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转移注意力的谬误
01.
转移注意力的谬误,本质上是转移了论题,典型的表现有三类:红鲱鱼、稻草人、以错制错。
A:日本的匠人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B:日本是个人情冷漠的国家,不值得学的。
原本A谈论的是“匠人精神”,而B却引入了“人情冷漠”,转移了原本讨论的主题。
像这样通过转变议论的主题,从而转移对方注意力,以“完成”论证的行为,称为红鲱鱼谬误。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孟子·滕文公下》
“为我”本意:主张尊重个体生命;“兼爱”本意:主张平等普遍的爱人。
但孟子将其曲解为“目中无君王、无父母”,进而猛烈抨击。
在论证中,为了更容易地驳倒对方,事先歪曲对方的观点——歪曲后的观点如同容易击败的“稻草人”,之后再通过驳斥这个“稻草人”进行论证的行为,即为稻草人谬误。
民警:你为什么大半夜的制造噪音扰民?
小伙:楼上天天晚上吵,我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楼上天天晚上吵,这是他们的错,但这并不会使得你制造噪音变得合理。
在论证中,为了驳斥对方的观点错误,而采取同样错误的方式进行论证,即为以错制错谬误。
02.
转移注意力是极其影响人们的判断的。
犯了红鲱鱼谬误,使得讨论偏离原有的主题,于是热火朝天地讨论了一圈,最后得出的结论与要讨论的主题无关,就是浪费时间。
例如,原本要讨论“匠人精神”,途中引入了“人情冷漠”,把主题及注意力转移到了“国民性”话题的讨论,最后无论推得什么结论,都与“匠人精神”不相关。
犯了稻草人谬误,讨论时可能义愤填膺、滔滔不绝,但讨论了半天可能只是在敲边鼓,或者被别人敲边鼓,而影响我们自己对核心议题的关注。
例如,“杨氏为我”与“墨氏兼爱”,本该讨论的是“为我”和“兼爱”两套思想,却被侧枝甚至不存在的“无君无父”给喧宾夺主了。
犯了以错制错谬误,可能导致我们说的是另外一事,思考、行为可能直接犯错,还不自知,觉得理所当然。
例如,“楼上晚上吵”这是他们的错,我们可以报警;但如果“我要晚上吵回去”,则可能使自己陷入麻烦。
03.
如何减少(甚至避免)转移注意力谬误对我们的影响呢?
核心的秘诀只有一个:保持思路清晰,紧抓目标话题!
不理睬被引入的话题,就开篇的三个案例,继续讨论原有话题——
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匠人精神,不是人情冷漠…
请注意,我们说的是“尊重个体生命”和“平等、普遍爱人”的观念,而非“无君无父”…
请注意,我们说的是“你晚上制造噪声扰民”的事,而非其他…
看个母亲“对付”小孩(为了不吃蔬菜而转移母亲注意力)的对话——
妈妈:现在是时候吃菜了。
小孩:妈妈,为什么天是蓝色?
妈妈:我不知道,但你必须把这些菜吃了。
小孩:为什么草是绿色的?
妈妈:因为它是…,这个一会儿告诉你,但现在你该吃菜了。
面对小孩的转移话题,妈妈始终紧抓着“你该吃菜了”,这样不管孩子他怎样的转移话题,也得被盯着把菜吃了。
以上就是我们对转移注意力谬误的简单介绍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转移注意力的谬误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