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假如你是公司老板,早上一到公司,就被告知:你的秘书小张被人事部给辞退了。
听到这个消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 岂有此理!敢动我的人,谁给你人事部的胆子。
- 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辞了小张?事先连声招呼都不给我打?
- 哦,知道了,辞了就辞了吧,听人事部的安排。
第一种是本能反应,我作为老大,你动我的人不就是和我作对吗。
第二种比较理智一点,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敲打一下人事部做事的流程,动谁的人得先给谁打招呼,冷不丁的把人给辞了影响工作。
第三种就显得比较佛系,你们想做啥就做吧,相信你们有自己的理由,这种人要么是大智慧,要么是无为。
同样的问题也曾出现在汉光武帝刘秀的面前。
那时他在讨伐王莽的军队中做大司马,是管理军事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军委老大),有一回他官府中的童仆触犯了军法,就被管理军纪的老大祭遵下令处死了。
刘秀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大怒。
之所以大怒,离不开潜意识里的推敲:
杀我的人,就是损害我的利益。
损害我的利益,就是与我为敌。
------------
所以,杀我的人就是与我为敌。
同一队伍里的兄弟,我提拔你,你却要与我为敌,岂有此理!!!
02.
既然你要与我为敌,那么我就得收拾你。于是,刘秀下令收押祭遵。
这时掌管官府文书的官员陈副询问到:
为什么要收押祭遵呢?他有触犯哪条军法吗?
陈副以这种方式提示“祭遵没有触犯军法”,同时也强调了他自己所坚持的“法治”理念:
只有触犯军法,才会被收押治罪。
祭遵没有触犯军法。
------------
所以,祭遵不应该被收押。
接着他继续解释说:
老大,您一向希望军中纪律严明、士兵行动整齐划一。
祭遵处死了触犯军法的童仆,正是他在依法办事,推广您的军令啊!
原本觉得祭遵是要与自己为敌,现在听陈副这么一说,他(祭遵)确实是在为我做事,帮着我整顿军纪呀。
为我做事,就是维护我的利益。
维护我的利益,就是我的盟友。
------------
所以,为我做事的就是我的盟友。
既然如此,我真得感谢祭遵,他不惜被我误解,也要维护和实现我真正想要的“军纪严明”的效果。
心情立马好了,从大怒转成了喜悦,不但没去收押祭遵,反而提拔他当了刺奸将军。
03.
可见,面对同一件事,不同解释就会有不同的判断和决策。
“祭遵依法处死了刘秀的童仆”这件事没变,但刘秀前后的情绪和决策却截然相反,原因何在?
观念变了!观念一变,解释就变了。对同一事物的解释不同,应对方法也会不同。
刘秀的初念“杀我的人就是要与我为敌”,经过陈副的解释,刘秀转念成了“为帮我(整顿军纪)而杀人是盟友”,前者可能羁押治罪,后者则成了嘉奖提拔。
之后,刘秀又对所有的将士们讲到:
你们要多防备祭遵喔!我府中的僮仆犯法,尚且被他所杀,可见他一定是个公正无私的人。
其他将士听得捏了把汗,回到岗位上,更加严厉地约束自己的人。这个祭遵连老大的面子都不给,我们的人可千万别栽在他手里呀。
自此,刘秀军中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军令畅行无阻,这也为他后来平定四方战乱奠定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源:刘秀 | 他杀了我的人我原本想要收拾他,但最后却提拔了他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