而打造的笔记软件。
    但以后可能还有更牛逼的东西,前段时间埃·隆马斯克发布了脑机接口的初步成果,他们已经能在猪的大脑里植入芯片了。等有一天人脑也可以植入芯片的时候,那将是外接大脑时代的真正时刻。
    图片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描述的那样,外接大脑将促进超人类的诞生。
    我们无法想象当那个时代来临的时候,世界会变成怎么样。但是有一件事很确定,我们一定是那群最懂外接大脑的人,最懂学习的人,我们可以把外接大脑利用得更好。
    不过听起来很牛逼,但是有个问题——外接大脑里的知识终究不等于你自己的知识,就像百度里的知识并不等于你的知识一样。
    外接大脑只是帮你暂时性的克服短时记忆的缺陷,帮你把重要的知识永久记忆下来,但并不等于你的大脑真正拥有了这些知识。
    所以你还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间隔式、检索式的重复,把外接大脑里的知识真正的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

    图片

    除了外接大脑这个外挂之外,还有没有更逆天的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记忆效率呢?
    有,它就是组块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模型。
    组块思维
    组块思维也是模型树的核心方法之一。
    那么什么是组块思维?它的意义是什么?
    要理解什么是组块,就要回到短时记忆。刚我们讲了,短时记忆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一个是知识保存的时间短,一个就是内存严重不足,只能记忆7±2个组块。
    所以如果我们一次记忆太多信息,短时记忆就会超载,结果就会导致大量的信息被遗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果一次性记忆大量的信息,效率就会非常低的原因。
    打个比方,短时记忆就像一个蓄水池,它的容积有限,如果一下子进水过多,过多的部分就会全部从出水口流走。
    也就是说,因为短时记忆的缺陷,导致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内容。
    那怎么办呢?
    大家都知道,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内存都是有单位的,也就是比特。大脑的记忆单位是什么呢?
    认知科学们发现,大脑记忆的单位既不是单个文字,也不是单个句子,而是一个叫做组块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组块的“体积”变大的方法,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

    图片

    举个栗子你就懂了:
    如果有学过车的朋友,就会对此深有感触。一开始学开车的时候,教练会把所有步骤进行拆解教给我们,所以我们开车的时候都是高度紧张的,打火、挂挡、打转向灯……一步是一步。
    但是等我们熟练了之后,头脑只要中有一个出发的念头,完全不需要想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一切都是一气呵成。
    其本质就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每一步都是一个组块,所以记忆量会非常的大,我们需要非常艰难的才能回忆起来。但当你熟练了之后,大脑就自动把所有步骤打包成了一个组块,就降低了记忆的负担,完全不需要费力的去想,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的通畅。
    当然讲到这里,需要稍微提一下另一个概念,那就是工作记忆。
    认知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会从长时记忆里调取知识,暂时放到一个类似于工作台的地方,用完以后再把它放回长时记忆。
    为了区别于短时记忆,就把它叫做工作记忆。
    图片
    但是,除了用处不一样,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特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内存小、时间短
    而组块思维就是工作记忆的核心,如果我们能把大量的信息打包成一个组块,就能保证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通畅的运行,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那些所谓的高手,其实都是因为它们已经把庞杂的知识组块化,所以做起事来才会如此得心应手,熟练自如。
    但是几乎99.9%的人都不懂组块思维。
    他们只是无意识的把知识组块化了,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把知识进行组块化,那么我们将大大地缩减“成为高手”的时候
    图片
    如何做到有意识的组块呢?
    这正是模型树的核心之一「模型思维」,不过篇幅原因这里不再展开讲,以后拿一篇文章来讲。
    好了,记忆部分讲完了,下面我们来讲讲运用。
    结构思维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学习本身,学习本身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运用。
    知识这东西就跟钱一样,如果赚了钱不花,留在手里,它就是一堆废纸。知识也一样,如果学了不用,它就毫无价值。
    这体现在我们的大脑里就是「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运用」。
    我很喜欢《吴伯凡认知方法》里的一句话:
    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伪学习者,他们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不断增加知识的输入,就能掌握大量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其实他们误解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一种储存,而是一种输出活动。——吴伯凡
    我们的学习最后都是为了运用,即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创造财富,所以我们最终必须回到运用上来。
    图片
    那么如何提升运用的效率呢?
    运用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记忆的检索效率。你可能记了一堆知识,但是正当需要用的时候,却总是检索不出来,总是走老路。
    这个问题在学生时代尤其明显,考试前记了好久,结果考试的时候就是死活想不起来,或者想得很慢。
    这就是记忆的检索出了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检索的效率,保证我们在需要用的时候,能够轻松回忆起来呢?
    我用演绎思维从记忆原理里推出了两个记忆方法:
    1、组块思维:用组块层层嵌套,大幅降低记忆的规模,为大脑空出内存,提高检索效率。
    查理·芒格也说,能决定我们一生的,大概不超过100个思维模型。如果我们能把我们一生中的所有知识打包成100个组块,那么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快速的去检索。
    2、结构思维:用模型树形成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帮助我们快速检索,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结构思维?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打个比方,结构思维就像图书馆的书架,如果学校把书买来以后随便乱扔在图书馆,那么学生找书的时候就要一本本的找,就会很费时间。但是如果有图书管理员把每本书进行编码,然后分门别类放到对应的楼层、对应的书架,我们找起书来就会非常的迅速。
    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大脑里没有结构,完全是胡乱的往里面扔,最后大脑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等你要回忆这个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想起来,甚至有可能根本回忆不起来。
    而高手,他的大脑里面有一个庞大而清晰的知识体系,当一个新信息进来,他立马就能完成检索,对这个新信息做出眨眼判断。
    举个栗子:
    我很喜欢一部美剧,叫做《神探夏洛克》,这部剧的主人公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大脑里面,就住着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他跟华生初次见面的时候,仅仅看了一眼华生,立马就能判断出他是一个军医,而且在阿富汗服过兵役,有一个哥哥,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好……
    图片
    这就是结构思维,或者说知识体系的强大之处。它帮助我们迅速的检索旧知识,然后对新知识做出眨眼判断
    就像夏洛克,他第一次见华生,仅仅看了一眼,就能立马判断出「华生在阿富汗服过兵役,而且还有一个哥哥,但是两人关系并不融洽」。
    但是有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结构思维好像对记忆的帮助很有限。我曾经一度非常迷恋思维导图,有一年我所有的时间都在用思维导图学习,画了几百张思维导图。
    但是现在全忘了,完全不记得我当时学习了些什么。
    现在我才明白,因为思维导图是一款具有结构思维的工具,所以它能帮我们迅速的检索刚学过的知识。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一种错觉,以为我们学会了,或者全记住了,实际上它们根本没有变成永久性的长时记忆。
    我把这种,我们用思维导图时的良好错觉,叫做检索错觉
    包括我们在用模型树学习的时候也是,有了模型树你慢慢的就能形成眨眼判断,但这绝不代表你就不需要间隔重复了。
    你仍然需要经常做主题阅读、经常修剪知识树,通过这样的方式去间隔重复,从而加强记忆。

    图片

    全文总结
    最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这篇文章都讲了记忆的哪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讲了大脑的记忆过程,新知识进来先要被编码,然后形成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通过巩固以后会转化为长时记忆,最后等我们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就能直接从长时记忆里检索。
    就是下面这张图:
    图片
    讲完记忆的流程之后,我们开始用演绎思维开始推理学习方法。
    首先是关于记忆的,如何提高记忆效率呢?我们根据记忆的特点和原理,给了三个大方向:
    1、一个是通过各种手段提升知识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率。
    由这一点我们又延伸出来三个中方向,一个是意义编码。根据意义编码我们又延伸出来两个小方向,一个是压力式学习,即功利学习和费曼学习;一个是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即存量思维。
    除了意义编码,巩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更科学,即不要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要间隔式地重复。当然比这更高效的是间隔式+检索式地重复,即费曼学习、实践实操、考试做题等。
    这是第一个提升记忆效率的大方向。
    但是有个问题,虽然它能大幅度的去提升我们的记忆效率,但是它并不能帮我们把所有重要的知识变成长时记忆。
    2、所以我们还需要第二个学习方法——外接大脑,先把知识永久地储存在外接大脑,再用一生的时间去间隔重复。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完就忘的问题。
    3、第三个学习方法就是组块思维。直接压缩信息,千百倍地降低记忆量。
    以上就是关于记忆的部分,用一张思维导图来表示:
    图片
    记忆讲完了,我们接着讲了运用。
    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记忆只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所谓运用,对应到记忆里,关键就是检索。
    于是从检索我们又延伸出来两个学习方法:一个是组块思维,一个是结构思维。
    图片
    OK,这就是我们整个学习的底层原理了,以后你自己可以从里面进行创新,创造出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我个人根据这些学习原理创造出的是三把大剑:模型树刻意练习费曼学习
    这三把大剑是为成年人的学习量身打造的,成年人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还必须要运用。能用知识创造财富,才是成年人的学习目的。
    如果你是中学生,学习更侧重记忆,那么你可以自己根据这些学习原理去搭配,去创造出最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
    好了,关于记忆暂时就分享这么多。
    祝你们今后不再为记忆问题所困扰,就像我现在一样

     

     

    转载请注明来源:关于「记忆」的一切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