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怎样论述观点才有力?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怎样论述观点才有力?

    01.

    说到图尔敏论证模型,顾名思义,由一个叫做“图尔敏”的人提出的论证模型。

    “图尔敏”全名斯蒂芬·爱德斯顿·图尔敏(Stephen Edelston Toulmin),他是现代论辩理论创始人、著名思想家。

    他通过对传统形式逻辑的局限性进行论述,主张用“实践逻辑”补充形式逻辑的不足,具体的方式就是遵从这一论证模型对论证进行补充及完善。

    他最早在《论证的运用》中提出了这一论证模型,它源于法律实践,在司法辩论中被广泛使用——法律论证的特点不是“达成共识”,而是在特殊语境下极尽可能地证明自己的主张,以说服法官,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现在,这一模型也被应用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

    • 在科学研究中,因为对客观“证据”的强调,就需要通过实验得数据、摆事实;
    • 在教育教学中,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观点、搜集和分析资料以获得证据、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02.

    那么到底什么是图尔敏论证模型呢?

    我们把它拆解成六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来认识它,六个要素分别是:

    依据-Ground、主张-Claim、限定-Qualifiers、正当理由-Warrant、支持-Backing、例外-Rebuttal。

    这也是评估论证质量高低的要素,是论述观点时必须重视的环节。其中:

    1. 依据(G)-指的是与论证相关的数据、事实、证据,相当于小前提;
    2. 主张(C)-指的是被证明的论题、结论、观点等;
    3. 限定(Q)-指的是为确保主张成立,而对论证范围和强度做的限定;
    4. 正当理由(W)-指的是连接数据和主张的普遍性原则、规律,相当于大前提(一般会被省略);
    5. 支持(B)-指的是为正当理由(大前提)提供进一步支持的陈述,以展示原则、规律的客观性。
    6. 例外(R)-指的是对已知反例的考虑,并做补充性说明。

    这六个要素,它们使用时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片

    当然,这一模型并非要求我们一定得把六个要素凑齐了,才能进行论证。

    只要,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被确认了,论证就可以进行;或者,即便论证中的某些要素被隐藏了,我们也可以进行论证。

    比如,依照这张图中的结构,就可以进行论证:

    图片

    03.

    我们通过例子来应用一下,看我们是如何应用图尔敏论证模型进行论证的。

    例如,论证:

    在北京出生的人是中国人

    马莉出生在北京

    ------------

    所以,马莉是中国人

    这个论证用简化的形式表示为:

    图片

    这是最便捷、最直观地的理解。

    除了简化的形式,我们也可以将论证的六个要素进行补充/还原,并且对它做更深层次的了解。

    还原之后的论证如图所示:

    图片

    如此,一个符合图尔敏论证模型的论证就展示在了我们眼前。

    我们在论述观点时,按照这个模型里的信息进行整理,就能使我们的观点更加严谨、有力。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图尔敏论证模型,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