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清晰的表达之 分类数目5±2
上篇内容就具体的归类方法——MECE法则做介绍,目的在于系统的训练归类分组的能力,以利用且充分发挥大脑的归类分组机能,使得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得心应手。
本篇内容在MECE法则基础上,介绍一下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分类的数目,即分成几个类,才更有利于实现类别清晰的表达,以及清晰记忆与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从而提升沟通的效率。
-01-
利用MECE法则进行分类,分成的类别数量最好控制在 5±2 个以内。
5±2 这个数字确切地讲是 7±2,出自【美】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于1956年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他研究观察到“年轻人的记忆广度大约有7个单位(数字、字母、单词等),称为组块。并且记忆广度与组块的类别有关,例如数字为7个,字母为6个,单词为5个,而较长词汇的记忆广度低于较短词汇的记忆广度。”
经过持续研究观察,他发现“一般情况下,口头内容的记忆广度(数字、字母、单词等)强烈取决于朗读这些内容的时间。”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需要记忆的信息越少,平均单个信息组块的记忆时间就越充分,则对它们的印象就越深刻、强烈。按照这个推理,7±2个组块中,较利于记忆和理解的是5个。
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如果单个模块信息量比较大,1个时间段表达1个信息为好;如果单个模块信息量很小,比如记购物清单,5个以内基本上口头说说就可以记住,5个以上大脑会觉得多,需要用笔列出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沟通涉及的模块很少遇到极端(少/多)情况,所以把模块的数量控制在3个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借助这个规律,在进行分类后,讲类别的数量控制在5±2个以内,以3个模块划分为最优,更有利于我们通过沟通来传递观点或想法。
-02-
正好划分成3个模块(/类别)的例子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举不胜举。
比如,我们为了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现在需要做人生规划。那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规划?“根据自身现状来规划”自不必说,然而具体如何做呢?
这里会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但是最直接、也是最能起作用的就3个:我想做、我必须、我能做。
- 我想做。这个因素包含“三观”作用、使命的承担、抱负选择等;
- 我必须。这个因素在分析时主要涉及的是基础性建设,比如健康的身体、针对性积累、持续性训练等;
- 我能做。这个因素里面涉及到的是一个人现有的知识体系、实操技能、资源条件等。
关于未来发展规划,所要考虑的因素就能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用结构图展示这些因素,如下——
再比如,工作中的沟通,要说清楚一件事,基本是观点-理由-事实3类信息的有机组合,其中支撑观点的理由一般会提供3个,支撑理由的事实也是3个为好。在企业制定战略方向时,考虑的因素,从大的方面归类,也是3类:公司-客户-竞争对手,所谓的“3C战略制定”。有智慧的领导讲话也是张口“我只说三点”……
-03-
刚好能划分成3类的事情,组织表达内容时更容易。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见得分类正好为3类,可能超过,也可能不足。如果是超过了,那么需要的是再次提炼进行归总,以缩减类别。
来看一个例子:工作了一下午,有点累,想活动一下去楼下的咖啡店买杯咖啡。顺便在办公室说了一句:“我去楼下点杯咖啡,有人需要带什么东西吗?”
这时A说到:“那就帮我带杯珍珠奶茶,大杯、加冰的,谢喽。”话音未落B接到:“太好了,顺便帮我在咖啡店旁边的水果店买盒现切的西瓜、和1斤美人蕉,谢谢亲。”C也按捺不住了说到:“帮我也带杯茉莉红茶呗,大杯、去冰的,亲,爱你哦。”想着就这些了吧,结果D喊道:“我想喝水果茶、大杯、去冰的,亲,辛苦咯,爱你哦。”好…吧…可以出发了,此时听到在办公室东北角传来E的声音:“兄弟,帮我带杯美式和拿铁,如果还能拿得上的话。”
只是…只是…听完这些犹豫着到底还要不要下去,或者悔恨当初自己多了句嘴。
如果不让大家再重复一遍,列个清单,刚刚提了几样东西,分别是什么还记得么?上述例子中,大脑识别所需要记忆的模块超过了3个,边对快速归类及记忆有点怠慢,有点乱了。想要理清并快速记住,大脑能做的就是把现有的信息模块再次提炼进行归总。
上面例子共计8个项目,分列如下:
- 咖啡——自己
- 奶茶——珍珠、大杯、加冰
- 西瓜——现切、1盒
- 美人蕉——1斤
- 红茶——茉莉、大杯、去冰
- 水果茶——大杯、去冰
- 拿铁——无
- 美式——无
根据它们各自之间所拥有的某种共性,进行归类:
- 咖啡:自己的、拿铁、美式
- 茶:奶茶、红茶、水果茶
- 水果:西瓜、美人蕉
其归类分组后的结构如图所示:
若将上述所有信息都归类到此结构中,其结构图示意为:
-04-
对于基本的分类超过3类的情况,像上面提到的——再次提炼归总以减少类别,可以方便记忆与理解。那么基础分类不足3类的情况如何处理呢?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不是问题。如果最初分类是2类,正好涵盖了所有信息(即完全穷尽的),那么说了A,再说B,也可以达到条理清晰的表达,次序也不成问题。比如,我们两个人开始讨论一个问题,那么说出的所有观点/话语(以及引用),要么是你说的,要么是我说的,不会再有其他信息类别。
如果最初分类,核心——也是占绝大多数的信息——分成了2类,但还有一些信息占比非常小,而且无法归纳到同一个类别里面,这时就需要用“其他”来打包。比如我喜欢的食物:一类是面食、一类是米饭、还有其他。这个“其他”里面可能包括了美人香蕉、炒巴旦果、亲嘴辣条等具体的吃的。
另外,如果一看信息就只有1类,比如:核桃、板栗、松仁、花生、瓜子……看了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坚果”,这样其实已经可以整体的表达出来了。但是,如果还有杏仁、腰果、榛子、开心果、夏威夷果时,便需要找个标准对其做个分类。比如它们所生长在植物的哪个部位——是树上结的果,还是植物地下的根。这样,即是把它们分成了便于记忆和理解的数目。
-05-
以上,便是我们利用MECE法则进行分类时,对于分成的类别的最佳数量的讨论,以及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以确保分类数目在合理范围内。
这种能力的掌握,不管是对于我们自己组织表达内容,还是接收别人的信息,沟通的过程都可以是便捷的、高效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类别清晰的表达之 分类数目5±2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