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取得成功或者遭受失败绝不会单靠自身特质或外部环境一个原因
01.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考试得高分时,会把这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但成绩不好时,又会归咎于老师出题太难;
看到有人在商场摔倒时,可能会认为是那个人走路不小心,而忽视了地面可能是湿的;
看到一个人打游戏很厉害时,可能认为他是花了大把时间练的,而忽视了他可能有着出色的反应能力。
其实这些例子都涉及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偏差归因”。
那么,“偏差归因”究竟是什么呢?
“偏差归因”是指我们在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要么是过度强调了内在特质(如性格、能力等)而忽略了外部环境,要么正好相反——过度强调了外部环境而忽略了内在特质。
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
相反的,会倾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归功于他运气好、碰上了时机,而把别人的失败归咎于他的能力不行、努力不够等个人因素。
偏差归因常常会导致各种误解和负面影响,不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02.
我们在这里谈论“偏差归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它的负面影响,以做好预防。
那么“偏差归因”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或者危害呢?
这里主要总结了三点:
首先,它会导致误解
偏差归因很容易导致我们对自己或对他人产生误解。
比如,当你出色地完成了项目,别人可能认为你是运气好,然而,这种观点就忽略了你每天都花很多时间投入的事实。
这种误解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你产生嫉妒,或者对他们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你的水平。
其次,它会影响动机
偏差归因会影响我们做事情的动机,以及完成任务的信心。
比如,当我考试失败时,如果我把失败完全归咎于老师出题太难、是老师有意为难我,那么我可能就会恐惧下一次考试。
这种消极的心态可能会导致我在下一次考试时表现得更差,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最后,它会影响评价
偏差归因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和待遇。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一个成员表现不理想,我们可能会认为他不负责任或者能力不足,而忽视了他可能正在面临其他外部压力。
这种偏见可能会导致我们对他的评价过于苛刻,甚至影响到他在团队中的地位和待遇。
03.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偏差归因”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这里对应的总结了三条建议:
第一,要提高自我觉察
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在解释事件时是否过于依赖内在特质或外部环境。
比如,考试得分不高时,我们除了归咎老师出题太难,还可以反省一下自己在考前的复习是否充分,或者考试时是否过于紧张。
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正确地改进方向。
第二,要培养同理心
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比如,团队一名成员最近总是迟到,不要一味的认为他不守时,尝试站在他的角度去看问题,去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了什么特殊情况(比如家里有事、身体不适等),你就会对他的行为有更全面的理解。
通过培养同理心,我们可以减少误解,并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积极寻求反馈
通过了解别人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
比如,你在一次项目中负责了大部分工作,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你了解了其他人对你的看法,你可能会发现他们觉得你控制得太多,并没给他们足够的参与机会。
通过积极寻求反馈,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并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
只要能做到这些,我们就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更好的成长自己。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偏差归因这种偏差认知。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