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打胜仗还是吃败仗,你都是稳赢
01.
越是身居高位,人性的险恶与狰狞越容易放大。
《战国策》齐策篇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齐国相国邹忌,与齐国大将田忌之间的政治斗争。
邹忌在门客的怂恿下主动出击,打得田忌措手不及。
邹忌有个门客叫公孙闬[hàn],他对邹忌说:
您为什么不给大王谋划讨伐魏国呢?
邹忌不解。
公孙闬解释:一旦大王下令,就一定会让田忌率兵出战。
如果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您就借此立了大功;
如果吃了败仗,田忌即使未战死,回国也必定受军法处置。
这个公孙闬很狡猾,如果邹忌劝说齐王攻打魏国,那么邹忌稳赢,强大自己或者削弱对手,都是胜。
公孙闬在这里无疑设置了一个“两难情境”——不管事态如何进展,答案都只有一个:
田忌率兵攻打魏国
要么战胜,你邹忌策划为大功
要么战败,他田忌战死或被处置
或战胜 或战败
------------
你立大功 或者他被处置
总之,这样做你邹忌一定是赢。
邹忌不傻,当然认同这个主意,于是劝说齐王下令派田忌去讨伐魏国。
02.
开疆扩土对每个诸侯来说都来劲,听邹忌一通分析,就派田忌带人去打了。
这田忌战斗力爆表,三战三胜。
邹忌虽然也立了出谋划策的功,但看着对手田忌实打实的战功,顿时饭也不香,赶紧找公孙闬商量。
来看看这个公孙闬又做了什么骚操作——
公孙闬派人带着黄金到大街上找占卜先生,并嘱咐去的人说:
我是田忌的属下,现在将军三战三胜,名扬天下,想要谋划大事,不知道吉不吉利?
这个人离开后,公孙闬就派人抓了占卜先生,让他在齐王面前重演了刚才占卜的卦相。
要不说门客忒小人呢,明的不行来暗的,直接整诬陷。
一个“谋划大事”,即“篡权谋位”,哪个大王能允许臣子有这样的想法呢?
接下来可能的结果,一个简单的演绎推理便能整清楚:
篡权谋位者,立斩
田忌要篡权谋位
----------
田忌得被立斩
这个罪名扣下来,多硬的脖子都顶不住,田忌听后,赶紧逃往楚国去避祸了。
03.
你以为逃出了齐国,远离了权力中心,就该没事了吗?
权力斗争可没这么小儿科,它往往是你死我活。
田忌逃跑之后,邹忌代替他兼任了将军的职位,现在既是相国又是将军,可谓一等一的实权人物。
越是身居高位,越是谨小慎微。他担心逃到楚国的田忌,会借助楚国势力重回齐国,夺了他的权力。
于是有个叫杜赫的门客挺身而出,要帮邹忌把田忌永远留在楚国。于是他到了楚国,与楚宣王聊了起来——
大王您知道吗,齐国之所以不想与楚国交好,都是因为邹忌担心田忌借助您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庙堂掌握了大权。
大王不如给田忌封官到江南去,借此向邹忌表明田忌不会再返回齐国。
如此,邹忌会感激大王,也将促使齐国与楚国交好。
这里杜赫跟楚王的聊天,核心的逻辑就一套因果论证:
如果楚国想要与齐国交好,就得搞定邹忌
如果想要搞定邹忌,就得解除他的顾虑
邹忌当前的顾虑是“田忌可能返齐”
------------
如果想楚齐交好,就得保证“田忌不可能返齐”
逻辑简单,观点明确,就看你楚王认不认同了。
还没等楚王表态,杜赫就给他解释了这样操作的另一个好处——
田忌是个逃亡避祸的人,如果能得到封地,必然会非常感激大王。
如果他以后能回到齐国重掌齐国大权,也必定会让齐国与楚国交好的。
真是谁都不落下,一来在当下讨好了邹忌,二来也送给了田忌一个人情:
为田忌封官(到江南)
当下是收容,田忌会感谢
未来若返齐,田忌会报答
或当下收容 或未来返齐
------------
田忌会感谢,或报答你
总之,只要你封官给了田忌,你楚王就是稳赢,不管是从邹忌那边,还是田忌这边。
楚王听着有理,果然将田忌封到了江南去做官。
如此,邹忌这边才心安了起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不管他打胜仗还是吃败仗,你都是稳赢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