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树友问我「如何快速掌握一门复杂技能」这个问题。
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回答的。
但随着对学习方法的研究逐渐加深,某些东西开始浮出水面,我似乎有了一些眉目。
技能的学习,其核心秘密可能跟「程序记忆」、「工作记忆」、「习惯」、「意识」等课题有着莫大的关系。结果这一放,我过去对技能学习的研究开始自动连点成线,最终汇成了一幅清晰的图景,我好像顿悟了技能学习的本质!自从开了《模型树·实操营》之后,我就越发意识到一件事——要想彻底解决一个问题,你必须先搞清楚问题背后的所有因果。技能学习也不例外,要想掌握技能学习的方法,我们必须先搞清楚技能学习背后的因果——即到底做什么事情有助于我们提高技能学习的效率?到底做什么事情会降低技能学习的效率?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个大方向,那就是寻找「技能学习」背后的因果。我在《第八期·模型树训练营》里分享了一个方法,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的因果毫无头绪,其实,我们可以从现象着手,一步步反推回去。那么关于技能学习,从现象层面,我们能够观察到哪些有用的规律呢?首先,我自己洞察到的一个感受特别深的规律是「肌肉记忆」。首先,「运动技能」的学习跟「书本知识」的学习,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它非常需要身体的参与,有时候是手的参与,有时候是脚的参与……有时候是全身肢体的参与。如果没有肢体运动的参与,那么无论你看再多遍,你也学不会。这是因为,似乎运动技能记忆的形成,跟书本知识记忆的形成,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那就是「这种记忆无法通过观看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肢体运动才能形成」。举个例子,假如你要学会游泳,那么无论你在电视上或者在游泳池旁,看别人游多少次,你都无法学会游泳。你可能能够学到一些技巧,比如一些手势什么的,但是当你真正下水之后,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尝试模仿你观察到的游泳姿势,都不能让你达到他们那样的效果。当然,有些人悟性高,可能他在水里扑腾几下,一下子找到了感觉,然后肌肉记住了那种感觉,就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学会游泳。再举个例子,我在学吉他的时候,这种感触更深。吉他看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手指在几根弦上来回拨动嘛,于是看了几个视频之后,我就信心满满,以为自己会弹了。但是,当我拿着吉他开始弹的时候,现实立马扑面而来——我不会。虽然我努力学着像视频里那样操作,但是手指弹出来的东西,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不是不一样,简直是差太远了。其实眼睛会了,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关于这项技能的肌肉记忆并没有形成,因为我们的肢体并没有进行足够的运动练习。再举个例子,相信很多树友都有打游戏的经验,有些游戏是策略游戏,主要注重大脑的思考;但还有些游戏还涉及到手指的操作问题,这就涉及到了肌肉记忆。比如「王者荣耀」,在王者荣耀里,每个英雄都有几个技能按钮,这些技能按钮结合游戏里的地形、野怪、小兵、英雄等,可以组合成很多种厉害的「技能连招」。PS:没有玩过的千万不要去玩,游戏上瘾,一旦开始便很难戒掉。因为我自己是研究学习方法的,所以非常懂得向巨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每次玩一个新英雄的时候,都会打开抖音,找这个英雄的国服主播或者是网友做的技能教学。看视频的时候,感觉也不难,就是先点这个技能,再点那个技能,接着点另一个技能……结果一打开游戏自己操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不会,根本点不过来,点了这个忘了那个,而且技能衔接的流畅度也跟不上。这是因为我们的肢体并没有进行足够的练习,所以我们并没有形成与之有关的肌肉记忆。这是我观察到的第一个规律「运动技能的养成,必须要有肢体运动的参与,而且是足够量的肢体运动,才能真正形成跟这个运动技能有关的记忆」。那么,什么是程序记忆呢?要想理解程序记忆,我们需要把它跟陈述记忆结合起来理解。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两类「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陈述记忆:指我们能够意识到并能表达出的记忆,它包括「语义记忆」和「个人记忆」。语义记忆就是我们对知识的记忆,比如我们从书本上所学的那些知识,就属于陈述记忆中的「语义记忆」。个人记忆是我们对自己过去所经历过的事情的记忆,比如你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跟父母、朋友在一起的某个情景,就属于陈述记忆中的「个人记忆」。程序记忆:指那些涉及到如何执行特定任务、技能或行为的记忆,是一种无需显意识思考的记忆,只能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来形成记忆。它包含「运动技能」和「过程技能」。运动技能就是那些需要身体运动来完成的技能,例如骑车、游泳、篮球、吉他等等。过程技能就是那些如何执行特定过程或任务的记忆,例如管理员工、编写代码、撰写文章等等。PS:过程技能中可能也会涉及到一点点运动技能,但这个时候运动技能不是主要的,过程技能才是主要的。比如撰写文章的时候,虽然也会涉及到用手指打字,但这不是主要的。综上所述,运动技能属于程序记忆中的一类,要想掌握这类技能,肢体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训练量,运动技能才能彻底形成。当然,技能除了运动技能还有过程技能,这类技能也至关重要,它也需要足够的重复训练才能形成相应的记忆。比如「模型树」就属于过程技能,所以要想掌握模型树这项技能,你就必须得进行足够量的实操练习。只是看理论课或者只是看实操课,你是永远也学不会模型树的。可能你的眼睛会觉得自己会了,但是自己操作的时候立马就懵了。肌肉记忆是我观察到第一个跟技能有关的规律,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第二个规律,这个规律跟「工作记忆」密切相关。那就是「在技能练习的前期,一次练习不了太多东西」。因为技能练习跟阅读记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技能练习本质上是对记忆的运用。比如我们如果要实操模型树这项技能,其实本质上是在调用我们对模型树的记忆来进行学习,这是一种运用;而阅读记忆,本质上只是一种输入。所以,对陈述记忆的记忆无需考虑大脑的内存问题,长时记忆几乎有着无限的内存;而对程序记忆的记忆就完全不一样,这种记忆很特殊,它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相当于是在「边记边用,边用边记」。知道了技能学习涉及到运用,技能学习的秘密就真相大白了。因为运用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而工作记忆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内存有限,一次只能运转4个组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一门复杂技能时,前期总是丢三落四,做了这个忘了那个,动作很不流畅连贯」的原因。这令我想起我在学车的时候,教练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因为我当时就是做了这个忘了那个,一会忘记系安全带,一会忘记打转向灯,一会忘记拉手刹……而且动作很不流畅。所以,在学习一门复杂技能的时候,前期我们根本一次练不了那么多项目,因为练习的过程本质上是对记忆的运用,这涉及到工作记忆,而工作记忆的内存是有限的,一次只能运转4个组块。所以,倘若我们非要逞能,一次想练习很多步骤,那么我们就会出现「丢三落四,做了这个忘了那个,动作断断续续,很不流畅」的情况。那么,为什么熟练之后,我们就能一次调取很多记忆,并且整个过程丝滑流畅呢?这就涉及到了技能学习的第三个核心秘密「意识转化」。我观察到的第三个规律是,虽然技能练习的前期,我们总是丢三落四,动作很不流畅,需要大量显意识的参与。但是一旦技能彻底形成之后,我们就能够熟练自如地运用我们所掌握的技能,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无需显意识的参与。其中,意识的变化是一个核心规律,技能形成的前期需要显意识的参与,而一旦形成,就无需再调动显意识,只要下达指令,身体能够自动运行。我们大脑的运转,大体来说分为三个系统「无意识、潜意识与显意识」。无意识:那些我们无法觉察、无法控制、自动运行的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主要跟我们与生俱来的各种本能有关,例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身体会立马迅速做出反应,这个时候的反应就是靠无意识做出的。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心理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各种反应。潜意识:那些介于无意识和显意识之间的心理过程,一种难以觉察、难以控制、自动运行、但可以转为显意识状态的心理过程。例如,技能就属于潜意识的一种,一旦我们通过大量的练习把技能形成了一种习惯,从此无需调动显意识,这项技能就能够自动运行;同时,如果你想继续精进这项技能或者改变这项技能,也可以重新投入显意识,对其进行重新练习。显意识:那些我们能够清晰觉察、随意控制的心理过程。例如,当我们使用模型树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思考,这些思考就是显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根据三种意识的特点做了一个分类:潜意识在进入显意识之前,跟无意识具有同样的特点「觉察不到、无法控制、自动运行、运转很快」,被丹尼尔·卡尼曼取名为系统一;显意识能被觉察、能被控制、运转较慢,被被丹尼尔·卡尼曼取名为系统二。系统一也被丹尼尔·卡尼曼叫做直觉系统,它的好处是速度很快、耗能很低,但是不能保证准确性,能够帮人类应对生存中的大部分难题,比如遇到危险立马快速做出反应。系统二也被丹尼尔·卡尼曼叫做思考系统,它的好处是准确度高,但是速度很慢、耗能很大,能够帮人类应对更复杂的生存问题,比如那些无法仅靠直觉完成的复杂推理、复杂决策。明白了这三种意识的功能和特点,我们再返回来看技能学习的本质,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1、技能习得的前期属于显意识阶段,这个阶段大脑的运行很慢,所以经常感到卡顿、不流畅;而且会占用工作记忆的内存,所以一次无法进行太多复杂步骤的运用。★ 2、技能习得的过程就是从显意识到潜意识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显意识和注意力,并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 3、技能习得的后期属于潜意识阶段,这个阶段技能已经变成了习惯,成为了潜意识活动,所以运转很快,能够达到运用自如、行云流水的状态;而且由于潜意识是自动运行的,所以不再占用工作记忆的内存,一次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复杂步骤的运用。★ 4、当技能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活动后,如果发现技能有错误之处或者仍想继续精进,需要重新投入显意识,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从而替换更正错误的步骤或者精进提升低效的步骤。以上,就是我目前对技能学习的所有洞察。分享出来算是抛砖,期待能够引出你们的玉。那么知道了技能学习的本质,我们如何才能更科学、更高效地去习得一项技能呢?我将从两个大方向来跟你分享技能学习的方法——技能的习得和技能的精进,掌握了这个,你就掌握了技能学习的核心秘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技能的习得」有什么厉害的诀窍。重复是任何技能都逃脱不了的宿命,不仅仅是技能,任何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的形成,都需要必要的重复,最终才能形成相应的记忆。在《异类》一书中提到一个叫做「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理论,作者认为在任何领域,要想达到大师级别,都必须经过 10000 小时的刻苦训练。当然,后来这个理论被《刻意练习》的作者所纠正,并不是训练 10000 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这个过程中还涉及到「注意力、跳出舒适区、目标、计划、反馈」等等,不过大量的重复确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出杰出的能力。这便是技能学习的第一个要点,必须进行足够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才能真正学会一项技能。技能的习得跟知识的习得,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技能属于程序记忆,而知识属于陈述记忆。陈述记忆的形成,可以仅通过反复阅读、新旧联系等思维活动来达成;但程序记忆的形成,必须对运用进行重复才能达成。如果是运动技能,你就必须不断重复进行「肢体运动」才能形成相关的记忆。比如学游泳、学吉他……你就必须进行大量的下水游泳、手指拨弦才能学会这项技能。如果是过程技能,你就必须不断重复进行「相关过程」才能形成相关记忆。比如学管理、学写作,你就必须真实地去运用你所学到的管理知识、创作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模型树学习法就是一种过程技能,所以你必须进行大量正确的实操,才能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光靠看理论、看视频是永远也学不会模型树的。可能你的眼睛会以为你会了,但你的大脑其实并没有学会。在技能学习的前期,我们其实是处于一种显意识的状态,这个过程由于需要显意识的投入,所以内存不足,而且运行很慢、很不流畅,需要很费力才能磕磕绊绊勉强走完整个步骤。但是当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重复之后,技能就会慢慢从「显意识状态」转为「潜意识状态」,当技能彻底从显意识状态转为潜意识状态时,即标志着这项技能彻底形成。这个时候,技能就成了一种习惯,无需显意识的参与,即可自动运行,速度极快,如行云流水一般。在《倚天屠龙记》里就有一段经典的桥段,张三丰教张无忌使用太极剑时,曾多次问张无忌:“无忌,你记住了多少。”其实这里的忘,并不是真的忘了,而是彻底形成技能的标志——技能从显意识状态变成了潜意识状态。所以,战斗的时候无需刻意回忆,身体就能根据情景自动作出反应。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技能变成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显意识的投入」。也就是说,要想习得某项技能,光靠重复是不够的、光靠实操是不够的,你还得在重复的过程中去投入意识。小时候,父母老师说我们读书经常是在读“望天儿书”(重庆方言),意思是读书不用心,没有任何注意力的投入。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重复,这种重复对记忆毫无帮助,只是浪费时间。其实我们每天都会通过感官接收无数的信息,但是只有少部分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显意识层面被我们所注意到,从而被记住;而大部分信息都停留在潜意识层面,很快被遗忘,或者说它们根本就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我们的大脑。我发现《刻意练习》这本书的“刻意”二字就翻译得很好,刻意二字就蕴含着一种「投入意识」的韵味。当然,刻意二字理解起来还是有点抽象,你可以将刻意二字理解为「投入注意力」。显意识最终会以注意力的形式体现出来,当你对某个心理活动投入意识的时候,注意力也会聚焦于其上。技能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投入注意力,专心致志,只有这样你的练习才是有效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快速习得一项技能。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关注和有意识地行动。学会以这种方式投入,即有意地提升和精进你的技能,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最强大方式。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我给佩尔·霍尔姆洛夫提出的建议,同样适合刚刚开始进行刻意练习的任何人: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安德斯·艾利克森把专注投入(有意识地练习)作为刻意练习的四大原则之一,他发现「不投入注意力,练习几乎没有效果」。这跟我对记忆的研究也很吻合,注意力是记忆的第一道过滤机制,如果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东张西望、一心二用、分心走神,那我们的记忆效率就会很低,甚至几乎无法形成相关的记忆。所以,要想习得某项技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投入意识、投入注意力,只有这样的练习才有效果。我发现,如果某个技能过于复杂,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最好是把这项复杂技能拆分成很多块来练习,一次练习一点点,慢慢的,我们就能够把整个复杂技能全部形成肌肉记忆。后来,当我明白了技能学习的本质是「意识转化」之后,我才彻底明白分块练习的重要性。因为在技能变成习惯、变成潜意识之前,我们需要投入显意识对所学技能进行重复。而一旦需要意识的投入,它就会消耗工作记忆的资源,会占工作记忆的内存。而工作记忆的内存只有 4 个组块。所以,如果我们所学习的技能非常复杂,步骤/任务很多,我们根本就无法一次训练那么多步骤/任务。因此,为了保证每一次训练都有足够的显意识投入,为了保证训练的绝对高效,我们必须把一项复杂技能拆分成很多小块,然后分别对每个小块进行练习。比如模型树学习法就是一项复杂技能,里面涉及到很多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如果你妄想立马全部掌握,这是不太现实的。把模型树分成很多板块,比如「提炼模型」是一块、「结构体系」是一块……提炼模型还可以继续细分,比如你就让自己在目前这段时间只练习模型三问,对「主体、模型、关系」进行大量的练习,把它从显意识转为潜意识,形成肌肉记忆。这个东西形成肌肉记忆之后,然后再去掌握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那些更高阶的东西。这就是技能学习的第四个秘诀,如果你要学习的那项技能很复杂,那么试着将其拆分成很多小块,然后每个小块每个小块地练习。如果你在学习复杂技能时,是把复杂技能拆分成了很多小块,然后一块一块练习的,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块与块之间的整体连贯性问题。比如我们在学车的时候,把驾驶汽车这项技能分成了很多小块来练习,起步、行驶、转弯、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等等,每天学了一个技能。这种分块练习是科学的,因为它保证了我们练习效果的高效性。但这种分块练习会有个问题,那就是在真实的驾驶情景中,很多步骤是整体连贯的,做了这个紧接着就要做那个,甚至很多任务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分块练习之后,我们还必须一个叫做「连贯练习」的动作。简单来说就是,按照顺序,从头到尾地把所有步骤连贯起来练习。比如,吉他的演奏需要左右手配合完成,但如果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同时练习左右手,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先练习右手,再练习左手。最后再进行一个连贯练习就行了,当我们右手和左手都熟练自如,达到了肌肉记忆的效果,无需再调动意识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右手和左手同时放到一起进行练习。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不仅涉及到块与块之间的连贯,有些复杂技能还涉及到块与块之间的自由组合。比如学车的时候,我们把驾驶汽车分成很多「块任务」进行练习,但是在真实的场景中,这些「块任务」之间是自由组合的,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所以,在分块练习之后,其实我们还需要进行各种组合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实的驾驶情景中,胜任任何驾驶任务。以上,就是关于「技能学习」的一切核心秘诀。主要是三个方面:另外对于复杂技能,为了提升学习的效率,我们还需要运用两大核心技巧:分块练习:把复杂任务分成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练习。连贯练习:每个小块形成肌肉记忆之后,再把所有的小块连贯起来练习。掌握了技能习得的方法,基本上我们可以应对大部分的技能学习需要了。不过有时候,我们在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容易养成很多坏毛病,这导致我们无法成为大师,终其一生只能做一个半吊子。比如,很多人早期没有接触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者接触了一堆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后来养成了一系列低效的、错误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正我们的技能、精进我们的技能呢?前面我们提到,技能的本质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属于潜意识的范畴,比较顽固,很难改变。所以,我们总是发现,即使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或者是「知道了更好的方法」,但我们下次还是在用以前的老技能学习。它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规律:如果我们长期以来,对错误的事情进行了大量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很难改变。因为习惯属于潜意识,难以觉察、难以控制、自动运行,所以我们总是在无意识地运用我们的习惯来做事。那么如何才能改变我们的坏习惯呢?如何才能精进更正我们的技能呢?我们必须调动我们的显意识,时刻觉察我们的坏习惯(潜意识),如果发现我们仍然在用旧习惯做事,要立马加以控制,通过显意识强行接管大脑,纠正低效错误之处,然后按照高效正确的方式去重新练习。简而言之就是,要想改掉坏的习惯(技能),你必须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投入大量的显意识,重新建立新的习惯(技能)。这个时候就需要重复当年形成习惯(技能)时候的步骤了:而且,在新习惯(技能)形成之前,之前的旧习惯(技能)会一直反复死灰复燃,直到你形成新的神经突触连接为止。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把这个过程称之为「神经元的重新布线」。否则,无论你重复练习多久,你的技能都将无法得到突破。这一点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有深刻的阐释,作者发现,如果一项技能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就会变得自动化。而一项技能一旦变得自动化,无论他再怎么重复,他的技能都将再也无法得到精进。人们认为,开了20多年车的老司机,一定会比只开了5年车的司机更擅长开车;行医20年的医生,一定会比只行医5年的医生更优秀;教了20年书的老师,一定会比只教了5年书的老师能力更强。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研究表明,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这便是为什么「开了 20 多年车的老司机也无法成为赛车手,行医 20 年的医生不一定比行医 5 年的医生更优秀」的原因。因为,一旦技能成为了习惯,成为了潜意识,成为了自动化行为,它便停止了精进。要想继续精进,我们必须继续投入意识,让显意识接管大脑,对技能进行有意识的重复才行。但遗憾的是,一旦人们认为自己目前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他们就不会再投入意识了。比如,当我的电脑打字速度达到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我就不再投入意识,对打字速度进行刻意练习了,所以,我的打字速度已经好久没有什么精进了。对出租车司机来说也是如此,当他的驾驶水平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工作需要,他们就会停止意识的投入,不再对驾驶技术进行刻意练习。所以,他们的驾驶技术从此就会止步于此,不会一直精进达到赛车手的地步。所以,如果你想继续精进你的某项技能,那么你必须跳出舒适区,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并重新投入大量的意识进行刻意练习。希望对你们接下来的技能学习能有一些启发,从而帮助你们提升技能学习的效率。注:由于本人的认知有限,如果对事物的认知有失偏颇,还望海涵。当然,如果你有对事物更好的洞察,非常欢迎你在下方留言进行斧正或者补充。
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