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别人说的话听听就行,不要什么都信
01.
让我们回顾一下平时的生活,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
你在公司里听到一些关于某位同事的传言,结果这些传言不停地被放大,最后导致同事们对他产生了误解。
有人在网上发了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结果这条消息被迅速传播,导致很多人对这个事件产生了敌意。
一些新闻报道因为夸张的用词或片面的报道,使得观众对事件产生了偏见,而无法真实地了解它的全貌。
那么,“偏见传递”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的“偏见传递”就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我们个人的观念、情感或者经验,导致信息发生偏离、失真的现象。
想象一下,我们正在玩扑克牌,每位玩家手中都有一些卡片,代表着我们脑中的信息。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观点而“改动”这些卡片,就像在交流中,我们可能会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从而使信息变得不那么准确。
如果传递者有一些个人情感或观点,就像玩家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解释一样,这个信息就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最终让接收者得到的信息和最初的信息产生了差异。
02.
我们在这里谈论“偏见传递”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它的负面影响,以做好预防。
那么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或者危害呢?
影响一:误导人际关系。
基于错误信息形成的看法,容易导致与他人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网上的流言可能是一种未经证实的信息,但因其快速传播,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看法。基于谣言而形成的偏见即便是得到了澄清,它的影响也依旧存在。
影响二:影响工作效率。
信息传递失真可能导致对项目需求的错误理解,影响工作效率。
比如,在项目讨论中领导说了一个关键的概念,但由于同事之间的交流,信息发生了偏差。这种误导性的信息传递可能导致整个小组对项目需求的理解出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影响三:加大社会偏见。
如果我们在网上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就容易形成对某些群体或事件的偏见,进而影响我们的社会观念。
比如,说某地的人比较蛮狠,或者某地的人太过狡猾,夹杂类似信息的报道一旦被传播,就会导致人们对这些地方的人产生误解,最终形成地域偏见,使人无法客观理性的对待他们。
03.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偏见传递”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这里对应的总结了三条建议:
建议一:审慎接收信息。
听到不同信息时,要保持审慎态度,不轻信、不轻传。学习辨别信息的技能,会核实信息,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例如,在网上看到关于某个事件的报道,可以查阅多个可信媒体的信息,以获取更全面、客观的资讯。
建议二:学会主动沟通。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重清晰表达,避免信息失真。如果有疑惑,要勇于主动沟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比如,当我们听到关于同事的传言时,可以直接向当事人询问,而不是盲目相信传闻。通过开放的对话,可以避免信息在传递中产生误解。
建议三: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形成观点时,尽量与不同背景的人多交往,拓宽视野、增加考虑问题的角度,不要因为一时的情感而产生偏见。
比如,对于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可以听取不同群体的观点,而不仅仅是接受单一来源的信息。这样有助于形成更全面、更客观的观点。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建议尽可能的减少偏见传递对我们的影响,不仅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培养我们更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同时形成更明智的社会观念。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偏见传递。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别人说的话听听就行,不要什么都信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