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学习法1.0:关于学习的一切

table of contents

    动静学习法1.0:关于学习的一切

    我们每天打开知乎,都会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话题: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有哪些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法?
    什么是费曼技巧?
    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真的有效吗?
    你身边的学霸都有怎样的学习方法?
    这些话题之下的回答,乍一看,会很有收获感,但是看完之后,很快就忘了,学习能力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
    这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
    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习方法的不系统。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希望把它们形成一套简单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体系。
    最后还真的被我给简化出来了,我把它称之为「五维学习法」。
    这套学习方法是我亲身体验过的,它非常有效,我几乎学习任何东西都会走这套学习方法,而且只用它们就够了。
    但是后来我逐渐发现,这套学习方法还是不够底层,而且有些知识不适合用这套学习方法来学习。
    于是我又把它迭代了,从五维学习法到动静学习法。
    图片
    什么是动静学习法
    什么是做动静学习法?
    我们人类所有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除了这两种,你再也找不出任何一种并列的学习方法了。
    因此,我们所有的学习,都应该在这两个角度上去做延伸。
    它就像是太极图的两极,阴极是陈述性记忆,我把它叫做静态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运动就能习得;阳极是程序性记忆,我把它叫做动态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必须要动起来才能习得
    图片
    解释一下,什么是陈述性记忆,什么是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即可以通过语言加以表达的记忆,比如书本上的知识。
    这类知识由于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因此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直接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
    因此,这类知识的学习是有捷径的,我们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谨记,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陈述性记忆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传授一次性获得。
    比如我告诉你「学习分为两类,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你懂了就是懂了,不需要多次才能获得这个知识(当然,为了对抗遗忘,还需要定期复习)。
    程序性记忆:即不可以通过语言加以表达的记忆,比如游泳、骑车。
    这类知识由于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因此我们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
    因此,这类知识的学习是没有捷径的,我们只能自己去实践中、去运动中感悟。
    不过我觉得程序性记忆这个词不够准确,准确来说应该叫做非陈述性记忆,或者叫做身体性记忆,顾名思义,就是需要身体运动协调参与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知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要焦虑,因为它需要你的身体参与其中,反复多次才能习得,这是必经之路。
    比如弹吉他就是以程序性记忆为主,课程教给你的只是陈述性记忆的部分,而程序性记忆的部分课程是无法教给你的,需要你每天去练习,练习多了才能慢慢找到感觉。

    图片

    这就是学习的第一原理,所有的学习方法都不能无视这个第一原理而存在,比如你不能拿学陈述性记忆的方法去学程序性记忆,也不能拿学程序性记忆的方法去学陈述性记忆。
    简而言之,我们需要针对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分别设计各自所对应的学习方法。
    这就是动静学习法的由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大多数知识,都同时包含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只不过占比有所不同。
    比如游泳,专业的老师其实是能够教给你一些知识的,这些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但同时还有很多老师教不了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你自己去水里感受,这些知识就属于程序性记忆。

    图片

    如何做好静态学习
    那么如何做好静态类学习呢?
    很简单,两个底层原理:
    1、巨人思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2、熵减思维:把混乱的知识变得有序。
    只要这两个学习方法就够了,这是最最底层的原理。
    不要去记那些杂七八的学习方法,记不住,也没必要。
    一、巨人思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经验主义者,不相信别人的那套东西。如果用动静学习法来解释就是,只有动态学习没有静态学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我用图来展示是这样的:
    一个小人它现在要去旗帜的地位,但路途崎岖,他需要绕各种路,走很长时间才能抵达;而且还有可能走错路,根本去不了那个地方。
    图片
    ▲经验主义的我们
    现在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这样的:
    巨人看得远,它一下子就知道目的地在哪,而且腿长,一下子就帮你跨过去。
    图片
    ▲巨人肩膀上的我们
    这其中的差距巨大,就像我们学学习方法一样,N年时间自己领悟,结果没有一点进展,还形成错误观念。
    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跟学习方法有关的书籍,几个小时就能掌握一些底层的学习原理,把学习效率提升10倍以上。
    这就是巨人思维的重要性,它能让你快速完成精进。
    这一点,《刻意练习》也在着重强调,它认为刻意练习的前提,首先就是这个领域得有巨人,以巨人的心理表征为指导,如此才能够快速进步。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当由导师或教练来设计和监管,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种能力。——《刻意练习》
    那么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巨人又是谁?
    所谓巨人,就是你要学习的那个领域的最牛逼的几个人;而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就是去学习巨人的成长轨迹,或者是学习他们所写的书/课程/论文/文章等等。
    方法一:成长轨迹
    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过往的一切成长轨迹,比如他一开始是做公众号的,你要把他的文章都学一遍,然后他后面还学了书,你就把他的书买来学一遍。
    尽可能还原他的成长轨迹,就像放电影一样,把他怎么学这个东西的快速过一遍。
    这里安利一下我最近的感悟,比如我在学知乎运营,我怎么做呢?
    我去关注一波知乎大V,从他第一篇文章,第一个回答开始看。看他如何写标题,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中间的内容,如何写结尾的推广,以及读者的反馈。
    这是第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方法。
    图片
    方法二:主题阅读
    这个方法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说读一本书是不够的,你还要找来大量与此相关的书继续研读。
    同样,一个巨人也是不够的。你要找大量牛逼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他们会互相补充。
    除了人这个维度,还有各种各样的书;除了书这个维度,还有各种各样的公众号、文章、付费课程……
    图片
    这就是巨人思维,它是学习的第一步。
    但是巨人思维之后,立马有个问题就出来了。就是知识一多就会很混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呀?哪些对哪些错呀?
    你的大脑就像兜里掏出来的耳机线一样,乱成了一团,而且是无数根耳机线揪织在了一起。
    如果不把这些耳机线一根根梳理出来,它就无法被我们使用,就跟我们今天学了一堆知识付费课程没啥卵用一样。
    图片
    怎么办呢?熵减。
    二、熵减思维:把混乱的知识有序化
    不要被熵减这两个字吓到了,其实很简单。
    它来源于信息熵,信息熵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不确定性越大,这个知识对我们就越没用。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这个知识对我们更有用,就要尽可能地消除不确定性,让信息熵变小,这就叫熵减。
    这个过程,知识会从混乱变得有序。
    怎么做呢?做法很简单:
    1、用外接大脑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
    2、最后再用外接大脑把它们结构化。
    这个东西是我从思维导图、结构思维和金字塔原理里感悟出来的,它的底层原理就是熵减。
    把混乱的知识变得有序,从而提升我们的智能,为我们所用。
    1、分类思维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对知识进行分类。
    比如我在学穿搭的时候,就一边学一边对知识进行分类,比如XXX属于底层原理,XXX属于季节,XXX属于体型,XXX属于色彩……
    同样的,你在学任何东西,都要一边学,一边对知识分类。用熵减思维来说就是,把混乱的知识变得有序。
    2、结构思维
    分类完了之后,各个知识点还是散的,我们需要把它按照某种结构组织在一起。
    这个结构是什么呢?
    就是金字塔原理里面所说的树状结构(有点像金字塔)。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去思考,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它们是包含关系呢还是并列关系?
    最后把所有知识放在一个树状结构里面,整个结构思维就完成了。
    图片
    比如我现在在学穿搭,已经画了13张思维导图了,这些思维导图就是我对知识的分类。
    等哪天我觉得学习可以告一个阶段了,我就需要把这些思维导图汇总在一个树状结构里面。
    从此,穿搭的大厦就建成了。
    注:请大家不要小看这两步,分类思维和结构思维是整个学习法的核心,不要因为我讲得比较简单就觉得不重要,其实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重要。
    好了,做完这两步,你现在已经具备了很多巨人的陈述性知识,而且还把这些陈述性知识结构化了。
    你现在已经非常牛逼了。
    但是不要停,我们还需要继续前行,进入第二维——动态学习。
     
    如何做好动态学习
    因为大多数知识都是同时兼具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学习都是要同时兼具静态和动态的。
    简而言之,做完主题阅读,我们还必须行动。
    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之间的关系,就像物理学里的串联一样,少了谁都无法跑通。
    但是呢,这个是分比例的,有的需要大量的行动,有的只需要轻微的行动。
    比如管理、营销、练车,这种微观体感很复杂的就需要大量行动,而像学习方法这种,跟着方法操作几遍你就会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动态学习呢?
    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刻意练习。不过这里的刻意练习跟《刻意练习》那本书所说的刻意练习稍有区别,那本书讲了很多方法,这里仅只摘两个比较核心的东西出来。
    一、多行动,补充微观体感
    这个来自方法来自梁宁《产品思维30讲》。
    所谓微观体感,我在《微观体感: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人生还是没有一点改变?》那篇也讲了,其实大多数的陈述性知识都是宏观套路。比如你现在看我的文章,看的就是宏观套路,它属于静态学习。
    但你还需要动态学习。
    什么是动态学习?就是去行动,在行动中学习。
    在行动中,你能学到宏观套路所不具备的微观体感,这些微观体感是成为大师的关键要素之一。
    比如教练告诉你怎么倒车入库,你能立马学会吗?你不能,那只是宏观套路,每1秒的决策才是最终决定你能不能倒车入库的关键,而这每1秒都是微观体感,这个只能在行动中才能学会。
    而且你说不出来它是什么,所以叫微观体感,只能感受不能言传。
    图片
    二、不断突破舒适区
    微观体感能够通过大量练习获得,这并不难,每个人只要付出足够的时间都能获得。关键是在于微观体感的下一步,你能不能不断突破舒适区,让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举个例子,比如开车这件事。教练把驾驶技术教给我们的时候,虽然我们无法一下子就会开车,但是只要不断练习,练习久了就一定能掌握,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每个人都会开车,并不等于大家的开车技术是一样的,正如出租车司机开了一辈子车也未必比只练了几年的赛车手开得好。
    这其中的差距在于,出租车司机到了后面,他的精进就停止了,他所有的重复都只是无用的重复,或者说都是低效的重复。
    而专业赛车手,他们的每一次重复都是高效的重复,他们每一次重复都在精进自己。
    保证你的每一次重复都在精进自己,这是刻意练习的精髓所在。
    当然,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它需要你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一旦你已经熟练了某个技能,就要立马突破自己,去挑战更难的事,或者去挑战新的事。
    图片
    查漏补缺
    ——费曼学习法
    做完上面的,其实你对某个知识的掌握,已经能够达到一种极其厉害的程度了。
    不过,如果你还想再厉害一点,还想再精进一大步,那么费曼学习法你一定不要错过。
    什么是费曼学习法?
    这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学习方法。如果从操作步骤上来,真就平平无奇,就是一个简单的「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却很少有能与之匹敌的学习方法。
    这一点,作为一个创作者,我的感受可以说是无比的深刻。
    每办一期训练营,我对学习的认知就会精进一大步,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认知,有三分之一的功劳都得归功于写作和讲课,以及每一期给学员的答疑。
    这一点,古人也发现了,在《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翻译一下,意思就是:
    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
    为什么费曼学习会有这样的神奇功能呢?
    这一点我在《费曼学习法:为何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学习法?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阐释。
    因为当我们把一个知识教给别人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能迫使我们直面盲维,自圆其说,查漏补缺。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费曼的效果是有层级之分的,不同层级的费曼,查漏补缺的效果也不同。
    费曼的几大层级:
    1、非当面教:写文章<写课程<写书。
    写文章的难度是最低的,压力也最小,人人都可以写,但费曼的效果也相对来说要差点。
    其次是讲课,讲课对一个人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它需要非常强的一个交付结果,很多人能写文章,但是不能做课程,就是因为二者的费曼层级不在一个量级之上,但同时它的费曼效果也远超写文章,我就是因为讲课才对学习方法有如此恐怖的精进速度。
    最后是写书,写书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它所面临的压力一般要超过讲课,所以很多人有讲课的经历,但不一定有出书的经历,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写书对一个人的要求极高。
    但同时它的费曼效果也是最好的,不过大多数人不大可能通过写书的方式去做费曼学习,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作可能是最好的费曼方式。
    2、当面教:线下演讲<线下讲课
    当面教的压力一般要远远大于非当面教,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直接的面对,所以一般来说当面教的效果要远远好于非当面教。
    不过也不绝对,比如写书就可能比演讲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写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有足够的时间来查漏补缺。
    不过从底层规律来说,有两点是绝对正确的:
    越是压力大的费曼,费曼的效果就会越好;越是能够充分查漏补缺的费曼,费曼的效果就会越好。
    所以,不要惧怕压力,不要惧怕查资料,因为你将因此而收获最好的费曼。
    图片
    回归本质
    ——第一原理
    做完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再加上费曼学习,我们对某个知识的认识将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非常系统。
    但是这还没有完。
    因为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整个知识体系太庞大了,即使你已经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和结构化,依然很庞大。
    而人的带宽又很小,工作记忆的一次调取的组块大概只有4±1个左右。所以,为了快速完成调取,我们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最后一步操作——简化!
    这就是这几年大火的一个概念:第一原理。
    几乎高手到了最后,都会做这一步,把庞大的知识体系简化成几个简单的模型,比如巴菲特把投资简化为价值投资、护城河。
    不是说其他知识都不要了,而是那些知识都成了微观体感,已经被我们内化了,不需要刻意去记,遇到了对应的情况就可以随时完成调取。
    但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第一原理,你还是要不断去研究的。
    你需要不断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然后一直往下沉,往下沉,直到不能再沉了,那个东西就是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第一原理。
    比如,我把我学到的所有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五维学习法,现在又下沉为动静学习法,就是为了不断寻找学习的第一原理,简化学习方法。
    这一步做完之后,整个知识体系就建成来,你会慢慢忘掉那些细枝末节,变得越来越直通本质。
    直到最后变成教父所说的那种状态:
    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OK,以上就是关于动静学习法的一切,它揭示了某种底层框架,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底层框架去对所有的学习方法完成收敛。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下一篇文章见。
    图片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