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错置举证责任谬误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错置举证责任谬误

    01.

    先来看两个对话——

    大强:你用牛奶洗头,你原本花白的头发就会重新变黑。

    华子:胡扯!

    大强:胡扯?你怎么知道这不灵?

    你有没有觉得大强的这个问题很奇怪,“牛奶洗头会让白发变黑”是他说的,那么他就应该为这个说法找证据,证明它是真的。

    怎么他还理直气壮地把找证据的责任推给了华子?

    再看另一个对话——

    华子:闲下了就应该刷抖音来消遣。

    大强:那是嚯嚯时间。

    华子:为什么有人会拒绝刷抖音呢?

    原本提出观点的是华子,既然提出了观点,就得给出证据。可是他最后这句话,却试图把找证据的责任推向了大强。

    像例1中的大强和例2中的华子,他们在讨论中不恰当地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争议的另一方,就是错置举证责任谬误。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技巧,只有时刻保持警觉才能减少被它误导。

    02.

    论证时,之所以把举证责任更多地归于争议的一方(而不是另一方),考虑到了以下三种情形:

    A.初信度越低越需举证

    一个断言和大家的背景知识越一致,它的初信度就越高。

    只是在分配举证责任时,我们一般规定:一个断言的初信度越低,提出该断言的人举证责任就越大。

    比如大强说他“84岁的爷爷可以游过长江”,我们很怀疑,那么大强就必须给出理由来证明这一说法。

    B.肯定的一方需要举证

    举证责任一般归于对问题肯定的一方,而不是否定方。

    即,在要求提供“为何并非如此”的理由前,通常先要证明“为何如此”。否则会出现——

    大强:车子不能走了。

    华子:没油了。

    大强:凭啥这么说?

    华子:凭啥不这么呢?

    华子的最后一句话就杠精了,既然他认为问题是没油了(肯定的一方要承担举证责任),他就有责任为此提供理由。

    C.特定情境需划归举证责任

    高风险就是其中一种。

    若你考虑将两代人的积蓄投资给一家公司,你就会要求提出投资建议的人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以便让他提供充足的理由。

    简言之,若某人的倡导一旦出错就会对自己造成重大危害或损失,那合理的做法是,让这个人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

    03.

    为了避免类似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处提高警惕:

    A.感觉“哪不对”时,得注意

    一句话乍听起来觉得“好像哪里不对”、“怪怪的”,这个时候不要强迫自己认可它,或者转头忽略它(除非无关痛痒)。

    比如听到“碰到外星人了”、“中了5000万大奖”…这些超出了大家惯有认识的说法,就得追着让他举证说个明白。

    B.听到“为什么不”,别进套

    当听到“为什么不…”的论调时,可能逼迫你为了反驳对方的观点而寻找证据,从而会使自己陷入论证,而让对方蒙混过关。

    比如遇到“为什么你不信?”、“为什么说你不是打工仔”…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证明,而要反问一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把举证责任“还”回去。

    以上就是我们对错置举证责任谬误的简单介绍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