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看着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既能亡国也能获得誓死护卫自己的勇士
01.
不患寡而患不均。
“没有”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有而我没有”,凭什么呢?中山国里的一个大夫,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形。
那年,中山国的老板为了犒劳士大夫对国家的付出,专门在王宫内烹制羊肉汤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其中就包括了大夫司马子期。
赶巧不巧,等分到司马子期的时候,羊肉汤给分完了。别人端着碗都从中山老板那里分到了,就他把碗端过去之后,什么都没分到,只能端着空碗退了回来。
此时如果你是司马子期,你会怎么看待自己没有分到羊肉汤这件事?
- 是觉着这就是后厨没有准备充分,做的不够,没有轮上自己;
- 还是觉着“算了”,不就是一碗羊肉汤嘛,吃上吃不上也不会饿死自己;
- 或者会认为,这是老板故意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想要借此臊我、有意针对我……
不管是哪一种,它们背后的逻辑都涉及到了归因,更是对自己没有被分到羊肉汤这件事情的解释。
不同的归因、不同的解释,就会导致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
- 如果认为是“后厨做的不够”,这是后厨的工作失误,并非老板不愿意给我;
- 如果觉得“算了”,这是大度,没分到就没分到,也不去揣测为什么,没有谁故意针对谁、为难谁,只是恰巧没了而已;
- 如果认为是“老板针对我”,别人都有,就我没有,再回想自己兢兢业业的付出,却换来老板的针对,屈辱油然而生,自然对老板心生恨意。
这位司马子期大夫,偏偏选择了第三种解释:别人都有,就我没有,这是老板故意为难我,让我出洋相。
顺着这个思路,司马子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离开。在他的逻辑中:
如果得不到老板尊重,那么就换老板。
我得不到中山国的老板的尊重。
------------
那么,我就换老板。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于是,司马子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中山国大夫的职位,投奔去了强大的楚国。
02.
没成想,到了楚国之后,司马子期的憋屈气还没消。
自怨自艾的认为:我为了中山国兢兢业业,如今却被中山老板这样对待,只得抛家舍业逃到楚国,都是中山老板害的我这样的。
越想越上头。
却从未觉得,逃离中山国是他自己的决定,没被分到羊肉汤是他自己认为那是中山老板要针对他。
他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却总是归咎于别人。这样的为人处世,不像好人。
更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报复心。他理所应当地认为:
谁的责任谁就应该接受惩罚。
我现在的处境是中山老板造成的。
------------
那么,中山老板就得接受惩罚。
怎么惩罚呢?
君主的天职是守土安邦,那我就想办法攻打你,抢夺你的土地,扰乱你的国家。
于是,司马子期就劝谏楚老板发兵攻打中山国。
当然了,楚老板也不是糊涂蛋,不会被你司马子期三言两语就说服,也不会轻易调动军队去帮你报仇,报这个没被分到一碗羊肉汤的仇。
如果你是楚老板,作为楚国的王,面对司马子期发兵攻打中山国的劝说,你会怎么想?又会做怎样的决断?
作为一国之君,开疆扩土是本分。
攻打并且战胜他国能获得土地。
------------
那么,我愿意攻打并且战胜他国。
“攻打”他国的意愿很容易,但要保证“战胜”却不容易,得多做权衡。
楚老板最终的决定是赞同——发兵攻打中山国。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无外乎三点考虑:
- 首先,根据当今局势来看楚国的综合实力远超中山国,以强攻弱胜算大;
- 其次,司马子期了解中山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最后,司马子期要获得楚国的信任和优待,就得递交投名状,协助楚国攻下中山国就是最好的投名状。
这三点也是司马子期心知肚明的。
精明人之间的过招,往往就是表面打着哈哈,内心清楚我要什么、对方要什么、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03.
中山国面对强大的楚国的进攻,毫无招架之力。
城池被逐一攻破,士兵丢盔弃甲,没过几天都城陷落,中山国的老板落荒而逃,保命要紧。
原本大难临头各自飞,不曾想在危难的时候却来了两个勇士,他们提着武器一直跟着中山老板,守护着他。
等到了一处安全的房屋,中山老板这才缓过神来,回过头打量了这两位勇士。
中山老板问道:你们是谁?为什么在我危难时出手搭救?
其中一人回答说:有一次我们的父亲快要饿死了,是您赏给了他一碗汤饭,救了他。他在临死时嘱咐我俩说‘如果中山王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不惜一切的保护他,即便为他而死’,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的。
听了两位勇士的讲述,不难看出他俩的父亲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同时也教育出了知恩图报的儿子。
救命之恩,以死相报不足为过。
中山老板救了老父亲的命。
------------
那么,老父亲嘱咐儿子不惜以死相报。
老父亲的嘱咐,两个儿子听了进去,也在践行。他俩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回报中山老板对老爹的救命之恩——那饥饿中的一碗汤饭。
中山老板当时也绝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点善念,给出的微不足道的一碗汤饭,却换来了危难时护卫自己的两名勇士。
这种行为也只有在讲人情关系、讲知恩图报、讲父债子偿的大社会中才会出现,而在崇尚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中很难。
中山老板不禁仰天长叹,说到:
恩惠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正当别人困难的时候;
怨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
我因为一杯羊肉汤亡了国,却因为一碗汤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仔细想来事情都很简单,一碗羊肉汤,一碗汤饭,都是稀疏平常的事,却因为给和没给,以及时机和情境的不同,导致了差异巨大的两种结果。
所以,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切记:不要落下任何一个人,即便是车夫,尤其是不要落下心胸狭隘的阴险之人。
如果遇到他人有难,不要见死不救,伸出手拉一把,但凡能拉就得拉。
请相信:你现在伸出去拉别人的手,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拉到你自己。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碗汤看着微不足道,但它却是既能亡国也能获得誓死护卫自己的勇士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