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01.
我们来看看这几句话——
a.房产中介讲房价必然要涨,不上车准错过
b.贵金属服务商断言最保值的理财是买黄金
c.苹果体验店服务人员讲华为手机安全性差
d.我说文章底部的服务很适合你,可点击了解
你倾向于相信哪句?或者鄙视哪种说法,对它持怀疑态度?
房产中介要你买房,做贵金属的让你买黄金,苹果手机评判华为手机,我让你点击想获得广告收益……
因为这些话(信息)和说话的人(信息来源)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对信息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这里涉及到了信息来源——信息被人们信任中的获益者,即利益相关方;
与之相反的为利益无关方,指不以任何方式从人们的信任中获益的人。
在评判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时,我们首先要关注发布信息的人与其所提供的信息之间是否利益相关。
利益相关方比利益无关方更值得怀疑。
02.
察言观色、以貌取人获得的信息可信么?
a.他讲这事时眼神闪躲
b.那个人一直在冒汗
c.她在紧张不安地笑
d.那个大高个看着可信
e.他说话声音洪亮
f.她做事果断干练
根据这些行为表现及体貌特征,能判断出一个人说的话(信息)是真是假吗?
客观上讲,它们与信息的可信与否关系甚微。
可惜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根据这些无关因素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信。
对交流时眼神闪躲、冒冷汗、紧张不安的人,会多一份怀疑;
对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果断的人,倾向于更多信任。
人靠衣装马靠鞍
人们往往也会因为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就判断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的可信度——这听起来荒谬,但生活中却很普遍。
信任衣冠楚楚的骗子的说辞,给路旁穿校服“求助”的“学生”递钱……
一般而言,无论是信息本身可疑还是信息的来源可疑,接受可疑的信息都会招致麻烦。
我们训练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为的是尽可能减少甚至规避被无关因素影响,从而对信息的可信度做出辨识。
03.
对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判断,与专业性密切相关。
比如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人口普查数据,一定比卫健委给出的可信;
而国家卫健委给出的疫情消息,就比统计局给出的可信度高。
信息来源的主体专业性不同,所给出的信息的可信度就会不同。
同样的,一个人针对所讨论的问题的专业性,影响着别人对他(在这一方面观点)的信任与否。
若要通过专业性对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做辨识,就得先了解如何判断专业性。
有5个要素值得参考:
a.教育。本硕博连读就比单一本科学习专业
b.经验。侦破大案的刑警就比警校生更专业
c.成就。奥运冠军就比业余运动爱好者专业
d.声誉。任正非就比其他老板管理企业更专业
e.职位。首席架构师就比中级程序员更专业
如果判断出了这个人是专家,他所说的关于这个领域的观点,我们就容易相信。
但是不要错误的认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理所当然地也是其他领域的专家,这样就陷入了诉诸不当权威的谬误。
我们可以相信权威的观点,同时也得做到足够开放,在面临新的证据时修正观点。
这应当成为批判性思维者的基本素养。
以上就是我们对信息的来源可信度的影响因素的介绍
转载请注明来源:批判性思维-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最新发布文章多为原创,同时转载了不少知乎和公众号多年之前就已经发布过的比较好的文章。保存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可以看看各位当年的大佬对未来预测是否靠谱,另外也是为了自己查找回顾方便。转载文章每篇都亲自阅读,并且做了整理和修改,删除了一些招生或者培训信息,每篇文章尽量保留原作者信息和意图。
发表评论