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下面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总共4400个字,有点长,但是解读得比较详细,希望读者能看得懂。
他们对机库里所有飞机都进行了中弹情况的调研,军方的高层统计了所有返回的飞机的中弹情况。
他们发现飞机的机翼部分中弹较为密集,而机身和机尾部分则中弹较为稀疏,当时的盟军高层的建议是: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
但这一建议被小组中的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沃德(Abraham Wald)驳回了,沃德教授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加强机身和机尾部分的防护。
理由是机库里的飞机都是成功返航的,属于生还者,甚至不乏机翼和机身被多次中弹的幸存者,说明机翼和机身扛得住打,中弹了也能安全返航。
但机身后半段的机尾、引擎、驾驶舱很少甚至没有发现弹孔,说明这些地方一旦中弹就回不到机库了,自然就统计不了数据,所以相比中弹多的地方,更应该重视没中弹的地方。
沃德教授强烈建议加强机引擎、尾的强度,之后的战争通过事实证明沃德大佬的决定是对的。
统计学上对幸存者偏差的定义是:即我们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忽略了样本的随机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样本代替了总体随机样本,从而对总体的描述出现偏倚。
说人话就是:“你只考察了幸存者所满足的特征,这并不能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来”,归根到底,幸存者偏差就是一个由于获取信息不全导致的认知错误。
2. 在家里买菜做饭的老妈,和她朝夕相处几十年,会发现她从不挑食。
解释:老妈做饭之前买菜时买的都是她爱吃的菜,从原材料起,食物样本的随机性就已经被筛选过了,所以做饭的老妈从不挑食。
3. 家里的老物件可好使了,现在的产品真不行,买来几天就坏了,现在的厂家没以前的良心!
解释:不好用的都丢了,剩下来的都是质量相对好的。
第一层:
因为妻子已经把你视作最亲密的人,在家中展示的是真实的她:在家保持素颜,可能放声打哈欠、毫不掩饰地挖鼻孔、放屁等。
但你所了解的“别人的妻子”,在外面特意化妆、穿着体面,言辞体态也分外注意,所以会产生别人的妻子更好的错觉。
产生这种错觉时,样本的时间地点场合均不随机,平均值自然也就偏高了。
第二层:
人脑总是更容易记住极端的东西,越是漂亮就越容易让人眼前一亮被人记住,越丑也越能让人吓一跳也被记住,夹在漂亮与丑中间较为平常的大多数人是不会被人所记住的。
对于长相一般的别人的妻子,我们是没啥太多印象的,但同样是别人的妻子,对于漂亮,端庄贤惠的那些会记忆深刻。
客观现实中,单一变量的前提下,样貌不佳的人更难成婚,故能结婚的多是漂亮的女子。
所以,你记忆中“别人的妻子”大多是漂亮的,优秀的,有气质的,从而产生幸存者偏差。
现在成功学的信仰者是越来越多了,甚至有开宗立派的趋势。
有马云、马化腾、乔布斯、比尔盖茨为代表,大力鼓吹成功人士经验的“名流成功学”;
有分享自我成功经验的“自我献身成功学”,更有“日写2000诗的天才少女岑怡诺”的陈安之传销大师之流。
机场书店畅销榜第一排的书基本都是成功学,可见成功学之泛滥,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了人们急功近利但又不想付出太多的心理需求。
成功学总是疯狂的描述成功人士的行为、思想,尤其是那些“不利于”成功的因素,而对于对于成功者的本质原因则很少提及,就导致了一种多重的的幸存者偏差陷阱。
以乔布斯为例。
从成功学书籍中可以看到乔布斯的一生,出身于美国基层蓝领家庭,大学辍学,对投资的果敢,对事业充满激情,对电子产品有浓厚兴趣,对金钱、成功充满欲望。
从他的同行和商业大佬对他的评价中,得知他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和聪明的商业头脑,他绝无仅有的跨时代的创新思维和审美,促使了乔布斯的成功。
上面的的一系列后果就是,成功学的崇拜者们就会在脑袋中形成自己的那份幸存者偏差——自己所坚信的偏差。
他们认为成功学中所描述的特质就是金钥匙和财富秘密,成功过滤掉了那些被作者有意“过滤”掉的特质,而那些被过滤的才是真正本质有意的特质。
而现实就是,读者所理解到的特质有可能对成功起到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有可能会起到反向作用。
例如,乔布斯的辍学可能会误导很多人,因为辍学者成为成功人士的概率远远小于高学历人群。(而这也成了很多人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依据)
所以说,成功学的本质,就是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人的本性,给人灌输一些片面但真实的信息,真话说一半从而在他的引导下让人产生幸存者偏差,最终达到收割利润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我们在面对他人成功经验的时候,一定要警惕是否存在幸存者偏差。与其看什么成功学,不如看看专业课本,这些书才是实实在在能提高你能力的。
以此同类的幸存者偏差陷阱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女性毒鸡汤”,“读书无用论”,“心灵鸡汤”,“股市经验”,“创业致富论”等等。
这些“理论”其实欠缺缜密的逻辑,只是弱者的安慰剂,不符合事实真相。如果长期相信这些东西,就会陷入思维的误区,导致逻辑能力的缺乏。
所以我们要谨防类似这种幸存者偏差的忽悠套路。当别人给出馊主意的时候,记得多思考一下。
比如说,对于一个身患癌症的人,有人忽悠说拜神可以活下来,之前隔壁村的XX通过每日拜神,最终治好了癌症。
事实上,有很多身患癌症最终离世的人肯定也拜神了,只不过他们已经去世了,说不了话而已。
一般而言,幸存者偏差的产生有以下3个条件:
①抽样统计。如果能全部检查,了解到完整的事实,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会有偏差。
②被调查的总体分布不均匀。如果总体分布均匀,抽样统计通常是不会有幸存者偏差的。
③抽样时总体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具有不同分布的群体没有被包括在抽样框内,
如图:
此外,幸存者偏差也会体现人性的弱点。
一般来说,我们只会关注到结果本身,但对于结果产生的过程却很少注意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问题所依赖的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来自于“显著信息”,较少考虑“不显著信息”,甚至是忽略“沉默的信息”。
而被筛选掉的信息,要么是我们不会关注,要么就是被“隐藏”了。
由此,根据有问题的信息,我们就得出有问题的结论,最终会导致幸存者偏差。
很多幸存者偏差问题,是非常隐蔽,危害性也相当大的,这是人性中的弱点所致,宗教则是有效的击中了这些弱点而大行其道。
所以,“幸存者偏差”几乎是不能完全消除或克服的,但我们应该努力去降低其对我们造成的损失.
我给出3点建议:
1、关注“沉默”的数据
首先要意识到了“沉默证据”的存在,你才有机会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看惯了朋友圈、抖音的朋友总是容易产生一种想法:买名牌包、吃豪餐、国外旅游已经是中国常态。
但拼多多的崛起让“沉默证据”发力:原来购买廉价产品,为了几毛钱动员砍价的人,才是中国人口最广的群体。
耳听不一定是真,眼见也不一定为实。需要打破惯性思维,躲开显性证据,看到背后的隐形证据。
2、学好数学,学好统计学。
举个例子,基金行业会对外宣布,过去10年,基金行业的整体收益率超100%,你是不是觉得买基金肯定赚翻了?
实际上,如果你懂数学,你就能发现有问题:基金行业统计的,全是现在市场上活着的基金,那些不赚钱死掉的,都没算进去。
如果把死掉的那些也考虑进去,那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其实很一般。
3、提升认知水平
有的时候“幸存者偏差”心理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认知水平确实有限,也就是自己只知道某些表面的信息,根本不知道那些关键信息的存在,最后导致判断失误。
所以,在平时我们也要多注意学习提升,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
换个角度讲,就是当你想要做某件事或者做出某种决定之前,一定要尽量全面的了解相关的信息,从正反两个角度去思考事情的发展。
不是每部好莱坞影片都是大片,劣质的影片不会被引进国内。
板蓝根不能治百病,差生成功的概率也更低。
停止对幸存者的迷信,你听到的那些宣传,后面有无数同类的哭泣。
理解幸存者偏差,你会在神药的众声喧哗里,注意到“受害之人”的无声表达;
理解幸存者偏差,你就会在骗子的群情骚动中,去寻找隐藏的真相和客观答案;
理解幸存者偏差,你就不仅能够看到马云“一将功成”辉煌,也能看到“万骨枯”创业者;
共勉!
转载请注明来源:什么是幸存者偏差?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