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了配套的访谈节目《定义》没有,里面的访谈嘉宾易立竞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乎把每个姐姐都问哭了:
万茜:




易立竞 | 图片来自网络
—
寻找内心秘密的线索
有一类问题可以最方便地找到这些线索,那就是一些关于自我定义的问题。例如在姐姐们的采访中,易立竞常会问:你把自己定位为歌手还是演员?你是个好演员吗?你的代表作是什么?
你会发现张雨绮、宁静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是个好演员,王丽坤、张含韵想努力成为一个好演员,金莎对自己的歌手身份也不够满意。

被问及“你是个好演员吗?”的回答
易:演员和歌手两个身份的话,你更喜欢哪个?
黄:演员你需要去塑造别人的,但是做歌手的时候就没有关系啊。你可以呈现最好的你自己。
黄圣依不像其他人,会选择一个身份,认为自己是歌手或演员。她的回答只是描述了下两种身份的好处。
易:那唱歌的话,你的代表作是什么?
黄:我一直很希望找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唱歌的标签。我也希望在这个节目里让大家看到我的代表作。
易:大家没意识到说黄圣依还会唱歌,以前是个歌手,会不会是因为她没有代表作呢?
黄:演戏可能先入为主,所以大家很多时候唱歌还是会觉得是一个演员黄圣依在唱歌,在玩票。即便你唱了什么,他们也不在意,只是觉得只要看到你在那里唱就可以了。……
(省略号略去部分回答,下同)

易:你是个好演员吗?
黄:我想做一个好演员。就是当我做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就能全心投入进去。……
她也没有肯定或否定自己是好演员。
给人的感觉黄圣依既想去唱歌,又想演戏,但似乎都像是兴趣爱好,并不是当事业来做。
于是在后面的提问中终于找到了答案:
易立竞:那你现在的身份主要是什么呢?歌手?演员?商人?

被问到现在的身份是什么,虽然答的是演员,还是确认得很勉强,加了个“职业上的”。另外还说了个“对”,这个结论需要自己说服自己。
于是易立竞又问:你还是没断了这个想要经商的念头?

再看一个张含韵,她就比较妙了:
易立竞:你把自己定位歌手还是演员?


张:好像一开始我演戏其实为了生活。……后来我去中戏插班的时候,那段时光好像也弥补了一点点我没有念过大学嘛。……可能就是平时太拘着自己了,然后总是有条条框框告诉我这个可以这个不可以,但是现在什么都可以。......虽然后来去拍戏我觉得跟自己想的也不太一样。因为剧组又是一个要跟人打交道的地方。就是要跟大家在一起。就是怕人。
易:你即将要上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要跟大家在一起?
张:现在已经完全不怕了。
易:什么时候开始完全不怕了,走过了这道坎?
张:开始认真演戏之后。再具体一点。《初恋未满》......然后大油脸就被旁边熟悉的人看见了。哇觉得太不好意思,太尴尬了。然后后来你慢慢就会发现好像也没怎么的啊。
易:你那会儿会有偶像包袱?
张:有。一开始没有这种意识。后来我觉得还真有,还挺重的。
易:是从小被规训的吗?你是个偶像,你必须化了妆才能跟人拍照?
张:没错。
易:你必须化了妆才能够出去?
张:对,甚至在我拒绝别人的时候,我都会坚定地认为,如果我拍了不好看的照片被别人传到网上去,我得赶紧跟公司道歉去,得麻烦你们去怎么怎么样了。可能那就是偶像包袱,或者也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注意标红的几个追问,到这里,线索已经拼凑完成。这种改变是什么?易立竞已经得出答案:


易立竞还问过这类问题也是为了找到自我定义的线索:
- 如果人生是一个剧本的话,你觉得你人生这个剧本故事写的怎么样?满意吗?
- 用一个色彩来形容你的生命状态,你会选什么色彩?
- 有其他的词汇可以形容你走到此时的人生状态吗?
- 你最不喜欢别人对你什么样的标签,定义?
—
不要问,去求证
你想知道原因,第一反应和最容易的,是问为什么。而事实上有很多问题,直接问为什么是得不到答案的。
美国一位社会学教授写的《质性访谈方法》里写道:
为什么是一个正确的词汇,但是它太抽象了,可能会导致被访者不知道如何回答。
马:在没有接触辩论前我是很文艺的人。
易:(笑)很文艺的人什么状态?
马:就是那种人生理想要跟人去浪迹天涯的那种。
易:是跟相爱的人去浪迹天涯?
马:还都不用相爱,我爱他就行。辩论是给了我很多理性思考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然我现在不知道疯成啥样呢。
易:换个词说的话,你以前是浪漫的。现在还浪漫吗?
马:现在也浪漫,但是能用理性去驾驭这种浪漫,不至于瞎浪。(笑)
易:(笑)不至于失控是吗?
马:对。
易:你在感情中失控过吗?
马:我觉得我进入感情就会失控。我是那种会一时冲动跟人结婚的,然后理性思考又不会跟任何人结婚。但是我如果很冲动那个瞬间觉得太爱你了,也不好意思拒绝你的求婚,那我们就在一起吧。但让我醒过来我就想我脑子进水了我要结婚吗?我是这个风格。

马薇薇在《奇葩说》 | 图片来自网络
当马薇薇说:“现在也浪漫,但是能用理性去驾驭这种浪漫,不至于瞎浪。”我大概会问:理性驾驭的浪漫是怎样的,可以具体说说吗?
我的提问都是希望对方去解释,这类问题和“为什么”一样可能会令被访者无从答起。而易立竞主动提出了“浪漫”、“失控”这样的词汇和假设,她的访问不像是去问:你是怎么样的?而是去抛出一个个假设:我觉得你是xxx的,你觉得对吗?
这么做对方只要予以肯定或否定,不会觉得无从答起。一方面更容易了,另一方面当我觉得你的假设不对的时候,会有反驳的欲望,更容易激发出对方的回答。(这块想了解更多的可以看二条《易立竞访马薇薇 - 访谈分析》。)
在姐姐们的采访里面,也有很多类似的:
张含韵:
易:2005 年拍的《酸酸甜甜就是我》那个广告和歌?
张:对,其实我从小就,我觉得我不是乖乖女,我觉得是经纪公司有刻意地去放大这个人设。
易:让她变得单一了?
张:对,单一了。所以当时让我唱《酸酸甜甜就是我》的时候,第一天我跟文雅吵架了。文雅是非常有名的制作人。我听到那个歌,她写的那个词,我就说怎么这么幼稚。

张含韵早年 | 图片来自网络
宁:.......投资方找我就不是让我去说话的,那你找谁戳那说话不行呢?就是杀鸡用什么牛刀呢?我就经常跟他们......我说这个演不了......你找谁都行这角色。
易:你的对抗性太强?
宁:我对抗性相当强。我小时候就这样的。……

—
如何提问内心的阴暗面

内心的阴暗面,直接问,往往没有用。(当然许知远还是很好的访谈者)
那要怎么问呢?我发现鲁豫比较喜欢先聊聊自己来引导嘉宾。例如她 2014 年访问崔永元:
鲁:但是要知道主持人这个事儿,你说我喜欢电视,我有新闻的使命感,但它是跟名利还是有关系的。名利对任何人都有吸引力。我想,它对我也是有吸引力的,某种程度上。你 02 年最终没有离开,名利有没有一丁点的吸引力,对你来说?
崔:我认为应该没有。
鲁:完全没有?
崔:嗯,我觉得是这样,当我13年离开的时候,我还严守中央台的纪律呢。我没接过什么商业广告,基本上没参加过商业活动。那偶尔有那么一两件事界定不清啊,你是不是商业活动。我是非常守规矩的。

易:目前最困惑你的事情是什么?
崔:目前最困惑我的就是我还要不要良心。
易:那你是要良心还是要健康?
崔:健康无所谓,健康就这个样了。问题是,要良心还是要钱?我必须坦白地说,我喜欢钱,我怎么会不喜欢钱呢?有了钱我能做好多好多事,往神圣了说,我能做更喜欢的节目,不在乎你看不看,因为我有钱,我就做;往低俗了说我可以买我喜欢的东西,可以到处去玩,可以带我女儿出国,带我女儿遨游太空。
但是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如果想要钱的话,我必须得不要良心。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无论你是做楼盘,还是卖牛奶,你要是要良心的话,你就没有那么高的利润,良心会减低你好多利润。
可见名利还是有吸引力的嘛。当然有可能多年后崔永元的想法确实变了,但个人觉得“拖自己下水”的方式也不是一种很好的提问方法。(当然鲁豫还是很好的访谈者。)
那要怎么问呢?还是再看看易立竞访马薇薇的:
易:退出艺人身份的话,你要做什么?
马:应该会在微博上直播骂人吧。
易:快意恩仇?
马:嗯。
易:现在在微博上不能随便骂人,让你觉得是个痛?
马:当然。
易:它会内化成你的某种病变,这些情绪?
马:我觉得有点。我每次看到史航老师,就是“鹦鹉史航”,在微博上骂人的时候我都会觉得,羡慕“死”了。

易:他们知道你这种可以算是憋着的感觉吗?
马:他们理解的是我的才华还没有得到释放,所以让我就说更多的参与到内容创作中去。我也觉得是啦,我憋屈的时候写东西可快了。而且你要知道,其实我这种性格是带着自我毁灭特征的。
易:怎么说?
马:我心里是知道的,吵架也好,实话实说也好,说实话,嗯,这都不是人生,这都不会让你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我已经具备了一切具备快乐人生的条件,我现在只需要去享受它。我不应该自寻死路。我自己是知道的。
然后易立竞:

另外还有一段:
易:对于老僵尸们你的要求是帮亲不帮理,这是一句玩笑话吗?还是你们之间情感连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你这儿。
马:他们不帮我,我会生气。可是他们帮我,我会内疚,这两个不矛盾。
易:其实你的内心是不是小女孩一样?
马:是的。
易:就是你觉得你得站出来为我说话。
马:对。但你说完之后受到任何伤害,我愿意为你做出牺牲。
马薇薇出事后,希望自己的朋友们(老僵尸是她的一众辩论朋友们的代号,包括黄执中、邱晨等人)无条件站边她,不管她是对是错。这一点直接问不会承认,但当采访者说:你内心是不是像小女孩一样?就容易得到承认。
所以你看,如果直接问:名利对你有吸引力吗?你很想骂人吗?你会希望朋友不管对错都帮你吗?没人会承认,但如果你换一些中性的或正面的角度来描述,只是让对方求证的话,是会得到答案的。
打开人心的提问技巧,你学到了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一个个都被她采访哭了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