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脉络抓要点,趋利避害好说服

table of contents

    理清脉络抓要点,趋利避害好说服

    01.

    “人不能被说服”,这话我不认可。

    如果一个人不能被说服,准是没抓准关键、且威逼利诱的力度不够,毕竟“好利而恶难”是人之本性。

    楚国大将军对韩国辅国大臣的说服,就是洞察并利用了这一人性底层逻辑的例子。

    当时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策略,与居于东部的齐国关系交好,形成了连横之势。

    与之敌对的赵、魏、韩、燕、楚五国,建立了合纵联盟,意图攻打齐国,以破坏秦齐连横。

    进攻的号角还未吹响,楚国就掉链子了,楚国大将军昭阳打起了小算盘。

    昭阳对楚王说:老大,如果我们攻破了齐国,秦国一定会趁机向南进攻我们楚国的。

    昭阳短短的一句话,却含了一个连续性条件假设推理:

    如果要攻破齐国,则楚国会被消耗

    如果楚国被消耗,则无力抵抗秦国

    如果无力抗秦国,则会损失大片土地

    ------------

    如果要攻破齐国,则会损失大片土地

    作为楚国大Boss,他当然不肯损失自己的土地,于是问昭阳咋办?

    昭阳回答:不打了。

    昭阳的回复用了条件推理中的“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的形式:

    若攻破齐国,则楚国损失土地

    楚国不(愿)损失土地

    ------------

    (联军)不能攻破齐国

    按着这个逻辑推导,这样确实可以避免楚国被秦国攻打,掠抢土地。

    02.

    可是楚王再一想,现在已经加入了合纵联盟,自己说不打就不打了,这样子不地道。

    昭阳明白楚王的顾虑,并对此已经有了对策。

    昭阳说:解散联盟不见得由我们楚国爽约啊,让其他国家掉链子也成呀,比如韩国。

    楚王听着来了神,示意昭阳继续讲。

    昭阳解释:韩国的辅国大臣贪图私利畏惧危难,我们可以说服他让韩国先撤出联盟。

    昭阳的对策中紧抓条件推理的关键:

    只有解散了联盟,才不用攻打齐国

    只要有盟国毁约了,联盟才会解散

    ------------

    只要有盟国毁约,就不用打齐国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毁约做背信弃义的事呢?

    要么楚国毁约,要么其他国家毁约

    楚国不想毁约

    ------------

    其他国家毁约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黑锅,昭阳精准地扔给了韩国

    03.

    昭阳清楚,让韩国背锅的关键在韩国的辅国大臣,而说服他的方式就得利用他趋利避害的天性。

    昭阳接着讲到:(韩国辅国)他贪图私利,我就用珍宝去拉拢他,他必定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他又畏惧危难,我再率军队去威胁他,他必定会恐惧。

    楚王听着连连点头。

    昭阳给出结论:这样他自然会做出顺应且讨好我们的决策——由韩国退出联盟,致使联盟解散。

    昭阳对韩国辅国大臣的说服策略,完美的利用了“趋利避害”的人之本性:

    若想获得财富土地,得听我的

    若要避免军队迫害,得听我的

    既想得财富又想避免迫害

    ------------

    得听我的

    只要你听我楚国的,做有助于楚国的决策,则你(韩国辅国)鱼与熊掌可兼得。

    楚王听后准许了昭阳的提议。

    于是,楚国就派人出使韩国,在威逼利诱之下,韩国和赵、魏解除了盟约,五国联军攻打齐国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