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弱类比谬误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弱类比谬误

    01.

    类比论证依靠的是两种事物之间可比的或相似的属性做的论证

    《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给外国友人时,周总理说到:

    这就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你们的文化中是怎样的主题,又是怎样的经典,我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是如此。

    即便是跨文化,也能轻而易举地应证观点。

    不能让雷锋穿破袜子!

    不能让焦裕禄生病!

    这是华为所倡导的。把幸勤奋斗的员工类比为雷锋,把带头苦干的干部类比为焦裕禄。

    既然“以奋斗者为本”,那员工的生活必须得保障,干部的身体健康必须得多加照顾。

    用熟悉的事物类比,简明扼要地强化文化/理念的坚守。

    当然,上面这些是恰当的类比,充分地佐证了想要表达的观点。

    02.

    若相互类比的事物,没有相似的属性,或者不足以支持结论时,就会出现弱类比谬误。

    知乎上有个好奇宝宝问: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真的吗?

    就是蚯蚓进化成蛇,老鼠进化成蝙蝠,鸟进化成翼龙,鲨鱼进化成鲸鱼等等?

    这位好奇宝宝潜意识里觉得,只要“蚯蚓→蛇”、“老鼠→蝙蝠”、“鸟→翼龙”、“鲨鱼→鲸鱼”成立了,《进化论》就能成立。

    敢情达尔文写的《进化论》,其内核成了《数码宝贝》?

    像这样的,把不切实际、或者没有相似性(或相似性微弱)的属性拉在一起类比,试图证实某些观点,就犯了弱类比谬误。

    人眼有5.76亿像素,却终究看不透人心

    听起来很有“道理”,也很文艺的一句话,曾流传甚广,论证着人心的复杂难懂。

    然而从逻辑上探究一下,就会发现端倪——类比不当。

    眼睛是处理图像的,人心却是心理认识活动,处于两个范畴的情形,如何用前者来类比强化后者?

    03.

    弱类比谬误,基于类比论证公式可表示为——

    A,有属性a、b、c和h

    B,有属性a、b、c

    ----------

    所以,B有属性h

    这里属性a、b、c与h若没有必然的或重要的联系,那它通常就是弱类比,无法支持结论。

    电流通过导线如同水流通过管道。

    当水通过管道从高处流向低处时,低处的水压要大于高处的水压。

    ------------

    所以,当电流通过导线从高处向低处输送时,低处的电压也会大于高处的电压。

    这样的类比就不恰当,是弱类比。

    电压=电阻×电流。电压与电流是处在或高或低的位置没关系,电流的该属性与水流的没必然联系,无法拉在一块类比。

    电流通过导线,如同水流通过管道。

    由于大口径的管道比小口径的管道输送的流量大,

    ------------

    所以,较粗的导线比较细的导线输送的电量大。

    这是一个恰当的类比论证。

    这里把管道和导线的相似属性“横截面积”拉出来做了类比,相似可类比,结论也符合事实:

    导体的截面面积和最大通过电流成正比,

    截面越大,最大的安全电流越大。

    类比论证是否会沦为弱类比,论证时对类比属性的审查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我们介绍的类比论证和弱类比谬误的相关知识。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弱类比谬误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