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们说的谎话,你怎么能得出真结论

table of contents

    用他们说的谎话,你怎么能得出真结论

    01.

    谎言重复千遍,就会被当成真理。

    现在的我们认可这种说法,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仁人志士同样认可。

    魏国有位大臣名叫庞葱,他被选中要陪太子到邯郸(赵国都城)去做质子。

    质子,也就是人质,一般由王室子孙充当,作为两国互信的保证。

    越是身份高贵的人去做质子,越能体现对该国的信任。我把最重要的儿子都押在你这里了,可见我得多相信你。

    对于做质子的王室子孙而言,以性命作保,代价很大;但这也是他们最初能为国立功、获得封赏的机会。

    如果魏国太子去赵国做质子能顺利返回,就增加了他成为王储的可能性,下一代魏国君主就能是他。到时候,陪同他去做质子的大臣也必然受到重用。

    庞葱就是这样的一位大臣,他对这些都清楚,只是对这个过程有些担忧,担忧自己没等到陪太子返回,就被人造谣图谋不轨。

    于是,在出发之前,他找魏老板聊了聊。

    庞葱: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您相信吗?

    魏王:不信。

    庞葱:如果有两个人这么说呢,大王信吗?

    魏王:我会有些怀疑。

    庞葱:如果三个人都这样说呢,大王信吗?

    魏王:这样我就信了。

    这里,庞葱通过对话,让魏王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大街上有老虎。魏王的推理:

    大家都在说的,就是真的

    三个人都说大街上有老虎

    ------------

    则,大街上有老虎就是真的

    很明显,魏王在这里犯了诉诸众人谬误,只是以“大多数人都认为/说…”为依据,推得“他们认为/说的就是真的”。

    而不是通过调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的真假。

    02.

    既然引出了魏老板会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说…”而得出“结论”。

    接下来得让他对这个“结论”真假的认识,来反思他自己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

    庞葱继续讲到——

    大街上怎么会有老虎呢?

    大街上人头涌动、车水马龙,人群对老虎来说就是威胁,老虎才不会来呢。很明显,大街上是不会出现老虎的。

    但是,当三个人都说了在大街上看到了老虎,结果听着听着就觉得大街上真有老虎了。

    庞葱通过理性分析,明确地断定:大街上没有老虎。庞葱的依据:

    猛兽避险,不会出现在大街上

    老虎是猛兽(会避险)

    ------------

    则,老虎不会出现在大街上

    老虎不会出现在大街上,可见“大街上没有老虎”。(马戏团拉过来的老虎不算。)

    你看,同样的传言,魏老板得出的结论和庞葱的截然相反。

    [魏王]大街上有老虎 vs [庞葱]大街上没老虎。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呢?这主要取决于推理过程及依据。

    魏王提供的依据是“大家说…”,是道听途说,是谬误,结论自然不成立。

    庞葱是通过老虎的习性做理性推导,得出结论,可信。

    03.

    可见,道听途说所得的“结论”,并不成立。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样的结论,依赖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说…”的依据,而非客观事实,也非理性推理。

    这样一定会使人的判断出错,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

    如果只是挑出了魏王得出假结论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庞葱的目的。庞葱继续说到——

    现在,邯郸离我们(魏国的)大梁,比我们到大街的距离还要远,话语的传播更可能出现偏差。

    当我陪太子在邯郸做质子后,因为嫉妒而非议我的人可能不止三个,非议的话也可能有很多。

    到时候,希望大王能对这些非议的话明察秋毫。

    庞葱前面的所有铺垫,只为这个目标,希望魏王在听到关于他(庞葱)的非议时,不要轻信,而是明察秋毫,免得让他受诬陷、蒙冤屈。

    只有明察秋毫,才能了解真相

    要了解非议内容(的真相)

    ------------

    则,需要对非议明察秋毫

    只有通过明察秋毫了解了客观事实,然后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才能准确地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

    魏王听后,点头示意明白了他的意思。

    庞葱陪太子去了邯郸不久,非议他的话果然就传到了魏王那里,魏王只是暗地里派人核实,不予置评。

    等太子完成了做质子的任务,庞葱果然未受非议影响,并且得到了应有的赏赐。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