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去干架累得呛!“远交进攻”才香
01.
上回说到范睢(sui)为了给秦王献上治国主张而做了充分的铺垫,同时也得到了秦王的定心丸。
范睢这才步入正题,讲到——
大王的国家,北有甘泉、谷口,南绕泾水、渭水,西有陇中、蜀地,东有函谷关、崤山。
战车千辆、精兵百万。
凭着秦军勇敢、车马众多,来抵御诸侯国,就如猎犬追逐跛兔一般,可轻而易举地成就霸业。
开口就阐述地理优势,为“有实力大量屯兵造战车”提供支持,以便进行后续推理:
因兵勇战车多,则国家军事实力强
因军事实力强,则容易战胜竞争国
因为容易战胜,则容易成就霸业
------------
因为兵勇战车多,则容易成就霸业
这里应用了连续性推理,一层嵌套着一层,为了推出:秦国本可以轻而易举的成就霸业。
事实上却并没有——
如今反而闭门锁国,没有发兵窥视崤山以东其他诸侯国的勇气。
这是穰侯魏冉为秦国谋划不忠的后果,以至于大王的决策失误啊!
范睢在这里很聪明地将“本该…却未能…”的责任,从秦王决策上的失误,甩锅给了穰侯谋划不忠诚。
02.
秦王并没有“计较”人的原因,而是关注着事,想弄个究竟。
秦王:希望先生说说失策在哪。
范睢要的就是秦王对治国之策的这种关注劲儿,于是接着说——
大王越过韩、魏的国土去攻打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好计谋。
出兵少了,不足以挫伤齐国;出兵多了,则对秦国有害。
这里范睢列出了秦王先前做“远征齐国”决策时的两难情形:
如果出兵少,不足以成事
如果出兵多,对国家不利
或者出兵少,或者多
------------
不成事,或者对国家不利
只要做出“远征”齐国的决策,则必然面临“两弊”选择。
为了跳出这个两难困境,秦王先前可能做过这样的考虑——
我揣摩大王的计谋,本想让秦国少出兵,而让韩、魏全部出兵,但这样做又不道义。
我自己少出兵(我国家可自保),让盟友韩、魏多出兵,这样总兵力会多(我足以成事)。
只是让别人出兵结仇于齐国、损失兵俑为我秦国打想要的地盘,没这道理!
还有一个bug,范睢说到——
如今,显而易见的是盟国之间不可信任,却越过他们的国土去征战,这样做合适吗?
范睢在这里做了一个隐藏结论的演绎推理:
因为盟友不可信,可能倒戈
韩、魏是秦国的盟友
------------
[结论:韩、魏可能倒戈秦国]
秦军路过对敌的韩、魏疆域
------------
则,秦军更容易遭受打击
足见秦国跨越韩、魏“远征”齐国的决策,面临了怎样大的风险。
这很显然是谋划的粗疏了!
03.
为了佐证自己的这一担忧,范睢给出了实例——
从前,齐国打楚国获胜,击溃了楚军,擒杀了楚将,再次把疆域拓展了千里,但最后它却连一寸土地也没得到。
这难道是齐国不想要吗?
只因当时的形势不允许它占有罢了。
范睢在这里又做了一个隐藏结论的演绎推理:
如果打了胜仗,则会获得大片土地
齐国战胜了楚国
------------
则,齐国会获得大片土地
推理形式有效,大小前提均为真,则结论为真。
然而范睢却表明:齐国连一寸土地都没得到。
这与结论形成了一对相互矛盾的观点,不得不让人问个“为什么?”
诸侯见齐国军队疲惫、君臣不和,就起兵来攻打,致使齐军溃败、齐王受辱,遭天下人耻笑。
就是这样,齐国虽攻打了楚国,却使韩、魏获得了土地而壮大了起来。
这里就印证了跨越盟国疆土去“远征”是风险很大的决策。
这类行为就是古人所说的:借给强盗兵器,而资助小偷粮食!
04.
既然这样不妥,那什么才是好的计谋呢?
范睢不紧不慢地说到——
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近攻(结交远国攻打近国)”的策略。
这样,即便获得一寸土地、一尺土地,都将由大王所占有。
如今舍近而求远,难道不是个错误吗?
从前,中山国拥有土地五百里,结果赵国单独把它吞并了,以此成就了功业、树立了名声、获得了利益,而天下人也没谁能把它怎样。
范睢这里做了个简单的因果推理:
因为赵国吞并了邻近的中山国,所以成就了霸业
------------
则,“远交近攻”可以成就霸业
为了让“远交近攻”的策略更有落地性,他继续以秦国所面临的局势进行了分析——
如今秦国紧邻的韩、魏地处诸侯国的中央,是天下的交通枢纽。
大王如果要成就霸业,一定先得亲近这些国家,掌握交通枢纽,以威胁楚、赵。
范睢在这里用了演绎推理:
亲近中央国家,则能控制交通枢纽
控制了交通枢纽,则会威胁楚、赵
------------
亲近中央国家,则会威胁楚、赵
威胁楚、赵作甚?
如果赵强大了,那么楚就会依附秦国;如果楚强大了,那么赵就会依附秦国。
很显然这是一个必然“依附秦国”的推演,属于假两难情形:
若赵强大,则楚会依附秦国
若楚强大,则赵会依附秦国
或者赵强大或者楚
------------
楚或者赵国会依附秦国
不管将来是赵还是楚强大,它们总有一个依附过来。然后呢?
楚、赵一旦依附秦国,齐国必然会恐慌。
齐国恐慌肯定会言辞谦卑,用厚重的财物来侍奉秦国。
如果齐国归附,那么韩、魏两国就有机可乘了。
这里范睢又是一个简单推理:
若楚/赵依附秦,则齐必然恐慌
若齐恐慌了,则必然会讨好秦国
若秦与齐结交,则实现了“远交”
若实现“远交”,则可“进攻”
韩、魏是比邻秦的“近国”
------------
则,进攻韩、楚就到了时机
范睢的“远交近攻”谋略是一盘大棋,以亲近韩、魏出发,自然地推演至秦与远方的齐结交,有了“远交”的基础,反过来就收拾韩、魏。
虽然阴险狡诈,但能洞察时局,懂得造势、借势,以达成目的。
那秦王对此作何感想呢?下回再述。
转载请注明来源:千里迢迢去干架累得呛!“远交进攻”才香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