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接要打胜仗,就得人多

table of contents

    短兵相接要打胜仗,就得人多

    01.

    要想建功立业,不仅专业技能得强,能说会道也不可少。

    赵惠文王三十年,赵国二把手(相国)田单和大将军赵奢聊用兵打仗的事。田单先开口表明态度——

    我不是不喜欢您的用兵方法,只是觉得您用的人太多了。

    田单的观点很明确:赵奢打仗用的人太多了!

    接着说出了他的顾虑——

    打仗用的人多,就会使农田不能被很好地耕种,产不出充足的粮食。

    这样就使得军需粮草也得从别国进口,运输距离很远,无法保证对前线的供应。

    像这样坐以待毙、不攻自破的用兵方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田单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一连串的“因果推理”:

    如果打仗的人多,耕地的人就会减少

    如果耕地的人少,粮食产量就会减少

    如果粮食产量少,国家就得进口粮食

    如果要进口粮食,路远就得运输很久

    如果运输很久,就无法及时供应前线

    如果无法供应前线,军队就可能躁动

    如果军队躁动,我们就会被不攻自破

    ------------

    如果打仗人多,我们就会被不攻自破

    看似因果推理,实则是滑坡谬误。

    虽然说很多因素都得考虑,但不是所有的因素都起决定作用,滑坡谬误不自觉地放大了个别元素的影响。

    田单觉得三五万人就能打好仗,就能把敌人收拾了。

    02.

    赵奢之所以这样用兵,自然有他的道理。要不怎么能位列“战国八大名将”之一呢?

    赵奢耐心听完田单的观点和理由,稍顿片刻,说到——

    看来您不仅不通晓用兵之道,而且也不知道如今的军事形势。

    一句话对田单的言论做了点评,也是毫不客气。接着他拿干将之剑做比喻——

    干将之剑,砍肉的话,可以砍断牛、马;砍金属的话,可以砍断铜盒。

    但是,如果把它靠在柱子上砸,它会折成三段;把它垫在石头上砸,它会碎为百片。

    现在用三五万的兵力去对付强国,就如同把宝剑靠在柱子上、垫在石头上砸它一样。

    赵奢抛出的观点很明确:如果用途不对,好东西都会被弄报废。

    先强调了使用方法的重要性,接着赵奢补充了“好东西”之所以好的缘由——

    干将之剑如果剑背不够厚,那么剑尖就不能刺;如果剑面不够轻薄,剑刃就无法砍。

    如果没有剑把、剑环、佩带等附属的东西,只能握着去砍刺,这样最先伤到的一定是自己。

    同样的,如果没有十几万的兵力来做剑把、剑环等附属的部分,而想仅凭三五万兵力就横行天下,怎么可能呢?

    赵奢在这里的论说,阐述着:东西好,不仅源于它的主力,还离不开它的辅助。

    套用在作战部队上面,便有了条件推理:

    如果没有辅助,精锐就无法发挥威力

    大量兵力投入为精锐部队做辅助

    ------------

    则,精锐部队能发挥更大威力

    赵奢认为,只有用大量的士兵做辅助,才能更容易地把精锐部队的力量发挥出来,取得理想的作战结果。

    这是赵奢的用兵之道,也是他认为的使用精锐部队的正确方法。

    03.

    阐述了自己的用兵之道,接着再看当今的国际形式,赵奢讲到——

    先前,周王室分封诸侯国,分了很多,那时候即便是大城市,城墙也不高,人口也没超过三千家的。

    如果用精锐部队去攻打,能轻而易举的搞定,

    但现在,诸侯国已合并成了战国七雄,它们能高筑城墙、人口动辄几万几十万,能集结数十万兵力、可以旷日持久地作战,很难仅用精锐部队速胜。

    今非昔比,时代不同了,仅靠三五万精锐速战速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对手太强了,没有充分的准备,不能冒然开战。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赵奢举例子——

    齐国进攻楚国,动用了二十万兵力,打了五年才停。

    赵国灭中山国,出动了二十万兵力,用了五年才胜。

    要想打胜仗,就得有充足的准备。赵奢所指的准备,最核心的是兵力——大量的兵力准备,附带的是维持长时间的粮草供给。推理逻辑也简单:

    只有大量的兵力投入,才能打胜仗

    赵国想打胜仗

    ------------

    赵国就得有大量的兵力投入

    在当前的国际形式下,大量投入兵力是打胜仗的充分条件。否则,一开战准挨揍。

    田单听了长叹一口气,承认了赵奢用兵之道的高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明之处,也有自己的认知短板,能相互尊重和认可是最融洽的人际关系。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