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你坚持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你坚持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01.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因为一个人长得好看就过早给出评价,在没进一步了解之前,凭直觉就有了良好印象;

    刚接触ChatGPT时,会主动寻找支持它价值的说法进行确认,而忽视诋毁它的说法;

    一个人说话有条理就认定他逻辑能力强,然后一直据此评价他,从而忽视了他的其他能力及不足。

    如果你也经历过这些情形,那么你也在被“确认偏差”影响着。

    那么,什么是“确认偏差”呢?

    简单来说,它是我们在接收新信息时,对那些与我们原有观点一致的更加重视,而对不一致的则会进行过滤、忽视,甚至反驳的倾向。

    一旦我们形成了某种观点或主张,我们就倾向于寻找与之一致的信息,而忽视那些相反的证据。

    它与“选择支持偏差”非常相似,但仍有差异:

    “选择支持偏差”是自主选择了之后,千方百计地找能支持观点的证据;

    而“确认偏差”则是少了“自主选择”这个基础,选择已经在潜意识里完成了,你要做的只是为这个选项寻找支持的理由。

    “确认偏差”和“选择支持偏差”一样,它们的存在,对我们的判断和决策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02.

    我们在这里谈论“确认偏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它的负面影响,以做好预防。

    那么“确认偏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或者危害呢?

    这里主要总结了三点:

    首先,使我们的观点变极端

    因为寻找的都是佐证和确认我们固有的观点的理由,至于这个观点是对是错却不关注——因为已经默认了它就是对的。

    只关注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一旦出现与之相悖的证据时,我们就很难客观评估,容易做出错误决策。

    其次,使我们难以公正待人

    只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说法,就可能忽视他人的观点或反对理由,甚至对提出质疑、表达异议的人产生偏见和不公。

    比如,你认可AI是未来,旦小明不支持,觉得它不成熟,你就会认定小明“没远见”、“土包子”…就不想再跟他说了。

    最后,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当我们只关注与自己固有的观点相符的说法、忽视了其他可能性时,就会被困在自己的认识里。

    拒绝别人的否定,也不愿听别人的看法,无法反思我们固有的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使我们错失了解新知和拓宽视野的机会。

    03.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减少,甚至避免“确认偏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这里对应的总结了三条建议:

    第一,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坦然面对多方面的信息,不仅是支持我们固有观点的,还有反对它的说法,甚至可以了解与固有观点不同的观点是什么。

    只有积极主动地寻找与自己观点相悖、相斥的说法、理由,才能达到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事物。

    第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听到与固有观点不同的观点,或者与自己观点相斥或者矛盾的说法时,不要立马排斥,或者盲目否定。

    面对纷繁复杂的观点和信息,要尝试着分辨真假、分析主客观,以提升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第三,训练耐心听不同声音

    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就需要多角度的信息获取,训练耐心不急于否定他人。

    多与他人沟通,尽可能多的了解他人的看法、以及思维方式,这样他讲得舒服,不仅彼此的关系会升温,而且也能为我们更全面思考提供充足的资料。

    只要能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更加客观、理智地认知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同时也能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确认偏差这种偏差认知。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