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直言判断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性思维-直言判断

    01.

    在逻辑范畴,为了简单的表达判断,我们一般用字母S代表主项P代表谓项,用“——”表示关联是/不是。

    于是,判断就可以表示为:S——P

    例如:

    a.民主是公民的权力

    b.今天没有大太阳

    c.这个产品是很实用的

    d.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e.空调是开着的

    上面几句话的逻辑结构,要么为“S是P”,要么为“S不是P”,总之都符合“S——P”这一结构——判断的标准结构。

    借助这一结构,有助于我们辨识一个句子是否属于判断,比如,当我们听到或者说到:

    董宇辉是东方甄选直播间一哥。

    大脑就会按着该结构对它进行分析与理解——

    “董宇辉”是这个判断所强调的主体/主项,在句子中做主语

    “东方甄选直播间一哥”是对主体/主项(董宇辉)的状态或特征的判定,是谓项,在句子中表现为谓语。

    像这样“主语+谓语”的句子,逻辑结构上简单明了地断定了“主项处在某种具体状态”,就是直言判断。

    02.

    S——P是标准结构的判断,但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非标准结构的判断。

    比如我们说:

    a.天下雨了

    b.施工队在凿路面

    c.被子里的牛奶被喝完了

    d.新公司运转起来了

    e.人类移民火星是可行的……

    上面的句子属不属于判断?

    打眼看去,它们没有“S——P”的痕迹,也没有“是”或“不是”,那它们到底有没有断定什么?如果有,是谁被断定了什么呢?

    当我们对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梳理后,得知它们是符合判断的逻辑结构的。

    比如,分析“施工队在凿路面”这个句子是不是判断?

    我们看一眼并不能找出它的结构。

    通过理解我们可以知道“施工队(的人)”是主项,即是我们谈论的主体;“凿路面”表示的是一种状态,在句子中作谓语,在判断中充当谓项,按标准结构把这个判断补全,即“施工队(的人)在凿路面”。

    而这里的联词并非常见的“是”或“不是”,而是由表示肯定某一状态的“在”做了替代,符合“概念与概念依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联系起来”的规定,结构为“S——P”,则这个句子属于判断。

    03.

    不难看出,要想分辨一个句子是不是判断,若它有明显地结构S——P,则是直言判断。

    否则,就得对句子进行分析,从而辨识它是否属于判断。

    非标准结构的判断辨识,有两个步骤:

    其一,先理解该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

    其二,确定主/谓项,补充或找出对应的联系词。

    如果一个句子的主、谓项含义明确,且联系词能清晰地肯定(或否定)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句子就属于判断。

    比如“天下雨了”,这个句子的含义是断定了天空的一种下雨状态。

    经过分析可知,“天”是主项,即我们谈论的主体;“下雨了”是对天(主项)所处状态的一种断定,是谓项;这里还省略了联系词“是”。

    如果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构把它补全,为“天(的状态)是下(着)雨了”。

    如此,该句子符合S——P结构,属于判断。

    以上就是我们对直言判断及其结构的简单介绍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直言判断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