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待在熟悉的地方搞事就待着,外面有风险

table of contents

    能待在熟悉的地方搞事就待着,外面有风险

    01.

    说话树挪死人挪活。

    齐国孟尝君在齐国是皇亲国戚,妥妥的高干子弟富二代,原本可以躺在祖上的功劳里潇洒度日。

    但他不肯,他想靠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

    在齐国他干的不顺,一直没出啥成绩,着急呀,想着实在不行了就挪一挪——换公司,于是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放眼当下,能与齐国媲美的公司只有秦国,干脆去秦国拼一拼。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孟尝君之所以萌生这个想法,大脑仅做了一个简单的条件推理:

    如果环境合适,我就能做出成绩

    我没能做出成绩

    ------------

    (我所在的)环境不合适

    条件推理中,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的形式。

    既然环境不合适,那么我就把它换了,换成合适的。

    02.

    你孟尝君说换就换呀?就依着这个简单推理得出的结论,压上自己的前程,这也太孩子气了吧。

    于是,门客、朋友、亲戚纷纷上门,面上看是让他思考清楚了再决定,实则是在极力劝阻。

    孟尝君也是一根筋。你越是阻止,我越要这么做。对劝说一概不听。

    但有个例外——苏秦。

    门卫向孟尝君通报苏秦来访。

    孟尝君:如果要说人的事(跳槽去秦国),我早已做了决定;如果要见面的话就得说我不知道的事,如鬼怪。

    门卫传话后,得到苏秦的回应:我来就没打算谈人的事,就是和您聊聊鬼怪的事的。

    苏秦根据门卫的传话,很好的抓住了见孟尝君的“前提”条件:

    如果聊鬼怪的事,则我们见面聊

    (苏秦)来聊鬼怪的事

    ------------

    则,我们见面聊

    这样苏秦就有了和孟尝君面对面聊天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的劝说才有了基础。

    面基,说服的机会才更大些。

    03.

    孟尝君接见了苏秦,把他让进大厅,看座上茶,期待着苏秦讲鬼怪故事。

    猎奇心理,自古至今没人能克服得了。

    苏秦开始讲到——

    我这次来齐国,路经一条大河时遇见的这桩怪事:

    一个用泥捏的小人儿和一个用木头刻的小人儿,它们竟然在那聊天。

    小木人对小泥人说:你原来是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了人的模样,等到八月降雨,河水冲过来,你就会被冲得残缺不全了。

    小泥人回应说:是啊,但即便如此,我也仍在西岸。可你就不行了,你是东岸的木头,被刻成了人的模样,一旦你被冲走了,你将不知道自己会被冲到哪里去?

    苏秦的这个“鬼怪”故事很短,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在故土上,即便遇到灾难也有家。

    苏秦通过这个故事,摆出了一个两难推理:

    在故土上,即使遇灾难也有家

    离开故土,遇灾难就只能漂泊

    或在故土 或离开

    ------------

    (遇灾难)或有家 或漂泊

    有家可回和四处漂泊,但凡心智正常点的人一定会选择前者。

    孟尝君联系到自己去秦国的打算,不就是这个小木人吗,若执意离开故土到了秦国,万一在秦国遭遇不顺心,自己可能面临漂泊、甚至客死他乡。

    想想何必呢?

    其实吧,待在齐国也是蛮香的。于是,孟尝君放弃了去秦国的打算。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