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加入我们成兄弟,要么腾出了手就收拾你
01.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秦国要攻打魏国,说客陈轸代表魏国联合韩、赵准备一同抗秦。
但考虑到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如果三晋(韩、赵、魏)联合对抗秦国,保不准东边与秦国交好的齐国会突袭,到时候腹背受敌。
于是陈轸先下手为强,联合了三晋,转身就去齐国游说齐宣王加入抗秦联盟。
陈轸见到了齐宣王,开始了自己的演说——
古代贤王圣君进行征伐,目的是匡正天下、建立功名,造福后世。
现在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互相攻伐,不但不能建立功名,反而会让秦国强大,自己逐渐衰弱,这绝不是六国应采取的好计策。
能够威胁崤山以东各国的,是强大的秦国。
陈轸在这里想表达什么呢?
他在这里通过一个条件推理,先给六国混战做了价值判断:没意义!
只有建立功名的征伐,才有意义
六国混战无法建立功名
------------
六国混战没有意义
既然混战没有意义,那干什么有意义?
陈轸的答案很明确:联合起立对抗最大的威胁——秦国东出。只有按住了秦国,各诸侯国不仅可自保,而且可避免内耗。
只有把敌人同一了,才有可能同仇敌忾。
02.
就当前六国的局势,以及大家各自的状态,陈轸输出了观点——
如今六国不但不为强秦而担忧,反而彼此削弱。
这样弄的两败俱伤,最终让秦国坐收渔利——这是我为崤山以东六国现状担忧的原因所在。
加之,各诸侯竞相割让土地讨好秦国,好比竞相为秦国烹煮自己,而秦国连半根柴火都不必付出。
谁曾想现实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原本还以为六国互相攻伐已经是下下策了,没曾想还争着给秦国割地。
陈轸通过事实论证,给齐宣王再次澄清了现实:
六国互相攻伐,彼此削弱,强大秦国
六国割地给秦,各自削弱,强大秦国
即相互攻伐,又竞相割地
------------
六国逐渐削弱,秦国快速强大
可见秦国是多么聪明,而六国又是多么愚蠢!
陈轸如此苦口婆心,就是希望齐宣王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03.
再换个角度,说说秦国攻打魏国。
古时的五帝、三皇及五霸所进行的征伐,讨伐的都是无道的君王,但如今秦国征伐天下却并非如此。
在秦国的残暴攻伐下,亡国的国君必定受尽屈辱,百姓必定被俘虏。
现在韩、魏两国百姓在经历着磨难,而齐国百姓没有,这并不是因为齐、秦两国关系好,而韩、魏与秦关系不好所造成的。
只是因为齐国离秦国远,而韩、魏离秦近。
陈轸一下子戳破了秦国远交近攻的阴谋,之所以你齐国百姓没经历秦国征伐磨难,不在于你外交好坏,仅是距离问题罢了。
陈轸这里使用了两个条件推理,进行了演示:
如果离秦近,则发兵攻打
韩、魏离秦国近
------------
则,秦发兵攻打韩、魏
如果离秦远,则与之交好
齐国离秦国远
------------
则,秦与齐相互交好
在这个推理下,一旦秦国与齐国的距离近了,也就意味着秦国要打齐国了。
再看看现在的局势,秦国正计划着攻打魏国的都城,一旦拿下,他们会继续沿黄河往东,逼近并攻打齐国,最后占据齐国土地直至东海边上。
真到了那个时候,齐国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那时,秦军将兵分三路,向南使韩、魏、楚三国孤立,向北使燕、赵两国孤立,中间一路主攻齐国。
意味着在那种情形下,其他五国都无法支援齐国,这对齐国将非常不利。
04.
那么如何避免呢?
引起了齐宣王的紧张,接下来自然而然地将引出自己的目的:希望齐国加入盟军。
陈轸接着给出了应对之策——
如今韩、魏、赵已联合,重新立下兄弟盟约,都派了精兵去保卫魏国的都城,这是长远之策。
齐国如果此时不派精兵加入联盟,那么齐国必定会有后顾之忧。
一开始陈轸还是好言相劝,给胡萝卜,这会儿来了大棒——直接威胁:如果齐国不出兵,则齐国就会有危险。
为什么呢?凭什么这么说呢?齐宣王也不是吓大的,你得给出理由才是。
陈轸继续说到——
现在韩、赵、魏三国已联盟,秦国必然顾虑不敢继续攻打,反而会调转军队往南去攻打楚国。
一旦楚、秦之间爆发战祸,那么韩、赵、魏三国集结的军队就不用紧张于秦国,反过头来就会恼怒齐国当初不肯支援,从而提兵进攻齐国。
这就是我所说的齐国必有大忧患。
陈轸这里的整个是强盗逻辑,典型的假两难推理:
如果你帮我,咱们相安无事好兄弟
如果你不帮,等腾出手来就收拾你
帮我,或者不帮
------------
要么好兄弟,要么收拾你
于是,留给齐宣王的只有一个选择:加入盟军成为好兄弟。
齐宣王也没得选,最后只能派兵加入了盟军。
转载请注明来源:要么加入我们成兄弟,要么腾出了手就收拾你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