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我还挺凤凰女的”
优酷有个节目《老友记》有次邀请了冯唐、柳青对话。期间柳青说了句:“我觉得我还挺凤凰女的。”
这句话惊到了我。她可是名门之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外媒称是生在了科技界的皇室,怎么会觉得自己是凤凰女?
这还要从她小时候说起。
柳传志 40 岁才创业,联想创立的 1984 年,柳青才 6 岁。
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不算太好,她的哥哥柳林在纪录片《中国老总》里回忆:小时候要添一条棉毛裤,需要提前两个月预算。月底总需要和朋友邻居借钱。柳青并不是出生就富裕的那类二代。
之后她考上了北京大学,进而进了哈佛,学的都是计算机。
2002 年哈佛毕业回国,准备进投行。经历了 18 轮面试,终于拿到了高盛的 offer 。在高盛一拼 12 年,做到了亚洲区董事总经理。
2014 年加入滴滴后,从高端的金融女变身草根的创业者。出差从头等舱降到经济舱,住宿从四季酒店变成汉庭,她却很快适应,并不觉得很有落差。
对物质落差不讲究,一路都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拼搏而来,她由此觉得自己挺“凤凰女”。
不过彼时虽然辛苦,却还未真正觉得难熬。
真正的战役在后面。
而她这种不把自己放在云端的心态,得以支撑她走过那些最难的时刻。
—
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加入滴滴,可以说,是柳青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个决定。
加入滴滴前,她是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她在《老友记》中说,当时好不容易做到了梦寐以求的位置,有一份比较风光的工作,家庭也很美满。在别人看来生活条件各方面很优越。
这和她父亲当时的情况有点相似。柳传志在创业前在中科院下属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这也是一份外人看来相当体面的工作。
但是当时的工作,只是研究出计算机,写论文、评职称。计算机摆在那,没有投入生产。自己的研究没有创造任何实际价值,这令柳传志倍感憋屈。
柳传志创业的那年 40 岁,柳青做决定的这年 36 岁。和父亲差不多,是步入中年,取舍成本越发高昂的年纪。
她到底想要什么呢?
在《查理·罗斯访谈》里她说,加入滴滴,进入科技行业,是一种内心的召唤。
也许,和她的父亲一样,实实在在做一家企业,去经历腥风血雨,相较于在战场外的资本市场评估企业,亦或是在学术的象牙塔中做研究,是她内心更想做的。
—
不能承受之重
加入滴滴后,柳青很快主导了滴滴、快的的合并。后来又亲自拿到了苹果的融资。
这对当时深陷补贴大战的滴滴至关重要。
当初的决定可谓没有给她带来失败。然而更可怕的事情来了。
2015 年,她被查出了乳腺癌。
9月30日我给大家发了全员邮件,发的时候心情还是很沮丧的,当时知道生病了,心情是不好过的,唯一的想法是找一个地方一个人待着,谁也别理我。 ......那个时候的心情就像刚刚找到了跑道的飞机,刚刚觉得自己在起飞,欢欣鼓舞的时候,突然间被平地起惊雷突然劈下来了。
然而她的黑暗历程才刚开始。
2018 年,滴滴接连发生命案。尤其是 8 月份乐清女孩案暴露了滴滴顺风车安全中的多项问题。滴滴遭到了民众和官媒的激烈问责。
那时候的柳青,害怕过,懦弱过。
这让我想到去年的时候的那种心情,那时的不知所措,那时的不知如何面对,甚至那时的懦弱和恐惧。每每想起来,我们自己没有第一时间去探望家属,都是懊悔不已。 柳青微博 2019.3
滴滴下线整改顺风车,投入大量资源抓“安全”。
另一方面,她还注重拉近和大众的距离。早前她的精英人设在遇到重大变故时太难博取大家的同情。
在微博上,柳青当起了首席客服,回答着网友的投诉和建议。她去到一线,体验起客服和司机的工作。自制视频节目,请来当红的脱口秀艺人吐槽滴滴。
翻看柳青早年的微博,她不是一个喜欢展露个人生活的人。现在却开始不遗余力地晒起了自拍、分享日常。
当初加入滴滴的那个决定,柳青原本以为,自己要适应的挑战是,如何从研究一个商业世界到研究一个科技企业,从做投资到做企业。没成想,会背负人命,去学习勇气和承担,去经历一场修行。
放下你的玻璃心,换一个钢的回来。 柳青,2016 年滴滴年会演讲
—
负重的行囊时常装不下儿女情长
柳青曾在 2017 年未来教育大会上谈到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要孩子拥有开放心态,拥有热情。我希望孩子们可以自己定义他们是谁。而不是被别人定义。他们可以是全职奶爸、家庭主妇,如果他们希望成为的话。而不去考虑社会的评判。他们可以当工程师,可以当厨师。他们可以结婚,也可以不婚。可以有孩子,也可以丁克。 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只要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在《老友记》中,柳青说:“我觉得人最大的阻碍前进的动力是负罪感。”
第一次体会到负罪感是她刚在高盛工作的第一年,父母来香港看她。来到她工作的写字楼楼下,希望她下来一趟见个面。可是她一直手头有活下不去,父母一直等到午夜,都没能下楼一趟。直到凌晨6、7点回家才见上面。
后来结婚了夫妻聚少离多,再后来有了孩子,都体会到了负罪感。
成为想成为的人,还是更多地陪伴家人、孩子,或只是做男人背后的女人?
她曾一度迷茫,在香港的书店里买了很多哲学书。希望找到解答。
父亲告诉她,你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衡。
2017 年左右,柳青离婚了。
平衡确实很难。她依然尽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些方法。
在她小时候,父亲也很忙,很少能见到。但这丝毫不影响她跟父亲的关系。在《中国老总》里,柳青说她聊到父亲就会热泪盈眶。
柳青认为,能平衡的很重要一点是“高质量的陪伴”。她自己每天会花时间和孩子进行高质量的沟通。
她还在公司成立滴滴女性联盟,旨在帮助女性获得更好的职业成长。
冯唐说,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柳青显然属于前者。
题图来自网络。文中图片来自相应视频截图或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源:柳青 | 人生除了生死,都是擦伤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